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猛發展,未來戰爭形態將從信息化戰爭逐步演變為智能化戰爭。智能化戰爭數據量龐大,信息傳輸迅速,指揮決策采用智能化手段,人工智能系統替代人類,完成眾多任務。智能化戰爭是一種嶄新的戰爭形態,是戰爭形態發展的高級階段,涉及軍事、經濟、外交、輿論、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博弈。作為智能化戰爭的重要系統,無人機應用日益廣泛,對作戰模式、戰爭制勝機理、戰術、戰法產生了深刻影響。
智能化戰爭主要特點
智能化戰爭主要特點包括指揮決策智能化、作戰平臺無人化、作戰行動自主化、作戰體系重構化、作戰方式靈巧化。
指揮決策智能化
信息收集、傳輸、處理和運用實現了智能化戰場態勢感知。人機協同分析戰場實時態勢,實現了指揮決策智能化,作戰效率大幅提高。基于人工智能、人機交互、人機接口等技術的智能化作戰系統縮短了指揮員的決策時間,提高了部隊快速反應能力。
作戰平臺無人化
無人系統具有機動性高、部署靈活、持續作戰時間長、人員零傷亡、作戰效費比高、隱身性高等優點,能夠深入危險區域執行作戰任務,減少人員傷亡。在智能化戰爭中,無人機、無人車、機器狗、無人艇、無人船、無人潛航器等無人系統將承擔諸多作戰任務。
作戰行動自主化
智能化戰爭呈現出作戰行動自主化的特點。在聯合作戰體系、大數據平臺的支撐下,作戰平臺采用智能偵察、識別技術,自主感知、判斷戰場態勢。通過自主任務規劃、自主決策,無人系統自主執行目標打擊等任務,從而實現作戰行動自主化。
作戰體系重構化
基于智能系統、大數據、云計算的支撐,未來作戰場景將拓展至陸、海、空、天、電、網、認知等多維領域,作戰體系中的作戰力量配置更加科學合理,作戰力量類型和數量隨著作戰任務需要而靈活調整,作戰行動更加高效、作戰響應更加快速。通過智能系統自主控制,多維空間內的諸多作戰單元實現了跨域協同作戰,發揮了體系化作戰優勢。
作戰方式靈巧化
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化戰爭的作戰手段更為多元化,交戰方式更為靈活。在未來智能化作戰中,己方一次性投入大量低成本無人作戰平臺,運用多樣化作戰手段,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高的作戰效能,從而達成作戰目的。
無人機在智能化戰爭中的運用
擁有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控制系統,無人機能夠自主執行偵察監視、精確打擊、誘餌欺騙、電子對抗、空中預警、通信中繼等任務,同時具有快速響應能力,在智能化戰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偵察監視
智能化戰場上,無人機主要承擔四種偵察監視任務。一是無人機搭載光電/紅外傳感器、雷達等多種偵察設備,對敵方目標進行全天時、全方位偵察和監視;二是無人機發揮突出的作戰優勢,深入敵方腹地,盡量抵近敵方信號輻射源,截獲戰場上重要的小功率近距通信信號;三是高空長航時戰略無人偵察機在目標上空飛行,替代衛星部分功能,執行高空偵察任務,獲取高清目標影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四是便攜式無人機承擔部隊連排級目標偵察、戰場監視、戰場毀傷效果評估等戰術任務。通過智能化技術,無人機實現了目標自主識別、定位、跟蹤,并將實時情報傳給指揮終端,為作戰決策提供重要支撐。
智能化戰場態勢感知系統利用分布式節點交互、基于數據挖掘的知識獲取等先進技術,實現戰場海量數據融合與處理,提升戰場綜合態勢感知能力。在大縱深區域作戰,無人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分析處理陸、海、空、天等多域傳感器獲取的各類數據,自主生成指揮員和自身可識別、可使用的戰場態勢信息。
精確打擊
智能無人機可以不依賴后方指揮控制,依據預先賦予的作戰權限,在復雜戰場環境下自主決策,自主打擊。在智能化戰爭中,無人機攜帶導彈、炸彈、炮彈等各類武器,利用先進算法對敵方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其中,自殺式無人機對敵軍實施一次性攻擊;主戰攻擊型無人機尺寸大、飛行速度快、隱身性能高,可承擔對地攻擊和對空攻擊任務,實現遠程快速打擊;無人機預先前置部署,摧毀處于助推段的戰術導彈,在執行要地防空任務時,無人機在較遠距離摧毀來襲導彈。
誘餌欺騙
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己方無人機充當引敵暴露的誘餌,釋放大量類似有人戰斗機的信號,誘騙敵軍防空系統雷達開機,然后己方打擊敵方雷達,癱瘓敵軍防空系統,使敵軍防空系統成為“瞎子”。另外,敵方彈藥打擊己方誘餌無人機,消耗量大,作戰成本高。
電子對抗
無人機攜帶電子干擾、通信干擾等設備,對敵方雷達、通信設備等系統進行干擾,達到切斷敵軍指揮鏈的作戰目的。
空中預警
無人預警機集預警、指揮、控制、通信功能于一體,由無人機平臺、監視雷達、數據顯示與處理設備、敵我識別設備、通信設備、導航設備、無源探測設備等系統組成。與有人預警機相比,無人預警機采用隱身技術,雷達截面積小、生存能力強、信息處理速度快、效費比高,而且能超前部署,將空中警戒線前推幾百千米,延長預警時間,單獨引導和指揮承擔特殊任務的空中小編隊作戰。
通信中繼
在未來智能化作戰中,戰場信息傳輸依然受地形、天氣、干擾等因素的影響。通信中繼無人機能滿足作戰部隊對超視距通信的需求,迅速飛抵指定空域,實時傳輸數據,進一步提高單兵戰時情報收集能力,有效解決了無線電臺、微波設備、衛星通信設備部署易受地形限制、抗干擾能力弱的問題。單兵僅使用手持式接收機便可與其他系統建立聯系,不必增加其他任何復雜設備或設施。作為信息傳輸節點,通信中繼無人機實現了戰場信息實時共享,快速傳輸指揮決策,提高了指揮效率,增強了協同作戰能力。
關于建設智能化無人機體系的思考
建設強火力打擊系統,突出察打一體作戰、自主攻擊、集群作戰和智能突防等能力建設
在智能化作戰中,無人機應該能夠自主識別目標,自主生成打擊方案,從敵軍戰車、工事等目標中,自主選擇最有利的目標實施打擊。察打一體無人機根據戰場態勢,自主分配攻擊目標,調整打擊時序,一旦發射武器后,目標發生變化,無人機也能根據戰場態勢自主調整打擊目標點和成爆時間,這種強大的火力打擊系統提高了打擊效率。無人機根據實時戰場態勢,自主執行突防任務,靈活選擇突擊路線和方式,例如,前方智能彈藥發現敵軍反導陣地或遭敵軍攔截時,后續無人機則應自主調整彈道,規避攔截,并自主選擇有源干擾、無源誘餌等手段及手段使用時機,極大簡化作戰規劃工作量,提高無人機突防效率。
構建強大的指揮控制系統,重在打通“一網四鏈”鏈路
指揮控制系統“一網四鏈”是指戰場信息網絡、情報偵察鏈、指揮控制鏈、火力打擊鏈和后裝保障鏈。情報、指控、打擊和保障鏈路構建需以體系化作戰為核心,基于網絡化、信息化體系,并運用智能系統主導、智能戰場感知、智能編組協同、智能無人攻擊、智能蜂群攻擊、智能蜂群消耗、智能投送保障等手段。“一網四鏈”內部體現了體系中平臺間的信息交互過程,重點運用基于智能無人機的聯合作戰指揮系統;“一網四鏈”外部體現了各級指揮機構、天基衛星、其他空中平臺協同作戰的過程。根據指揮節點、類型和性質,構建聯合指控、合成指控和兵種指控鏈路,提升無人機偵察、識別、跟蹤和命中目標的鉸鏈能力。
構建強大的綜合保障系統,提升智能無人機集群作戰能力
無人機集群作戰是基于自組網的集群無人機協同作戰,其綜合保障至關重要。情報偵察、信息資源、后勤和裝備保障資源為無人機集群順利作戰提供及時、精確、可靠的支撐。隨著集群無人機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集群自主作戰能力越來越強,隨之而來的是系統復雜性日益增大,操控與保障人員數量卻在大幅減小。因此,無人機集群應具有高可靠性,而且需要強大的維修保障體系支撐,才能提高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