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實施指向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班級建設是小學階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之一,是班主任踐行立德樹人宗旨的有效路徑之一。文章以不神機妙算、不事必躬親、不持管窺天的“三不”策略為載體,努力把班級建設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全員共治的班集體,并精準指向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 自我管理;“三不”賦能;班級建設;多元評價
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指出,班主任要認真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維護班級良好秩序,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營造民主和諧、團結互助、健康向上的集體氛圍。這說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班集體建設。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建設班集體,努力將班集體打造成學生成長的樂園。
縱觀我們現在的班級建設,發現許多班主任還是沿用傳統的管班模式,主要存在如下問題:(1)擁有神機妙算的本領,對學生了如指掌,常常以過去看現在,以現在看未來;(2)凡事都親力親為,整日陷于班級瑣事中無法自拔。學生是被管理者,處于被動地位;(3)只關注部分相對優秀的學生,班級事務交給部分“小干部”,其余學生缺少鍛煉展示的舞臺。
針對以上情況,有必要開展指向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班級建設策略研究。在班級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通過平等、民主的合作互動,對班級具體事務進行規范和管理,最終實現自我管理教育成效最優化。筆者通過不神機妙算、不事必躬親、不持管窺天的“三不”策略,探索“五育并舉”背景下的班級建設新模式,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提升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達成立德樹人之目標。
一、不神機妙算,喚醒學生自我管理意識
每一個學生都是發展中的人,他們有無限的潛能,因此,班主任不能簡單地以自己固有的認知來評價學生,而要以多方位、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此外,班主任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能喚醒學生自我教育意識的覺醒。
(一)深挖優點,清空“黑料”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刻板印象”。這些刻板印象就像一副有色眼鏡,導致班主任無法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尤其是潛能生,他們身上存在一些缺點,容易在我們心目中形成不好的刻板印象。在班級建設中,老師要擺脫刻板印象所產生的偏見,用積極、發展的眼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在接手新班時,筆者和科任老師一起通過家訪、詢問前任老師等方式了解學生們的過去,并做好記錄、拍照和整理,還會盡量記住他們的名字。在開學第一課時,老師充滿著笑意地叫出他們的小名,并播放他們“高光時刻”的視頻。隨后的祝福視頻中,有家長、朋友對他們的夸贊,也有新接班老師對他們滿滿的贊美和期待。學生們看著、聽著、笑著,有些還激動地和同桌聊起自己的“榮耀”。這樣可以有效地拉近師生距離,為班級建設鋪設“美麗通道”。
(二)善用三鏡,點燃希望
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和期待,將是他們努力的動力和方向。因此,筆者時刻提醒自己: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多關注學生的閃光點,多給學生一次機會,多給學生一絲希望,多給學生一份美好。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筆者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用“三鏡”,點燃學生內心的希望。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尤其是班級中的潛能生,多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用溫暖的語言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每個學生都需要自我成長,而犯錯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們要善于接納學生的不完美。用“望遠鏡”看學生的未來,不以過去看現在,不以現在看未來,期待明天無限可能。通過肯定每個學生的優點,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建構自我認知,培育學生未來可期的“美好期盼”。
(三)莫做偵探,搭建平臺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處罰更強烈。”看來,適度的寬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陽,能夠溫暖學生的心靈,激勵學生改正錯誤。
作為班主任,筆者給學生留足了犯錯誤的空間場域。當他們犯錯時,筆者會永葆一顆寬容的心,遵循“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糊涂邏輯”,不做名偵探,巧設臺階,給學生一個自我醒悟、自我改正的機會。筆者設計了“反省單”,上面有三個簡單的問題:我做錯的事情是……,不該這樣做的原因是……,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怎樣做……一份份反省單,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習慣。
二、不事必躬親,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要把班級管理權下放給學生,學生就會感到自己是班集體的小主人,在心理上會產生認同感、參與感和主人翁感,從而自覺地參與班集體的管理。我們要學做懶惰的班主任,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學生,用鼓勵、寬容引導學生學會自主管理、參與班級管理和接受管理。
(一)自主選報,增強主體意識
根據任教班級的實際情況,筆者將班級的崗位進行了設置(見表1),并賦予其好聽的名字,如午餐CEO、路隊CEO、安全CEO、早讀CEO等;接著,帶領大家明確各個CEO崗位的職責和要求,所有學生選報適合自己的CEO崗位;最后,在班會課上隆重舉行“聘任”儀式,邀請全體科任教師為學生頒發CEO聘任書,與他們合影留念,并將整個選舉過程和結果公示在班級群中,利用網絡平臺,將這份責任與信任傳遞給學生和家長。通過如此隆重的“聘任”儀式來確定每個人的崗位,保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班級建設,喚醒學生的內在自覺,引導他們在CEO崗位上不斷獲得成功,不斷樹立信心,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進而不斷獲得更大的進步。
(二)健全制度,保障自我管理
盧梭認為,相比于“天然的自由”,這種“約定的自由”使人的行動獲得了道德性,使人類社會成為一個道德的、集體的共同體。制度是班級建設能否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班會課上,師生共同學習《小學生一日行為規范》,并結合學校文明班評定標準,按照民主協商、共同決策、公開公示的程序,制定師生共同遵守的班規,并粘貼于教室墻上。班規的制定,使學生在進行自主管理和參與班級建設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僅約束了學生,還約束了教師,從此“班級”的概念轉變成為“班級共同體”。
(三)多元評價,激活自主爭優
“多元式”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首先,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小檔案,每月發放給學生,由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相結合,填寫學生每月在校內外參加的活動和獲得的獎項等。其次,教師日常要多進行口頭表揚,多一個微笑,多一句贊美。在班級中派發學生自己設計的“點贊卡”,并在實踐中不斷升級為綜合卡、積分卡、特權卡、榮譽卡。最后,在雙周的少先隊活動課上開展“班級小明星”的評比,無論是誰,只要有進步,只要某一方面有優點,都可以成為班級的明星。老師會為小明星頒發證書,并與他合影留念。這一張張點贊卡,一份份明星證書,于自己,是自身努力的肯定,于他人,是鮮活的榜樣和努力的方向。多元評價,激活了學生的內驅力,成為了學生自主管理的加油站。
三、不持管窺天,搭建學生自我管理平臺
加德納的多元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身上至少有八種智能,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都有可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班主任可以通過開展校內和校外活動,并借力于家庭這一強大的后盾,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感。
(一)校內活動,激發管理潛能
憑借班級這個舞臺,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各種班級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實踐活動中開闊眼界、激發活力、發現自我。在班級中開展計算小達人、班級十佳小歌手、小畫家評比等,開展“戰勝情緒小怪獸”等主題班會。此外,筆者還結合勞動教育課程,開展了剝蠶豆比賽、“我是小廚師”“我是研學小達人”“我是小農夫”等活動。在這些班級活動中,學生是主體,筆者只是在學生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活動后,讓學生通過寫日記的方式記錄活動過程以及體驗感受。筆者再稍加潤色,進行朋友圈推送。在活動中,學生能夠找到價值感和幸福感,從而激發班級管理的潛能。
(二)校外研學,拓寬養成渠道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理念,其意蘊在于讓大自然和社會都成為課堂,使學校和自然、社會環境血脈相通,拓寬自我管理的養成渠道。校外研學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生活,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實現合作、協同,努力構建充滿活力的學習共同體。在每年的陽春三月,筆者都會帶領學生走進嬉溪菜園子,欣賞各式各樣的農耕工具和農民生活用品,還組織學生燒野米飯,讓其體會農民用灶臺燒飯的不易和社會的發展進程,從而更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秋季,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田野,感受現代收割的精湛技術。走進核電科技館,感受核電的魅力,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樸素情感。校外研學,引導學生通過自我管理、自我規劃、自我約束,實現開闊視野、增進學識、鍛煉意志的目標。
(三)家庭賦力,實現協同管理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長河的源頭。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時,可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時,會積極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首先,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也學會“偷懶”,引導學生嘗試自我管理。其次,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例如,讓學生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并以照片或視頻的形式在微信群進行展示;進行親子閱讀,比一比誰是“堅持悅讀小能手”;在家長的配合下,孩子制訂假期計劃,并對執行情況進行記錄和反饋;等等。在課外活動中逐步樹立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提升和鞏固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實施指向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班級建設是小學階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之一,是班主任踐行立德樹人宗旨的有效路徑之一。以“三不”策略為載體,努力把班級建設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全員共治的班集體,并精準指向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把班級建設成學生自我管理、教師“袖手旁觀”的班集體,班主任要創造條件,給學生留足并創造成長的空間,師生之間相互成就、共同成長,成為彼此成長道路上的重要他人。
[參考文獻]
[1]顧嬋.優化班級治理 師生雙向賦德[J].中小學班主任,2021(15):8-10+13.
[2]宋文娟.班級治理:輔導員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有效路徑[J].林區教學,2019(10):4-6.
[3]佘平平.家校共育: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07):66-67.
姚小芳 浙江省海鹽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海鹽縣德育名師,曾榮獲海鹽縣“十佳班主任”、海鹽縣“十佳輔導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