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想過,從宇宙的視角看地球,是怎樣的感覺?
宇宙中有數千億個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一個;銀河系有幾千億顆恒星,太陽又只是其中一顆;圍繞太陽運行的有八大行星,其中一顆巖質行星就是地球。
在宇宙這個浩瀚無垠的舞臺上,地球猶如一顆小小的沙粒,孤獨且微不足道。然而,正是這種孤獨感,激發了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驅動著我們去追尋宇宙中更深層次的奧秘:宇宙有多大?太陽會一直存在嗎?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
對宇宙的好奇心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將我們與浩瀚的星空緊密相連。在遠古時期,星空被視為神祇(qí)的居所,星辰的運行被賦予了宗教和神話的色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逐漸從神話轉向了科學,行星科學便是最古老的天文學分支,是人類宇宙觀轉變過程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現代行星科學是伴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而興起的、關于行星系統的前沿科學,它專注于研究太陽系內的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以及它們的環境,包括行星大氣、表面地質、內部結構、磁場、環系統等。而隨著系外行星的發現越來越多,行星科學的視野也擴展到了太陽系外,研究其他恒星周圍的行星系統。
行星系統非常復雜,各行星在形態、大小和成分上都不相同,也各有自己的演化路徑。對它們進行研究,建立有代表性的演化模型,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地球的演化密碼,為人類的未來尋找更多宜居家園。
近年來,我國的行星科學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探月工程中,嫦娥一號和二號完成了“繞月”使命,嫦娥三號和四號實現了軟著陸探測;嫦娥五號和六號成功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尤其是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著陸,嫦娥六號帶回人類首個月球背面樣品。天文學家通過郭守敬98e98862ce0a0fb119b701650b6d2ea8084556a6e51ff42db204aec44fbac905望遠鏡(LAMOST),發現了新的系外行星族群——熱海星;利用“中國復眼”——中國首個大規模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可實現對上億公里外小行星和類地行星的觀測;根據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獲取的14757幅影像數據,我國發布了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圖;通過高精度的化學分析、同位素測年以及礦物學研究,科研人員正在逐步揭示月球和其他行星的內部結構、地質演化以及它們與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關系……
未來,我國計劃在2025年前后發射天問二號探測器,目標是距離地球4000萬公里外的一顆近地小行星,伴飛探測并取樣返回;2030年前后實施載人登月任務,發射天問三號探測器,火星采樣并攜樣品返回;我國已開始籌建世界首個火星樣品實驗室;同時,深化論證天問四號探測任務,或將對木星及其衛星實施環繞探測任務,并在之后抵達天王星。
深空探測任重道遠,行星科學前景無限。本期《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將會成為你的行星際探測器,帶你飛向遙遠的深空,點燃你的科學探索之夢,與滿天繁星一起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