摘 要:新形勢下,林業資源的應用價值體現在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此,需要提高對新形勢下林業資源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以確保林業資源保護的全面性與及時性,有效降低森林火災發生風險。概述了新形勢下林業資源森林防火管理工作,探討了防火管理工作的價值,分析了防火管理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新形勢下林業資源的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旨在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林業資源;森林防火管理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8–0-03
林業資源是行業發展與工程建設的關鍵內容,其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已成為促進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這就要求林業部門高質量開展森林防火管理工作,利用現有資源,結合實際情況,持續完善防火管理力量,在創新理念的引導下,從多個角度探索了有效提高防火管理工作效率的路徑。如此一來,可基于區域氣候環境、人力資源、成本預算等實際情況,制定并完善森林防火管理方案,明確林業資源在新形勢下的高質量發展方向,避免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威脅。由此可見,森林防火管理與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有效保護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這對確保林業資源安全、穩定發展至關重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新形勢下林業資源森林防火管理概述
森林資源管理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必須更加重視火災等因素對林業資源質量的影響,并加強相關的預防和管理措施。以廣西南寧朝燕林場為例,其堅持貫徹執行有關林業法律法規,全面保護、科學管理森林資源,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礎上,朝燕林場大力加強林區森林資源保護,有效制止了亂砍濫伐、毀林開墾等不良行為,強調林場森林的防火宣傳、巡查,以及全面撲救工作及時開展的重要性[1]。
人為因素與自然因素是導致森林火災的關鍵因素,前者為誘發森林火災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區域的林場氣候環境存在差異,為此,需要針對氣候特征制定針對性的森林防火管理方案,以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風險。林業資源防火管理工作人員需要掌握森林不同動植物資源的分布情況,結合現有森林防火力量,針對性落實防火管理方案,同時持續優化林業資源經營理念,在森林防火管理過程中融入更多創新思維,進一步增強林業資源的保護效果,這也是新形勢下林業資源森林防火管理工作高質量開展的前提條件。
2 新形勢下林業資源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價值
第一,改善自然生態環境。通過加大防火管理力度,可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進而有效保護自然環境。科學、合理的防火管理能夠有效促進與林業資源發展的良性互動,為后續豐富林業資源和推動森林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持。
第二,減少森林損失[2]。在林區實施科學的防火管理措施,能有效保護森林資源,顯著降低火災發生的風險,從而減少林業資源的損失。這不僅能有效降低森林火災的整體發生概率,還為提升林業資源的綜合防火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這也是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的重要基礎。
3 新形勢下林業資源森林防火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
3.1 工作開展力度不足
部分林區的防火創新宣傳與教育培訓長期處于嚴重缺乏狀態,極大地影響了宣傳工作的整體效果。再加上部分部門管理人員自身不具備較強的火災預防能力,導致存在防火漏洞。
3.2 人員能力偏低
在部分林區的管理工作中,專業人員短缺問題已經產生了顯著影響。這一問題導致實際的防火管理措施無法得到有效落實,防火隱患依然存在,許多工作措施僅停留在表面,未能達到預期的火災預防效果[3]。此外,缺乏系統化的培訓方案,使得現有防火管理人員的素質難以得到持續提升,進一步削弱了森林火災防控的整體成效。
3.3 基礎防火設備設施缺失
部分林區的防火道路嚴重不足,且火災臨時阻隔系統建設也存在短板,配套設備和設施不完善。這些問題導致實際的火災管控工作難以順利開展[4]。例如,某些林區的防火通道密度低于0.6 m/hm2,且由于維護工作不到位,道路損壞情況十分嚴重,使得防火隔離帶施工變得異常困難。
3.4 防火制度不夠完善
長期以來,林業資源管理工作處于深度探索與初期發展階段,導致森林防火制度的缺失問題相當嚴重,防御措施往往不到位。此外,專業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落實進展緩慢,使得實際的防火工作缺乏系統的規章制度指導,從而無法實現預期的防火效果。一旦火災發生,不完善的防火制度不僅會對林業資源造成嚴重破壞,還會導致相關防火資源的浪費,增加額外的防火成本。
3.5 防火管理缺乏創新
當前,防火管理措施顯得相對單一,尤其在森林火災的預測與預報方面尤為明顯。如果無法確保防火管理方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火災風險將居高不下,致使防火工作的開展效率與質量難以得到保障[5]。此外,在防火管理過程中,各項內部管理工作往往忽視了對野外火源的全面監控,配套的應急方案也多停留于表面,缺乏實質性的落實。一旦火災發生,管理人員的應對能力則顯得捉襟見肘,難以實現及時的滅火和救援,最終導致火災影響范圍的進一步擴大。
4 形勢下林業資源的森林防火管理措施
4.1 加大防火宣傳力度
通過對當前森林火災成因的深入分析發現,人為因素是導致火災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森林火災防火宣傳力度尤為重要,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公眾的主動防火意識,還能為后續的防火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確保各項防火措施得以有序實施[6]。
在開展宣傳工作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明確宣傳的針對性,尤其是要聚焦周邊村莊,并識別出森林火災的高發時間段,以便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宣傳支持。此外,需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增強宣傳的實際效果。考慮到部分人群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可以采用簡單、直觀的宣傳手段,例如:使用明確的標語和語音提示,以加深他們對防火重要性的認知和理解,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學習和掌握防火措施,嚴格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消除森林火災隱患[7]。
同時,管理人員還需重視對宣傳團隊的管理,確保每位宣傳人員明確自己的職責。通過責任制約束日常工作,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及時、全面地完成宣傳任務。如此一來,才能有效提高森林火災防火宣傳的整體質量,真正實現防火意識的普及與落實。
4.2 強化人才團隊建設
為了確保防火管控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各相關部門全力支持,提供專業人才團隊,以確保各項制度的全面落實。同時,還應進一步細化崗位招聘制度,提升對崗位人員防火安全管理知識掌握的重視程度。從個人職業道德和崗位能力等角度出發,加強人才管理,打造一支充滿活力且具備綜合能力的管理團隊。如此一來,才能更好地推動防火工作的順利進行[8]。
年輕防火人員的招聘至關重要,他們將成為防火工作的重要支柱和后備力量。在招聘合同中,應明確規定身體素質和個人能力的基本要求,以確保后續管理工作的規范性與合理性。同時,管理人員應針對新招聘的員工進行防火管理知識的專項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更先進的防火知識與技術,從而提升個人業務綜合素質。一旦發生森林火災,防火管理團隊必須迅速趕往現場,對風向、天氣變化和周邊可燃物等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并結合先進的防火設備,最大限度地控制火災的蔓延。
此外,防火管理部門應安排專職人員定期巡查森林,尤其是對森林周邊居民的日常防火行為加強監管。利用新媒體宣傳火災主動預防的重要性,通過夯實防火知識的基礎,可以有效減少人們在森林中使用明火或隨意焚燒垃圾的行為。
4.3 完善基礎設備設施
打造森林內控系統至關重要。可以利用專業的防火軟件,有效連接不同區域的監控系統,為管理部門下達指令和傳遞信息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將顯著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加速各部門的響應速度,并增強對突發事件的綜合管理能力。各林區應通過完善視頻監控設備,建立物聯防火系統。這在叢林密集和交叉路口等復雜區域尤為重要。管理人員可以依托區域監控設施,確保對林區實際情況的全面、及時監管。同時,在人力防護與技術防護的雙重保障下,確保迅速消除火災隱患[9]。
無人機在防火管理中的應用至關重要,它不僅能提高巡林工作的效率,還能有效減輕巡查人員的壓力。為增強防火能力,應提前配置各類防火物資,設立專門的物資儲備點,準備齊全的防火車輛、高壓水炮和其他必要的防火裝備。此外,物資點周邊必須清理道路障礙,以確保暢通無阻。同時,還需建立覆蓋整個森林的預警通信系統,并與巡查網絡和物聯網相結合,以保障后續物資供應的及時性和完整性。
4.4 細化安全責任制度
細化森林防火管理責任,確保每個工作環節及時落實安全責任制度,及時消除存在的管理隱患。管理部門應持續細化責任,通過構建防火管理責任制,降低監管工作的整體難度。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慮到森林面積較大帶來的實際工作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劃分不同片區,并安排專職人員針對性地監管不同森林片區,確保相應管理責任能夠與個人一一對應,有效減少森林火災的產生風險,這也是全面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整體質量的關鍵內容。
4.5 加大火源管控力度
野外火源是導致森林火災的常見因素,為此,需要加大火源管控力度,確保相應管控工作推進的高效性與及時性。此外,需要建立完善的針對野外用火的一系列審批機制,全面監管必要的用火行為,確保其在獲得相應批準后才能夠用火,保證用火的規范性與標準性。若制定的森林防火措施不夠完善,或頻繁出現夜間用火的情況,應及時處罰相應責任人,并加大監管力度。監管部門需要及時管控火源,保證行為人用火的規范性與正確性,這也是有效降低火災風險的關鍵措施。
4.6 優化應急方案
當下,仍有許多人對森林火災的主動防護意識不足。盡管已經全面更新了滅火設備和設施,火災事件依然時有發生。因此,亟須完善防火方案,以有效規避火災風險,并控制火災帶來的負面影響。 監管部門在森林火災管理中,應當著重加強人們的防火意識,尤其是在制定和實施應急方案時,必須充分考慮可能面臨的阻礙因素,并結合實際情況消除方案實施中的隱患。更為重要的是,定期進行相關演練,通過實踐提升防火人員的綜合救援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在火災發生時,及時有效地應用應急方案,迅速展開針對性的救火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林業資源的損失。
4.7 加強火災預防工作
預防工作的及時開展對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為此,需要防火管理人員加大預防工作的開展力度,從火災發生的源頭處控制火災,有效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人為因素是導致火災產生的關鍵因素,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開展火災預防工作。
首先,需要持續完善現有火災管理制度,配合基礎設備設施的優化,創新預警、救援等機制,保證火災隱患定位與處理的及時性[10]。
其次,為增強公眾的防火意識提供全面支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到森林火災的危害,從而為防火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通過這種方式,確保各類工作人員都能更加重視防火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而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此外,應不斷完善防火人員配備的防火設施,尤其是在偏遠地區,更要確保防火基礎物資的供給完整、及時。
最后,管理部門應持續強化防火管理措施,確保措施落實的及時性,并基于監督機制的完善,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充分發揮監控系統的優勢,保證火情監控的及時性。若發現火災隱患,即可基于預警機制進行自動化警報,并在第一時間調動滅火力量,以保證相應措施的落實效果,消除最佳滅火時機的延誤隱患。此種情況下,可保證將火災對森林資源的不良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5 結束語
作為促進現代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林業資源森林科學防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為此,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森林防火管理環節的重視,通過多種措施的有效落實,如設備設施的完善、管理團隊的建設、相應制度的深度細化等,進一步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整體質量,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強化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
[1] 張曉飛,黃海濤,任占峰,等.森林防火預防管理規范化淺析:以吉林省柳河縣為例[J].森林防火,2023,41(4):63-67.
[2] 楊麗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體系建設探討:以河北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例[J].森林防火,2023,41(4): 42-44.
[3] 李中華.保護林業資源和加強森林防火管理策略探討[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12):270-272,275.
[4] 全國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試點省建設實施方案[N].安徽日報,2023-11-02(007).
[5] 安徽省林業局.先行探新路試點創示范打造全域網格化管理新模式[N].安徽日報,2023-10-31(008).
[6] 何光聰,周學林.基于3S技術和多源異構數據的智慧林長綜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以廣東省珠海市為例[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23,46(10):89-93,96.
[7] 易麗華.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優化措施探究:以貴州省為例[J].廣東蠶業,2023,57(6):20-22.
[8] 吳江蘭.關于加強森林防火管理對林業生態安全重要性的思考[J].消防界(電子版),2023,9(10):1-3.
[9] 張曉娟,李懷義,戴晛天.搭建森林防火信息化科技管理平臺天長市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J].國土綠化,2023(5): 39-41.
[10] 韋盛杰.基層林業資源保護及防火管理要點:以南寧市上林縣為例[J].中南農業科技,2023,44(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