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云班課輔助教學平臺,探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對該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從更新教學理念、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和優化考核評價方式3個方面,對以云班課為載體的課程教學改革實施進行探討,并對課程教學改革效果進行分析。目的在于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提升實踐技能水平,為推動農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園藝園林;云班課;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S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31(2024)20-0109-04
DOI號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0.022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model in course
YIN Xinxing1JIN Longfei2LIU Jinping1CONG Jianmin1
(1Ta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zhou 318020, China;
2Zhejiang Citrus Research Institute, Taizhou 318026,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l was explored in the course based on the cloud based course auxiliary teaching platform.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was analyzed of this cour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reform was explored based on cloud based courses from three aspects: updating teaching concepts, adopting blended learning models, and optimiz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urse teaching reform was analyzed. The purpose was to further consolidate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undation, enhance their practical skill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composite talents.
Keywords ; horticultural gardens; cloud based courses; blended learning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是一門集化學、生物和物理等學科為一體的課程,以實訓教學為主,關注學生動手能力。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掌握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理論知識,并通過實訓教學,掌握生產性實訓室設計要求及技術條件、組織培養的主要操作技術、器官及個體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以及工廠化生產方案制訂與實施等內容,為今后從事園藝種苗生產的組織培養繁殖工作奠定基礎,是高職院校園藝園林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該課程與生產實踐結合緊密,通過課中協作及適應性能力培養,推動學生自我發展。為進一步探索與互聯網時代相符合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相關學者對該課程進行了一定的改革研究。任勇攀等[1]將項目教學法運用于該課程教學中,教學方法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對學生綜合技能提升起到積極作用。翟立峰等[2]和趙風平等[3]將SPOC、MOOC等在線開放平臺和云課堂、雨課堂以及超星學習通等教學輔助平臺應用于該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吳姍[4]引入云班課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教學,利用該平臺的教學資源共享、點名簽到、投票問卷、直播討論、頭腦風暴、測試、作業和小組任務等功能,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互動。云班課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搭建起高效互動的橋梁,通過該教學平臺開展線上課程培訓、線下任務驅動和工學結合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教師能夠實時快速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學習情況,其疑問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反饋,有利于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互通,提升學習效果。本文基于云班課輔助教學平臺,探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從課程教學現狀、教學實施、教學考核分析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展開論述,提出優化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及完善評價體系等措施,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技能,為推動農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1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韓立敏等[5]研究認為,該課程內容多、實踐性強且技術要求高,而實驗條件較為有限,配套設備與學生人數之間的匹配度有待進一步提升,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掌控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宋微等[6]研究認為,常規教學模式下,教師傾向于采用知識點式的教學方式,從理論講授到簡單操作,部分學生可能會處于被動聽講狀態,對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待進一步增強。該課程理論教學的知識點較多,需要記憶和理解的專用名詞較多,部分學生學習存在一定難度,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實踐操作中也可能存在重復犯錯等情況。李懿等[7]研究認為,實踐操作耗時較長,分組合作可能讓學生缺乏足夠的練習機會,使得實踐操作效果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操作的規范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如可能會出現母液沉淀、培養基不凝固或太硬以及瓶苗污染等現象,導致組培成功率和成活率有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
2 以云班課為載體的課程教學改革實施分析
2.1 更新教學理念
該課程在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組織培養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強調對實踐技能的掌握。因此,在課堂上需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動手實踐練習,以提升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組織培養技能水平。高耀輝等[8]研究指出,為確保教學成效,以及考核評價體系與課堂教學目標緊密契合,應進一步強化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標,攻克教學重難點。依據課程大綱確定每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依據所學知識展示其對理論和實操的理解,便于教師進一步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開展有針對性的探討與交流活動,逐步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劉洪瑞[9]研究基于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其中實驗操作過程由學生通過微視頻錄制和圖片拍攝完成,并上傳至云班課平臺,實現學生間的互評以及教師點評;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占據主導地位,教師發揮引導作用。
2.2 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
代容春等[10]研究指出,以云班課為載體,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企業生產實景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促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實踐中,混合式教學模式包括課前預習、課中引導和課后鞏固3個層面。
2.2.1 課前預習 蘇海雁等[11]依據課程教學主題,積極收集并整合優質、前沿的微視頻、圖片、網絡鏈接以及PPT等教學資源,將教學知識點碎片化,并以微視頻的形式在課前發布給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預習階段,通過云班課平臺和省級精品在線課程平臺,向學生推送學習素材以及相應的學習活動與任務;同時,創建答疑、討論和測試等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線上自主學習、視頻觀看和習題測試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為后續的實操訓練奠定理論基礎。李囡囡[12]研究討論了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完成相關習題測試,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建議提交至答疑討論區;教師據此與學生進行線上交流、討論和答疑,實時了解學生的預習狀況,對未按時完成預習任務的學生發送提醒通知。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可及時與教師溝通;教師針對性地為學生解答疑惑,并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反饋結果,及時調整線下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難點,實現因材施教。
2.2.2 課中引導 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利用云班課創建學習小組,布置實訓項目,重視實操技能訓練和提升。黃燕燕等[13]研究指出,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實訓室實際條件及學生小組的合作情況,按照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將課堂教學與農業生產實踐相結合,實時關注小組學習進展,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操能力。利用云班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平臺,在提問環節,利用隨機選人功能,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狀態。陳江萍等[14]通過云班課平臺開展頭腦風暴、答疑解惑以及討論等活動,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教師與學生小組成員共同制訂實驗方案并分配任務。教師根據學生的實踐表現評估教學效果,通過逐步提升項目難度,讓學生在逐層遞進的學習過程中實現知識積累和技能提升,從而提高教學成效。
2.2.3 課后鞏固 教師依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上傳的視頻和圖片以及實施的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估,有針對性地挖掘類似課程的知識點,進一步強化其對知識的掌握。在復習總結階段,對重難點進行總結,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思維導圖制作,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和完善,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代容春等[10]研究指出,對于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容易出錯的部分內容,教師要逐一重點詳細講解,以便學生在下次操作時能夠避免類似問題;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內容,編寫圖文并茂的實習報告,并上傳至云班課平臺,從而鞏固學習內容。學生在撰寫報告過程中獨立思考,發現新問題隨時與教師溝通交流。此外,報告作為學生自行整理的復習資料,有助于其更加輕松地復習所學內容。
2.3 優化考核評價方式
考核評價體系是衡量信息化教學成效的手段之一,對于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設置評價體系時,緊密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和目標,科學合理地設置各教學項目及活動環節的比重,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同時,不斷創新評價方式,引入信息化手段,使評價過程更加豐富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實踐中,在課程評估環節實施過程性評估,將考核分散在日常考核、項目考核和技能考核等多種評估模塊中。在教學的各個階段明確知識模塊,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步計劃,實現過程性評價與目標考核相結合。馬竹娟等[15]基于云班課構建了智慧課堂,引入了云班課平臺作為主要教學工具,通過該平臺記錄學生的經驗值排名及組成,可直觀掌握其課堂出勤、活動參與及資源查看等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及時給予督促、鼓勵及個性化輔導,確保學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并實時、動態且精準評價其學習情況。
該課程考核成績由過程性考核和期末測評組成。其中過程性考核占總成績的80%,包括課堂出勤、作業完成、實訓任務完成情況、實操考核及創新創業;期末測評占20%,考查學生在實操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母液和培養基的計算及配制過程、無菌操作規范等。具體考核評價組成方式見表1。
3 基于云班課的課程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王金敖[16]將課堂教學過程轉變為游戲化體驗,通過測試題考核,讓學生在經驗值的比拼中完成學習任務,提升學習興趣;通過搶答、投票、討論和頭腦風暴等多元化互動方式,激發學生發散思維,提高課堂參與度,使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與活力。運用云班課平臺輔助教學后,課堂出勤率在93%左右,每學期云班課課堂活動平均開展23個,上傳PPT、視頻和學習鏈接等資源46個;課堂互動舉手、搶答人數明顯增加,理論課師生互動程度進一步提高,且互動過程得以記錄。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高校和教育機構對利用信息化平臺開展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目前,云班課信息化教學平臺在各高校中的應用較為廣泛,教學效果提升明顯。本文基于云班課輔助教學平臺,探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了實時互動,該平臺提供的豐富教學資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過程信息化數據記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學習檔案,為教學研究提供了詳實的數據支持。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數據分析,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實現個性化教學。
參考文獻
[1] 任勇攀,滕安娜,田斐. 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課程中的運用分析[J]. 人文之友,2021(21):175-176.
[2] 翟立峰,張美鑫. 基于“SPOC+雨課堂”的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混合式教學模式初探[J]. 安徽農學通報,2023,29(9):184-186.
[3] 趙風平,李晶晶,孫旭霞,等. “園藝植物保護”課程混合式教學探索[J].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24(1):124-128.
[4] 吳姍. 基于云班課的中職數學混合式教學實踐[J]. 西部素質教育,2023,9(7):150-153.
[5] 韓立敏,化文平. 新師范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植物組織培養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2(19):102-108.
[6] 宋微,王磊,楊廣榮. 任務驅動教學法與翻轉課堂模式在園林植物組織培養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 科教文匯,2017(34):49-50.
[7] 李懿,楊子松,鮮雪梅. 植物組織培養課程線上線下結合教學模式初探[J]. 現代園藝,2020(19):221-224.
[8] 高耀輝,王娟,肖鳳潔,等. 基于OBE理念的園林植物生態應用課程建設[J]. 安徽農學通報,2024,30(3):111-114.
[9] 劉洪瑞. 基于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建設研究[J]. 辦公自動化,2024,29(5):48-50.
[10] 代容春,何文錦,林榮華. 植物組織培養設計性實驗的教學與實踐[J]. 實驗室科學,2023,26(4):93-95,99.
[11] 蘇海雁,楊世勇.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33):57-60.
[12] 李囡囡.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藥物分析與檢驗技術》課程為例[J]. 安徽農學通報,2017,23(20):137-139.
[13] 黃燕燕,葉婷婷,黃芳,等. 超星學習通應用于《食品包裝安全》課程教學的探索[J].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1(6):64-69.
[14] 陳江萍,徐海菊. 基于云班課的園藝產品貯藏與加工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J]. 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5):205-206.
[15] 馬竹娟,方莉,趙海峰. 基于云班課的智慧課堂構建[J]. 計算機教育,2021(10):166-169.
[16] 王金敖. 基于云班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高職“園林制圖”教學中的應用[J].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6):64-65.
(責任編輯:楊歡)
基金項目中華職業教育社規劃委托課題(ZJS2023YB27)。
作者簡介尹欣幸(1991—),女,浙江衢州人,碩士,助教,從事園藝植物組培快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