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文明在當代的具體表現形式,是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是一種區別于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新樣態。從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宏觀視野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建在全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中,作為新時代文化使命的集中體現,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立場、共產主義政治立場、人民群眾立場,運用系統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唯物辯證法,在歷史連續性、文明價值、現代化發展及人類文明形態方面提出新認識。這一繼承與發展不僅開創了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新高度,開啟中華文明接續與發展的新篇章,更開拓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征程,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一脈相承
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與中國現代文明進程形成緊密而深刻的內在共生關系,兩者互相滲透、互相促進。一方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對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繼承;另一方面,對其內涵創新發展,有力續寫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時代華章。
(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理論根基是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吸納并發揚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科學內涵、實踐導向、價值內核和發展特征。
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指出文明存在形態多元且演進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標志著黨在文化和文明發展上的新理論篇章。
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強調文明是人類歷史的實踐性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立足實踐基礎,創新文明觀念,轉化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認為西方資本主義文明非唯一標準,真正的人類文明追求自由、消除矛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馬克思主義價值性,挖掘其新的時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具有開放、包容和發展特性,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動態開放系統,結合新時代的任務與使命,勾畫發展戰略目標,推動現代化進程與文化強國建設。
(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鮮活詮釋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文明的轉型升級,也是在新形勢下對現代化文明的新超越。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回應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現實要求。馬克思指出:“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將中華文明深厚底蘊與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相結合,繼續回應文明在中國情境下的獨特問題、在全球范圍內的普遍問題、關乎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問題以及適應時代變革的需求。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當代含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關鍵在于如何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同中華文明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銜接的問題。而“兩個結合”恰好回答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特殊之處在于具有中國特色,如何體現并實踐中國特色關鍵在于“兩個結合”。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激活了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時代價值。資本主義文明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無法克服自身的矛盾性,必將被共產主義文明取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人類文明新形態走向成熟的階段,它不是完成了的人類文明,而是正在建設中的人類文明,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中華文明建立在中國式現代化現實需求上的新發展階段的時代成果。
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領,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從立場來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立場、共產主義政治立場和人民群眾立場;從觀點來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關于歷史連續性、文明價值、現代化發展和人類文明形態的觀點;從方法來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系統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和唯物辯證法。
(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共產主義和人民群眾的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場是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的出發點。”認識事物需要確立客觀立場,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理論發展成果,其核心觀念深植于馬克思主義立場。這一文明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立場,既重視物質生產方式的作用,也關注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它認識到文明發展是生產力進步和社會關系變革的必然結果,并繼承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和能動性的觀點。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是靜態的,而是緊隨時代發展不斷進步的。它還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政治立場,追求為所有人帶來自由平等的文明。作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明新形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重人民群眾立場,旨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它凸顯人民群眾在文明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和創新貢獻,通過實踐活動推動文明進步。
(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歷史連續性、文明價值、現代化發展、人類文明形態的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觀點,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通過對觀點的分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保留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觀點的合理內核,同時又對新問題作出符合歷史發展要求的回答。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文化傳承發展的闡述,強調歷史連續性的觀點,認為人類文明發展是連續不斷的,每個時代都在創新和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的接續發展,也是現代中國的嶄新篇章。
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述,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文明價值的觀點,強調多元一體、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相契合。通過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發展的觀點,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應從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內在需求出發,追求人的現代化,而非資本的現代化。
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觀點,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是讓國家更強盛、人民更幸福,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關于和平與發展的觀點相契合,彰顯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非競爭性和包容性,是一種具有世界意義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三)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系統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和唯物辯證法
正如恩格斯所述,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方面,運用了系統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和唯物辯證法,為中華文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認識工具。我們黨對“第二個結合”的創新闡述,繼承了系統分析法,并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踐發展的歷史性經驗總結。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繼承了矛盾分析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轉型升級而非依賴歷史文化,其關鍵在于中國特色。探尋人類文明新形態則是對唯物辯證法的繼承,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須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并具備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
三、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價值
(一)開創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新高度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度融合,在現代化進程中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
一方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僅保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不斷進行理論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社會和諧共融、人與人和諧共處等理念,這些理念與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中關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關系的論述高度契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相結合,使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僅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基本內核,還賦予其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
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為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提供生動實踐案例。通過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國、加強社會建設等舉措,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為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關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目標提供有力的實踐支撐。
(二)開啟中華文明接續發展的新篇章
一方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傳統文明汲取精髓,如仁愛、和諧、自然等,并與現代社會需求相結合,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現代文明形態。不僅保持中華文明連續性,也為其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現獨特魅力。隨著中國崛起和國際地位提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越來越受到世界關注,并以其獨特的價值觀念、文化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為全球文明交流互鑒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鑒。
(三)開拓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征程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中國方案。一方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完善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隨著國際力量對比變化和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調整,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提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方案和建議,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智慧;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途徑。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其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推動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11.
[2]劉建軍,黃夢圓.論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繼承與發展[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01):1-10.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4]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12.
[5]習近平.努力成長為對黨和人民忠誠可靠、堪當時代重任的棟梁之才[J].求是,2023(13):16.
[6]習近平.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J].求是,2023(07):24.
[7]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11.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4.
【基金項目】西藏大學2024年度碩士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編號:2022-GSP-S053)。
(作者系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黃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