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城市存在嚴重的空氣污染,溫室效應導致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我正在寫假期環境研究的總結報告,一道刺眼的閃光從頭頂射來,等我再睜開眼時,正置身于一個碩大的玻璃頂屋子里。
“歡迎參觀太空博物館,我是你的導游藍小天。”一個白色葫蘆狀的機器人飛到我眼前,頭頂上的小天線俏皮地抖動著。
“太空博物館?我可沒聽說過。”我質疑地問。
藍小天眨巴著大眼睛,自豪地說:“那當然,這是2124年。”
我驚訝地張大了嘴,不等我回過神兒,它繼續說:“你不是正在研究環境問題嗎?看!”
話音剛落,一個懸浮大屏幕出現在我面前。
“地球城市PM2.5平均值已連續50年未超過10。”
“100年后的環境這么好!”我特別高興。
“人們開拓了太空資源!”藍小天得意地說。
“火星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隨著開采和運輸成本降低,初加工后的火星礦石正在源源不斷地運往地球。不僅如此,人們還開發了很多小行星上的稀有金屬。木衛二上大量的水資源也被人們利用起來,制取清潔能源。”隨著我眼前出現的開采實況,藍小天輕聲解釋道。
畫面一轉,一片工業園區呈現在我身側。藍小天神秘地道:“對環境污染較大的、危險性高的產業和實驗基地,我們正在一點點轉移到合適的外星,利用當地獨特的大氣結構和地理環境進行中和,還能開發出新的能源呢。”
“我們去外星這么容易?”我把憋在肚子里多時的話問出了口。
藍小天得意地在空中轉了一圈說:“大家還可以去太空旅游呢。”
工業基地忽然都消失了,游客們乘坐飛行器,欣賞金星獨特的光芒、火星紅色的地貌、木衛二間歇泉的噴發……
“外星早就不是地球的后備力量,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多的星球正在被開發,地球的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我還沒來得及說話,亮光再次出現。臺燈閃爍了幾下,我回味著剛才的太空博物館之旅,提筆寫道:我們要積極開展太空探索,去地外行星尋找更多清潔能源……
指導教師/張建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