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中,蒔花弄草的專家非英姐莫屬。和我同居一個小區(qū)的英姐住在頂樓,她家客廳和臥室的花草永遠鮮鮮靈靈;除了蕭瑟的冷冬,樓頂上的花園一年三季姹紫嫣紅。英姐侍弄的一蓬菁菁薄荷,和我關聯(lián)最密切。
薄荷栽于盆中,莖葉舒展,姿態(tài)娉婷。枝枝杈杈長長短短的莖,由下而上,由老而嫩,紫紅漸變成與葉子顏色相同的鮮綠。橢圓的葉子對生,脈絡清晰,對對鮮綠,繁密養(yǎng)眼。葉腋又對生新的莖葉,生生不息。時不時被掐去鮮嫩莖葉的薄荷,過不了多久便可重復昔日的茂盛,再現一蓬菁菁的鮮美。
被英姐掐下的薄荷莖葉,帶著清清涼涼的芬芳,輕輕悄悄進入潔凈的塑料袋,快速抵達我家的冰箱保鮮室。薄荷是一味中藥,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的功用,于我的慢性咽炎有奇效。
我在學校的21年,習慣用高音教學,咽炎反反復復發(fā)作。女兒高考那年,我教兩個初三畢業(yè)班語文課,早起晚睡照顧孩子的辛勞加上連續(xù)講課的疲憊,導致嗓子停止工作。變成“啞人”的我,每日上課以粉筆代口,課余到醫(yī)院治療,一個多月后才勉強能發(fā)聲。慢性咽炎從此成了隔三岔五糾纏我的頑疾。我因此被調到教研部門,和英姐成了同事。
雖然不再天天給學生講課,但每次服務同行的講座培訓,都需要嗓子連續(xù)工作幾個小時。家中育有菁菁薄荷的英姐,深知薄荷“利咽”,當仁不讓擔任起我的咽喉“保健醫(yī)”。每次講座培訓前,我家冰箱里便多出一袋鮮鮮嫩嫩、悅目養(yǎng)咽的薄荷莖葉。英姐送我的每一莖每一葉薄荷,都在我的水杯里被開水沖泡過。涼至溫暾的薄荷水,爽口的味道浸潤過喉嚨,便仿佛有溫柔的小手,一點兒一點兒除去堵截發(fā)聲的障礙。講座進行時,清朗之聲自我的咽喉連續(xù)發(fā)出,暢行無阻。
一晃,與我同事近11年的英姐已辦理完退休手續(xù)。她退休不久,我又在準備一場培訓講座。傍晚回小區(qū),英姐在樓下等我,手中的塑料袋鼓鼓囊囊。她聽說我最近用嗓子多,掐光了新生出的一茬薄荷莖葉。薄荷葉治愈的氣息,舞動在英姐對我在意和關切的溫聲笑影里。
給本市青年教師講寫作,中間休息時,我穿過兩排座位間的走道去洗手間。走到會場后面,座位上站起一個中年同行,俊秀的笑臉似曾相識?!巴趵蠋煟犝f您講座,我和同事一起調了課趕來聽。”她悅耳的聲音和好看的酒窩兒,漾出心底的敬意和喜歡。
夜雨后的清晨,路邊的蔬果攤兒綿延成一條長長的藤蔓,聯(lián)系著半城人家的煙火生機。一個清瘦黝黑的老阿姨,守著幾捆兒青青的韭菜。每一捆兒韭菜都干凈整齊,每一根兒韭菜都纖長蔥翠。我站在韭菜攤兒前,聽老阿姨自夸著當年撒種長成的嫩韭,竟沒注意身邊舉起手機付款的女子?!巴趵蠋?,您挑一捆兒,我已經付了兩捆兒的錢?!甭劼暸ゎ^,那笑臉似曾相識,悅耳的聲音和好看的酒窩兒,漾出心底的善意和熱情。我想要推脫,無奈沒帶紙幣,買一捆兒韭菜的兩元錢不能退還,只好難為情地道聲感謝,看她騎上電動自行車,載著一捆兒青青的韭菜遠去。雖然不知她姓甚名誰,在哪所學校工作,但我還是領受了一捆兒青青的韭菜。韭菜放進冰箱時,冰箱里尚有薄荷香。兩種獨特誘人的味道交織,彌散出在意和關切、敬意和喜歡、善意和熱情。我暗下決心:定要把這美好的味道還給相熟相知的同事、似曾相識的同行,以及素昧平生的塵寰中人。
菁菁薄荷青青韭,尋常歲月的一草一蔬,讓工作和生活的田園,情意蔥蘢,生機盎然。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