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25日,主題為“深化教育合作、促進人文交流、攜手共創未來”的2024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陽市貴安新區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舉行。海內外新老朋友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歡聚一堂,以教為媒,分享經驗、交流合作、凝聚共識,不斷拓寬教育發展內涵,探索“教育+N”的無限可能,讓中國﹣東盟之間的教育合作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教育+人文
以“教”為橋
織就文明交流互鑒之錦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詩詞能夠讓我們更快地了解中國文化,我學的第一首詩是《靜夜思》,從那時起,我才知道月亮在中國人的心中代表著團圓。”印尼籍留學生余銘兒說。
8月19日,2024“漢語橋”—“詩琳通公主杯”東盟來華留學生演講大賽在貴安新區舉行,來自東盟國家的20名在中國高校留學生參加。大賽以“詩詞中國”為主題,留學生用他們獨特的視角和表達方式,解讀中國詩詞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以及自身的觸動和啟發。
“比賽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通過學習漢語來加深彼此之間文化理解的平臺。”泰王國駐昆明總領事館總領事帕薇婉說。
在中國﹣東盟千校攜手大會上,浙江大學學生盧欣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說:“留學生用中文分享他們的故事,我們就用英語與他們交流,增進對話理解。”
人文交流不僅是中國和東盟各國生生不息的精神紐帶,更是跨越歷史長河,沉淀出中國和東盟面向未來、相向而行的深厚根基。2024交流周創新實施“教育+人文”模式,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帶來了無限可能。今年首屆中國﹣東盟千校攜手大會開幕、《中國﹣東盟千校攜手計劃倡議》發布,通過這一計劃,中國與東盟雙方高校將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人文交流的深化和發展。
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中國與東盟雙向留學人數超過17.5萬人。通過積極實施“中國﹣東盟千校攜手計劃”“中國東盟青年語言互通計劃”等品牌項目,推動雙方各級各類學校建立伙伴關系,擴大校長、教師、學生等互訪,中國﹣東盟間友好交流、校際合作正持續深化。
教育+經貿
黔貨出海 探索“跨境電商”新機遇
8月24日,在2024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跨境電商直播展廳,來自遵義師范學院的越南留學生主播管蓉正用越南語進行一場母嬰用品直播。鏡頭前,管蓉面前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母嬰用品,從柔軟舒適的嬰兒紙尿褲到安全可靠的嬰兒奶粉,直播公屏上各種點贊不斷,詢價、下單等信息如潮翻涌。短短一小時,管蓉的成交額不斷攀升。此次成功直播,是近年來貴州推進教育與經貿深度融合、共同探索“跨境電商”新機遇的生動實踐。
“為充分發揮東南亞多國留學生的語言優勢和其他相關專業優秀學生的資源優勢,我們與貴州黔越優品進出口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校企合作,建成了全省高校首個‘一帶一路’黔貨出海貴州遵義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基地,開通了越南、泰國、老撾、菲律賓、柬埔寨5條國際專線和3個國內直播間。”遵義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陳治松說,遵義師范學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X+1”育人模式,《跨境電子商務》既是全校學生“最搶手”的特色選修課程,也是為面向老撾、越南、柬埔寨等國電商直播人才和留學生開設的專門課程。
“希望可以以教育為媒介,讓黔貨出山、黔貨出海,推動跨境電商創新發展,為貴州產品走向世界搭建橋梁。”貴州黔越優品商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沈浩屹說。
教育+科技數字賦能
共筑數字教育新未來
成立國際職業教育數智化人才培養庫,深化數智化產教融合新模式;升級“上新”中國﹣東盟多彩智慧學院平臺,深度融合AI大模型等新質生產力打造“1+3”架構,共拓教育數字化發展新未來……2024交流周期間,以數字教育為主題的成果展、論壇、研討會陸續舉行,海內外專家學者通過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平臺,為數字教育發展出謀劃策、貢獻智慧。
論壇之外,“教育+科技”展在交流周舉行,現場高新科技企業云集,多家企業和院校集中展示最新成果。
去年,由中國移動打造的“中國﹣東盟多彩智慧學院”平臺亮相2023年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經過一年發展,“中國﹣東盟多彩智慧學院”平臺實現穩步發展,平臺共有147門國際課程,覆蓋3大教育領域和14大學科門類。入駐的國內外院校超過100所,注冊師生超2.8萬人次,服務留學生超4000人。
中國電信立足5G、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創新信息技術,現場展示了“AI+平安校園”、天翼智學精準教學大模型、“5G+數字校園板塊”等。其中,平安校園通過AI技術的引入,使得校園安全管理變得更加高效和智能,為學生和教職工提供一個更加安全的學習環境。
教育+產業特色高效農業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本次交流周,不僅是教育領域內的一次廣泛交流與合作,更是教育如何攜手產業,共同賦能鄉村振興的一次生動實踐。通過一系列展示、培訓與交流活動,中國農業高職院校的“雙高計劃”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現,貴州現代山地特色農業技術的魅力也吸引了東盟各國的目光。
“這些裝備在東南亞將大有可為!”8月19日,在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和貴州農業職業學院等聯合舉辦的中國﹣老撾農業科技培訓暨中國農業高職教育“雙高計劃”國際合作成果展暨貴州省現代山地特色農業展示現場,來自東盟各國的政要、嘉賓、學員對植保無人機、丘陵遙控植保機、林下食用菌運輸車等先進裝備興致勃勃,爭相向講解員了解裝備的性能和售價詳情。
中國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首席專家曹海軍表示,面向老撾等東盟國家師生培訓中國農業先進技術、展示中國農業高職院校“雙高計劃”成果經驗,面向交流周參會嘉賓宣傳和海外推薦貴州特色農業技術和合作項目,將為今后中國與東盟在產業發展上的長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同日,中國貴州﹣老撾農業資源對接會成功舉辦,會上,老撾磨丁經濟特區與貴州省農發集團、貴州農機服務協會簽訂合作備忘錄,老撾貴州商會與貴州初好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
“教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不僅促進了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教育與產業領域的深度合作,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