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要抓好黨紀學習教育,指出“反腐敗永遠在路上,沒有敬畏感就會迷了道”。黨的紀律是管黨治黨的“戒尺”,是黨員干部日常行為的標準和遵循。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唯有黨員干部對紀律存有敬畏感,自覺視黨的紀律和規矩為“紅綠燈”、“指揮棒”,才能行不逾矩,行道有序、進退有節,始終不迷道。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歷史和實踐一再表明,要靠紀律、依憑紀律。從井岡山時期提出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西柏坡期間毛澤東同志親自為全黨立規矩,正是我們黨始終把紀律和規矩作為管黨治黨的“鐵規矩”、“硬杠杠”,才實現全黨令行禁止、風清氣正,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奪取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一個又一個新勝利。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今天我們黨作為世界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肩負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艱巨繁重任務,更需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依靠嚴明的紀律和規矩,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于新征程上書寫新篇章、鑄就新輝煌。
能不能模范地遵守黨的紀律和規矩,關鍵在于黨員干部是否對黨的紀律和規矩存有高度的敬畏感。現實生活中,正是少數黨員干部表面上把紀律和規矩掛在口頭上,實際上視紀律和規矩為“稻草人”、“橡皮泥”,或合則用、不合則棄,或干脆不以為意、不以為然,到頭來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不當初、悔之晚矣。只有深刻認識黨的紀律和規矩對所有黨員干部具有一視同仁的剛性約束,發自肺腑地葆有敬畏感,始終如履薄冰、慎始慎終,才能光明磊落、坦蕩坦然。
對黨的紀律和規矩存有敬畏感,行動是最好的踐諾,是無聲的印證。革命戰爭年代,明明已是饑腸轆轆,而目光所及之處就有紅艷艷的蘋果掛枝頭,但戰士們還就是絲毫不為所動,寧愿“望梅止渴”。原因何在?因為心中銘刻有“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鐵的紀律。今天黨員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時時刻刻免不了受到各種干擾和誘惑,但只要首先對標對表黨的紀律和規矩,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堅決不觸犯底線、觸碰紅線、逾越高壓線,就能拒腐蝕、永不沾,一身正氣、一塵不染,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和規矩。對黨的紀律和規矩葆有敬畏感,必須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時刻不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事實也是如此,黨員干部不論違反黨的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還是工作紀律、生活紀律,追根溯源都是先在政治上出了問題,對黨不忠誠、不老實。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善于從政治上看待人和事,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為大公、守大義、求大我。
“沒有敬畏感就會迷了道”,是對黨員干部的嚴肅告誡。紀律看似讓自己不自由,實則是對自己的愛護、呵護與保護。正如交通規則規定了什么道不能走的同時,相應告知了應該走什么道,黨的紀律和規矩告誡黨員干部什么不能干,實際上也是在引導、提倡黨員干部應該怎樣干。辯證地看、務實地辦,把黨的紀律和規矩內化于心,領會其精神實質,才能“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使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順“道”、合“道”、應“道”。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謹記“沒有敬畏感就會迷了道”,切實做到按紀律辦事、依規矩行事,黨員干部必能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愛黨,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為黨和人民贏得更大的勝利和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