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guǐ)是通過觀測太陽的影子來確定白天時刻的天文儀器?!叭铡敝柑?,“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就是太陽的影子。日晷一般由晷面和晷針組成,按照原理不同,可分為赤道式日晷、地平式日晷等。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制作赤道式日晷吧!
硬卡紙、A4紙、剪刀、鉛筆、記號筆、量角器、直尺、美工刀、圓規、膠棒、竹簽、紙盒
在A4紙上用圓規繪制4個同心圓環。用量角器將同心圓環平均分成12份,每份30度。
在步驟1的基礎上,將圓環外側平均分為24份,每份15度。
再將圓環最外側平均分為96份,每份3.75度。
在12份的格子里寫上子、丑、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亥,代表時辰(一個時辰等于2個小時);在24份的格子里寫上初、正,即每個時辰又分為時初和時正。這樣赤道式日晷的正面就做好了。
重復前面的步驟,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逆時針排列;正、初,與正面相反。這樣,赤道式日晷的反面也做好了。
將晷面沿卯酉刻線切線裁剪。
如圖所示,在方紙盒畫出水平線及垂直平分線。
用量角器在紙盒上量出晷面與地平面的傾斜角,并用美工刀按傾斜角裁開。傾斜角=90度-當地地理緯度。這樣就可以確保無論是在赤道,還是在高緯度地區,日晷都適用。
以北京為例,北京地理緯度大約是北緯40度,那么晷面與地平面的傾斜角就是50度。
將裁剪好的晷面粘貼到硬卡紙上,并用竹簽穿過圓心。將硬卡紙午時中間的刻線與紙盒上的垂直平分線對齊插入紙盒即可(注意要將晷面正面朝上哦)。朝正北方向把日晷放在有陽光的地方就可以讀時間啦!
本次實驗制作的赤道式日晷,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針指向南北天極(地球的自轉軸向天球——與地球同球心,并有相同的自轉軸,半徑無限大的假想圓球——延伸后,在無窮遠處與天球交會的兩個假想點)。
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晷針的影子會在晷面上移動。在赤道式日晷中,由于晷面平行于赤道面,影子的移動路徑將呈現出一個從北到南或從南到北的直線軌跡,具體方向取決于觀察者所在的半球。
在北半球,每年春分到秋分的半年間,太陽照射晷面北面(正面);在每年秋分到第二年春分的半年間,太陽照射晷面南面(反面)。晷面兩面的時刻線是一致的,只是在春分、秋分前后晷針投影不清楚。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日晷測量的時間是真太陽時,與日常用的平太陽時(手機手表上的時間)有一定時差。
(責任編輯 / 高琳 美術編輯 / 徐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