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地處歐洲和亞洲的交匯處,是南高加索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自今年以來,阿多次表態有意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中國和俄羅斯均對此表示支持。8月20日,阿塞拜疆正式宣布申請加入這一機制,邁出了加入金磚大家庭的第一步。
今年以來,阿塞拜疆完成了兩項重要內部政治議程。一是完成國家統一。自阿獨立以來,因歷史遺留問題,其與亞美尼亞對納卡地區的爭奪從未曾停息,這也迫使阿在內政外交中投入大量資源以優先解決該問題。2020年受疫情和國際環境影響,納卡問題再次升溫,并引發新一輪戰爭(第二次納卡戰爭),阿趁機收復納卡周邊失地。2023年阿在納卡地區發動“反恐行動”,一舉恢復對全部納卡地區的主權。“納卡共和國”自2024年起停止存在。二是完成兩場重大選舉。在恢復國家統一的重大政績支持下,已四度擔任總統的阿利耶夫今年以超過90%的得票率再次贏得總統選舉,開啟第五個任期。執政黨新阿塞拜疆黨也在今年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勝,贏得議會多數席位。反對黨進一步走弱和民眾對阿利耶夫的高支持率使阿社會保持較高的凝聚力和穩定性。
在內部政局穩定等因素的有力支撐下,阿塞拜疆頻頻在對外議程上尋求突破,而加入金磚無疑將有助于阿更好地實現國家利益。從經濟需求看,金磚國家是阿推進重點經濟領域發展的重要合作對象。阿經濟高度依賴油氣資源,油氣出口收入占阿總出口收入的92%和國家收入的一半以上。阿油氣資源大多數銷往西方市場,歐盟國家是阿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占阿外貿總額的48.5%。但近年來,金磚國家的經濟體量在全球經濟中所占比重不斷增加,囊括了全球最主要的新興工業大國,是阿進一步挖掘經濟潛力的合作對象,阿也不斷嘗試改善經濟結構和促進合作伙伴多元化。2023年,阿已有約20%的對外貿易額來自金磚國家,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分別是阿第三、第四和第七大貿易伙伴。阿聯酋則是阿在阿拉伯國家中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占阿塞拜疆與阿拉伯國家貿易額的40%。除能源外,阿塞拜疆欲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發揮地區關鍵交通樞紐作用,在經濟和地緣戰略博弈中爭奪優勢地位。從東西向看,阿塞拜疆是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走廊起自中國,橫跨中亞和南高加索地區,延伸至土耳其和歐洲國家,是中歐班列一條重要的路線。從南北向看,俄羅斯力推的國際南北運輸走廊也須經過阿延伸至伊朗、印度。不論哪條線路,金磚國家都將成為阿坐實區域交通樞紐定位的重要合作伙伴。
從外交政策看,阿塞拜疆欲抓住機會,通過平衡策略獲取更多外交空間,以獲得更大地區和國際影響力。與鄰國不同,阿塞拜疆長期奉行平衡外交政策,其與歐盟國家交好,但不急于加入歐盟;其與俄羅斯保持友好合作,但沒有加入任何以俄為主導的地區經濟和安全聯盟;其與土耳其是“兄弟國家”,同是“突厥國家組織”成員,但阿堅持高度世俗化的發展道路。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后,由于能源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阿“國際能見度”和地緣重要性進一步上升。外交上的有利態勢也使阿更積極擴大在非排他性國際組織中的參與度,以圖在不改變平衡外交政策的基礎上抬升地緣影響力。因此,以發展中國家為主要成員國的國際組織和對話平臺成為阿的首選。今年7月,阿外交部透露,已提出申請將其上合組織對話伙伴國地位升級為觀察員國。一個月后,阿正式提出加入金磚。今年11月,阿還將舉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
C62rAMgG5gUhzgsEpgIRrg==阿塞拜疆申請加入金磚既反映出南高加索地區政治和外交博弈的新動態,也顯示出金磚組織本身的巨大吸引力,由此也帶來兩大思考。
其一,大國博弈和小國采取的對沖策略如何攪動南高加索地區格局演變?該地區自古以來就處于大國博弈的前沿。而位于其中的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三國之間民族、宗教和語言差異巨大,自上世紀90年代獨立以來從未開啟過地區一體化進程,這也使大國博弈在該地區有充分的“發酵土壤”。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后,由于俄無暇他顧,西方對南高加索地區的滲透呈強化趨勢,導致南高加索地區地緣格局更加復雜化。一方面,俄和西方都需要通過阿塞拜疆建立繞過對方的物流和能源通道。俄還欲加強與阿關系,阻止其導向西方陣營,并繼續介入阿與亞美尼亞和平談判,進而鞏固其在南高加索的傳統影響力。阿是全球天然氣的主要生產國,在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后,為彌補俄天然氣供應的急劇減少,許多歐洲國家都將進口能源的方向轉向了阿。另一方面,阿也在利用當前南高加索地區的大國博弈,爭取對自己最有利的形勢。在亞美尼亞與俄分歧加大,并強化與西方關系的同時,阿選擇加強與非西方世界互動,并有意在能源、運輸等領域與俄實現互利共贏。此次阿宣布申請加入金磚正是在俄總統普京訪阿后的第二天。在阿看來,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代表的多邊主義趨勢本身也是一種對沖策略。種種跡象表明,未來南高加索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將更趨復雜。
其二,金磚機制未來將向何處去?今年是金磚國家的擴員元年,埃及、阿聯酋、伊朗、埃塞俄比亞、沙特成為新成員。擴員后的金磚國家地區分布更加多元,代表的文明屬性更趨多樣,顯示出世界多極化的國際政治新趨勢。根據今年金磚輪值主席國俄羅斯的統計,新一輪擴員后仍有約40個國家表示有興趣加入金磚機制。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申請加入,這一機制也面臨更多考驗。金磚剛經歷過一次大擴員,未來何時再擴員,以何種規模和標準擴員,怎樣有計劃、有步驟地吸納新成員國,并保留金磚“成色”,將成為金磚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今年6月,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金磚國家已投票決定,暫時停止接納新成員國,將重點放在整合最近加入的成員國之上。種種跡象表明,未來金磚國家可能通過設置金磚伙伴國機制以同更多國家開展合作。
盡管存在挑戰,但不可質疑的是,金磚國家越來越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發聲、捍衛權益、參與全球政治和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金磚合作正處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階段。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