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美國空軍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扎夫拉空軍基地部署了一架“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Unmanned Long-endurance Tactical Reconnaissance Aircraft,ULTRA),執行作戰任務。這是一項耗資3000萬美元項目的一部分內容,該項目旨在測試“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的多種作戰能力,尤其是持久監視能力。據悉,扎夫拉空軍基地是美國空軍第380空中遠征聯隊的樞紐,此前曾部署RQ-4“全球鷹”無人機。
項目發展概述
“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是一種低成本、長航時情報監視偵察專用平臺,由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快速創新中心和擅長制造自主無人機的迪杰恩技術公司(Dzyne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聯合開發,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少的保障需求完成更長的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
美國空軍認為,傳統情報監視偵察平臺的航時、成本、作戰效能等指標存在不足,特別是在基地選擇有限或遠程作戰地區,傳統平臺難以滿足作戰需求。隨著美國全球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美軍對持久情報、監視、偵察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因為亞太地區的作戰距離長、前沿基地缺乏。為了滿足美軍在偏遠、難以進入的地區作戰對持久情報監視偵察能力的需求,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利用“長航時飛機計劃”(Long Endurance Aircraft Program,LEAP)等早期項目奠定的基礎,啟動了“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項目。

迪杰恩技術公司實施“長航時飛機計劃”的目的是將載人運動滑翔機改型為能夠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無人機系統。“長航時飛機計劃”采用的技術以及迪杰恩技術公司從該計劃中獲得的經驗為“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項目的快速開發和部署做出了貢獻。通過與迪杰恩技術公司合作,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將“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概念變成了現實。
“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項目的初始飛行試驗始于2019年,首次試飛在俄亥俄州的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展開,這些試驗驗證了無人機的性能,包括持續兩天半的試飛。此后,該型無人機經過進一步改進,在中東等地區投入使用,而且部署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扎夫拉等空軍基地,支援美國中央司令部的情報監視偵察行動。
技術特點
“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由德國設計制造的“斯泰默”S12(Stemme S12)商用載人運動滑翔機改型而成,結合了滑翔機的設計特點和現代情偵監平臺的先進功能。該型無人機采用了適用于高空飛行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帶有翼梢小翼的長機翼、T形尾翼、可收放起落架,具49K8Pgi99ST71lE4txma4w==有自主起降能力。光電/紅外吊艙安裝在機身下方,位于機翼前方,擁有360°監視功能。該機任務載荷重量181kg,可根據任務需求集成電子監視系統、合成孔徑雷達等多種傳感器。

主要優點
易操控
“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安裝了用戶友好型指揮與控制系統,具有“點擊式”操作功能,可減少操控員培訓要求,簡化任務規劃操作。
全球通
“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配備了衛星通信系統,通信信號覆蓋范圍大,能夠快速為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實時情報監視偵察數據。
成本低
“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單價約800萬美元,利用商用有人機生產線、商用現貨技術、數量有限的專用航電設備、低成本光電/紅外吊艙、無線電通信設備,因此生產和維修成本大大降低。美國能夠快速生產無人機,彌補戰損和消耗,同時實現批量采購,增強大規模部署能力,擴大情監偵范圍,而不會產生高昂的費用。
航時長
“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續航時間超過80h,其續航能力超過了許多現有戰術無人機系統。擁有這種長續航能力,該機可以在關鍵區域執行持久情報監視偵察任務,而無需頻繁返回基地。
未來應用
隨著美國不斷推進“印太戰略”,加快大國競爭布局,“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能夠滿足美軍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情報偵察監視任務需求。美國空軍計劃在2025財年之前至少再購買和部署4架“長航時戰術無人偵察機”。該型無人機的部署將顯著提升美軍持久情報、監視、偵察能力,有效提升美軍區域態勢感知能力。

美國空軍大型無人機部隊建設現狀
2024年5月、6月出版的美國《空軍&太空軍》雜志報道,截至2023年9月30日,美國空軍現有MQ-1B“捕食者”無人機1架,該機隸屬于美國空軍現役部隊,平均機齡19.8年;現有MQ-9A“死神”無人機244架,這244架無人機相較于2023年統計數據338架減少94架,平均機齡6.2年,2023年故障率2.90%,任務出動率89.90%。其中,220架隸屬于美國空軍現役部隊,24架隸屬于空軍國民警衛隊;現有RQ-4B“全球鷹”無人機9架,這9架無人機隸屬于美國空軍現役部隊,相較于2023年統計數據11架減少2架,平均機齡12.4年,2023年故障率16.50%,2023年任務出動率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