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報告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色: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此前,現代化被認為只有一種模式——西方模式,但中國式現代化以自身鮮明特色擊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偏見。
一、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原因
(一)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抉擇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基于對歷史的總結和對現實的判斷而作出的戰略性抉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中國以和平發展為核心。國內,戰爭創傷未愈,百廢待興,亟須和平環境重建家園。中國深刻認識到和平的寶貴,堅決不走侵略擴張之路,而是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努力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穩定。中國的發展之路,是和平的、開放的、共贏的,不僅實現了自身繁榮進步,也為全球和平與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在國際舞臺上日益彰顯,贏得了世界的尊重與贊譽。
中國在崛起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打壓與孤立策略。這些外部挑戰雖嚴峻,卻未能動搖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與意志。中國深知,真正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經濟與軍事實力上,更在于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與引領。
面對打壓,中國非但沒有采取對抗姿態,反而更加積極地倡導多邊主義,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以合作共贏理念處理國際事務。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加強與世界各國互聯互通,促進共同繁榮。同時,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以實際行動踐NUy+NhQXOeZtf9Ht+wdrzw==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中國的和平發展之路,不僅為自己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機遇期,也為世界和平與穩定注入了正能量。中國的發展成就和經驗,為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參考,彰顯了和平發展道路的時代價值與生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堅定立場,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對時代命題的深刻把握與積極回應。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和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不僅為自身現代化進程明確了方向,更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繁榮。這一選擇,彰顯了中國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切關懷與堅定承諾,體現了中國智慧與力量的全球貢獻。通過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與世界各國攜手同行,共同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二)走自主新型現代化路徑的邏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這揭示了中國不走以西方為標準的現代化老路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原因。
西方國家實現現代化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一是通過戰爭來實現現代化。西方國家長期對外戰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同時也形成了好戰的文化傳統,導致他們在現代化進程中選擇了以武力對外侵略擴張積累財富,其戰爭行為令人發指。例如在美洲,歐洲殖民勢力入侵當地土著家園,導致人口遭到大幅銳減。近代以來,經過兩次工業革命,西方國家在科學技術上取得明顯優勢,為通過戰爭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技術保障。二是通過殖民實現現代化。西方國家對外武力擴張伴隨著殖民行為,通過拓展殖民地加速自身現代化進程。西方國家從殖民地獲取原材料和金銀等貴金屬,并向這些地區出口商品獲取利潤,為現代化建設奠定物質基礎。三是通過掠奪實現現代化。西方國家發起對外戰爭和拓展殖民地目的是掠奪金銀、原材料和人口促進現代化。英國曾在中國進行販賣鴉片、人口,火燒圓明園等惡行。西方國家通過掠奪積累原始資本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國不會選擇野蠻武力的西方式路線實現現代化道路,而是堅定選擇和平發展道路。
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現代化的堅實步伐
當今世界,以實現現代化達到國富民強是每個國家的奮斗目標,中國也不例外。近代以來,中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上進行了多次探索,清政府時期的洋務運動,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勝利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等嘗試,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但不是因為封建統治過于頑固,就是因為只是單純照搬西方發展模式均以失敗告終。五四運動爆發,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進入了新階段。
新中國成立以后,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堅強的領導核心,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有了主心骨。中國現代化建設落后于西方國家很多年,想要后發趕超、逆風翻盤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這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障。在中國共產黨強有力的領導下中國實現了主權獨立,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之時被迫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最終“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基本前提和相對良好的外部環境。
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水平落后,在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幫助下,中國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完整工業體系,提高工業化水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農村改革、發展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設立經濟特區,積極融入國際市場競爭,取得巨大成就。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政治舞臺風云四起,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美國一國獨大,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和巨大的外部壓力,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心卻更加堅定。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專注于推動現代化快速發展: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制度保證;促進科技取得跨越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推動國防現代化取得重大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安全保障;通過低調務實的外交手段,中國成功塑造了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國際形象。
三、新時代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外交與內政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的快速崛起令世界矚目,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也大幅上升,引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擔憂,并開始對中國進行遏制和打壓。2012年,美國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圍堵中國,中國面臨嚴峻的外部環境,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毫不動搖。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承諾,“中國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自身如何發展,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中國在國際上作出鄭重承諾,并采取了重要舉措去踐行承諾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中國外交戰略布局強調大國關系、周邊穩定、發展中國家合作及多邊舞臺的重要性。面對美國政策轉變,中國推動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通過“一帶一路”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倡議,促進周邊國家經濟發展與地區穩定。同時,支持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倡導和平發展道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全球挑戰。
國內方面,中國致力于現代化建設并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國家治理水平穩步提高。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各項事業不斷前進。在新型工業化方面,中國堅持走出了一條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新路,在信息技術、衛星導航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提出并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軍事現代化建設方面厚積薄發加速發展,軍事實力上不斷縮小和西方國家的差距。
四、和平發展道路的輝煌成就與未來挑戰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現代化的歷程,是一條充滿艱辛與輝煌的道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驚人的速度實現了經濟騰飛,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過程中,中國不僅在國內取得了顯著成就,還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全球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經濟領域,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激活了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時,中國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些努力不僅提升了中國的經濟實力,也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在社會建設方面,中國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一系列成就不僅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國際事務中,中國始終秉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際合作平臺,中國加強了與各國的互聯互通和經濟合作,促進了地區和世界經濟的共同繁榮。同時,中國還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人道主義救援等國際事務,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然而,和平發展道路并非一帆風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和平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經濟增速放緩引發了國內外對中國發展前景的擔憂和疑慮。一些西方國家出于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考慮,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和打壓。另一方面,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增加,兩國在經貿、科技、安全等領域的競爭與合作并存,給兩國關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緊張。
面對這些挑戰,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毫不動搖。因此,中國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共贏共享的理念,加強與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中國也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總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現代化的歷程是一條充滿輝煌與挑戰的道路。面對未來,中國將繼續秉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理念,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中共固始縣委黨校講師)
責任編輯/陳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