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想要單純靠數據和事實這種線性的分析去說服別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想要單純靠數據和事實這種線性的分析去說服別人,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誰的話聽起來更有道理、更有趣,誰就更有話語權,這是不爭的現實,而“故事力”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拿《羅密歐與朱麗葉》來說,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作品,這個故事能夠引人入勝,關鍵就在于它有沖突、有行動,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
1.沖突是一個好故事的最大核心
⑴什么是沖突?
沖突是故事的驅動力,分為內在和外在兩種。
內在沖突,即人物內心的掙扎和矛盾,它能夠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內心世界。外在沖突,即人與外界環境或其他人物之間的對立和斗爭,它可以推動情節向前發展。比如,經典小說《呼嘯山莊》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內心沖突、他與周圍世界的沖突相互交織。這種掙扎使他成為一個復雜而深刻的人物,同時也推動了整個故事的發展。
⑵沖突構成要素
沖突有兩個構成要素:渴望和障礙。渴望是故事中人物追求的目標或愿望,它可以是簡單的,如求生的欲望;也可以是復雜的,如追求愛情、權力或正義。渴望為故事注入了動力,使人物行動起來,推動情節向前發展。障礙是阻礙人物實現渴望的任何事物,它可以是另一個人物、一個組織、一種自然力量,甚至是人物自己的性格缺陷。障礙增加了故事的難度,迫使人物在逆境中成長和改變。
2.行動是解決沖突、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
由于故事中充滿了沖突,這些沖突的存在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懸念和轉折點。因此,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沖突,故事中的角色必須采取一系列的行動和舉措。這些行動不僅是情節發展的催化劑,更是展示角色性格特點和內心成長的重要途徑。
3.結局是故事的最終解答和閉環,為故事賦予意義
結局是指一系列行動所帶來的最終結果,它為整個故事提供了一個最終的解答和閉環,無論是圓滿的、悲劇的還是開放式的結局,都能給讀者或觀眾帶來滿足感或引發深刻的思考。
沖突、行動和結局這三個核心要素,構成了一個故事的基本框架。只有將這些元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掌握講好故事的能力。
比如,用故事進行自我介紹,先找到一個能夠引起聽眾興趣的沖突。這個沖突可以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也可以是職業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挑戰。你可以說:“大學畢業后,我面臨了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去一家大公司工作,還是追隨自己的夢想,創辦一家企業?”這樣的沖突立刻引起了聽眾的好奇心,他們想知道你是如何走出這個困境的。
接下來,描述你為了解決沖突所采取的行動,這些行動要具體、生動,能夠展示你的能力和性格特點。“我選擇了后者,于是開始四處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籌集資金,并在短短幾個月內推出了我們的第一款產品。”通過這樣的描述,聽眾可以感受到你的勇氣和決心,同時也能看到你在面對挑戰時的積極態度。
最后,講述沖突的結局。結局可成功,也可以失敗,但最重要的是從中提煉出一些教訓或啟示。“雖然初創企業的道路充滿了艱辛,但我們最終成功地將產品推向市場,并獲得了用戶的認可。這次經歷教會了我堅持和創新的重要性。”這樣的結局不僅展示了你的成就,還傳達了你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通過以上三個要素,你可以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來介紹自己,讓聽眾在短時間內對你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一個好的故事不僅能展示你的經歷,更能體現你的個性和內在品質。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