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長資源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利用家長資源尋找身邊榜樣,通過榜樣這一特殊載體來引導學生的行為,具體從“校內活動”“研學活動”“評價活動”三個方面設計,發揮校家社協同育人的力量,在身邊榜樣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 校家社協同育人;家長資源;榜樣育德;德育評價
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了校家社協同育人的教育主張。班級立足校家社協同育人理念,依托家長資源開展“榜樣育德”活動,即利用家長資源尋找身邊榜樣,通過榜樣這一特殊載體來引導學生的行為,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在這樣的活動思路下,將“榜樣育德”具體細分為校內活動、研學活動和評價活動。依托家長資源實施榜樣教育,發揮校家社協同育人的力量,在身邊榜樣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一、校內活動,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
(一)家長講堂,豐厚人文底蘊
“家長講堂”課程讓家長走進校園,用他們自身所長配合學校教育,帶領學生走進新鮮的教育世界,補全學校教育的不足。班級應積極尋求家長資源,開展以“榜樣育德”為主題的“家長講堂”活動。
1.美育榜樣,手工創作促審美
班級邀請李同學的媽媽為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剪紙課。通過家長的悉心引導,學生了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剪紙藝術,掌握了一些剪紙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在向李同學的媽媽學習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學生們提升了審美素質。
2.奉獻榜樣,聆聽故事悟大愛
沈同學的媽媽是一名醫護人員。班級邀請了這位白衣戰士講述了她的感人事跡。為了救治病人,沈媽媽常常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學生通過聆聽醫護人員舍小家顧大家的故事,感悟到家國情懷。
在“家長講堂”中,每位家長帶來的富有個性化的課程可以補充和完善學校教育,這對形成“榜樣育德”班本課程具有重要的引領價值,對建設“榜樣育德”特色班集體具有重要意義。
(二)成長基地,樹立責任擔當
為了進一步實施“榜樣育德”,班級依托家長資源,與秀洲區新塍鎮火炬村和嘉興市鳳橋鎮養老服務中心合作,建立學生成長合作基地。相信在成長基地中,通過學習家長榜樣,能為學生開啟親子共成長的教育之門。
1.志愿榜樣,共迎亞運明擔當
沈同學的爸爸是秀洲區人大代表,新塍鎮火炬村副主任。亞運會期間,沈爸爸做了許多志愿服務工作。學生在跟隨這位家長參與亞運會公益服務的過程中,更能懂得志愿者辛勤的勞動與付出,從而提升社會責任感,培養責任擔當意識。
2.敬老榜樣,參觀實踐傳孝道
班里吳同學的媽媽每月都會去嘉興市鳳橋鎮養老服務中心做志愿服務,這樣的善舉已經堅持了三年。學生們在吳同學媽媽的帶領下,以小志愿者的身份來到嘉興市鳳橋鎮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們送去溫暖服務,用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成長基地培養了學生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展現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榜樣育德”實踐中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三)升旗儀式,培養公民素養
升旗儀式是一種全員參與UUtfG7l4Y+2Q6faNzxnZsknj3gKa0YFZF7N/jqyIVTk=并能夠傳遞正確價值觀和正能量的集體活動。班級每一次升旗儀式都選擇不同的榜樣家長教育學生、營造特殊的情景感染學生、創設特別的環節引領學生,充分利用優秀家長資源,提升升旗儀式的教育效果。
1.慈善榜樣,現身說法感奉獻
邵同學的爺爺曾經捐贈出自己的萬余元積蓄,還將院子里價值上百萬的百年古樹無償捐贈給新塍鎮人民政府。一年級的升旗儀式上,班級邀請到了邵爺爺,他的暖心故事帶給在場學生溫暖和力量,讓學生明白作為公民要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敬業榜樣,營造氛圍樹理想
袁同學的爸爸是方艙建設的項目負責人之一,先后參與建造了香港、新疆、四川等多個方艙醫院。二年級的升旗儀式上,班級邀請了袁爸爸講述感人事跡,當學生們看到建設者們不分晝夜、爭分奪秒艱辛付出的畫面資料時,不禁落淚,他們表示要心懷感恩,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出一份力。
圍繞“榜樣育德”主題開展的升旗儀式,讓家長們有了更多走進學校的機會,學校也吸納了更多的家長資源,家校關系在這種合作中得到鞏固和提升。這樣的升旗儀式成為促進家校協同育人的堅實保障。
二、研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在系統實施校內榜樣育德課程的基礎上,班級將榜樣教育不斷向研學活動延伸。利用家長資源尋找家鄉文化傳承榜樣,幫助學生認識鄉土鄉情,凸顯學生生活環境的獨特文化氣息,增強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識。
(一)傳承非遺,促進文化認同
1.現場創作灶畫,了解非遺文化
班級首次研學活動走進王江涇古塘村,利用家長資源邀請到嘉興灶畫省級非遺傳承人施順觀先生。在跟隨施先生學習灶畫的過程中,學生們實地接觸真實非遺環境,激發了他們學習非遺傳統文化的興趣。活動傳承了非遺文化,弘揚了工匠精神,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動手能力。
2.制作古法糕點,傳承非遺文化
公泰和糕點是嘉興傳統名小吃。班級的第二次研學活動利用家長資源邀請了公泰和的芝麻栗酥糕點非遺傳承師傅。在公泰和研學基地,學生不僅現場體驗制作綠豆糕,培養了動手實踐能力,還進一步了解了江南糕餅文化。
本次研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感受本土非遺文化的魅力,促進了非遺和家鄉文明的傳播和傳承。
(二)學習技藝,提升創新能力
班級依托家長資源,邀請民間技藝傳承人為學生教授民間技藝,將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土壤。
1.學習棕編技藝,了解傳統技藝
家住洪合鎮建北村的曾修權,是棕編傳統手工藝人。亞運會期間,曾先生根據亞運吉祥物和亞運項目設計編織了棕編作品。班級利用家長資源,讓學生跟著曾先生學習棕編技藝,學生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更在傳承非遺文化的同時為亞運會送上祝福。
2.體驗造船技藝,弘揚傳統文化
造船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來生是南湖紅船修復者。班級利用家長資源組織研學活動,讓學生們跟隨張先生了解造船技藝的前世今生,以及船模制造的過程。通過了解船模制作技藝,學生們不僅體會到家鄉傳統文化,更感受到南湖紅船的革命精神。
在保護中傳承,在創新中發展,這是非遺文化永葆生命力的時代命題。通過依托家長資源,讓學生在向非遺榜樣人物學習的過程中傳承創新,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擔當起促進非遺技藝保護、傳承與發展的責任。
(三)體驗民俗,培養文化自信
班級利用家長資源組織體驗民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民俗、緬懷先賢的同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厚植家國情懷。通過傳承和弘揚民族或地區的文化傳統,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自己的文化身份。
1.觀賞江南網船會,了解家鄉文明
網船會是流行于嘉興市秀洲區的傳統民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班級利用家長資源,組織研學小分隊參與了這場水上民俗盛宴。在本次民俗文化體驗中,學生傳承運河文化、享受運河生活,保持對歷史記憶和文化的敬畏,真正讓非遺融入生活。
2.體驗《食憲鴻秘》,傳承家鄉文化
坐落于嘉興市的文化村落干四村,有著七千多年的耕食勞作歷史,一代文宗朱彝尊生于斯長于斯。班級有家長正是這個村的居民,我們利用他的資源,開展“朱彝尊文化節”研學活動。學生依照朱彝尊《食憲鴻秘》所記載的乳酪的制作方法,手工制作乳制品美食。
班級開展的研學活動,一方面發揮校家社協同育人的力量,另一方面通過發揮身邊家鄉文化傳承榜樣力量,促進“非遺”的傳承。
三、評價活動,有助于學生道德人格的發展
德育評價在德育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導向、激勵和反饋等功能,是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實施“榜樣育德”的過程中,對利用家長資源實施的活動進行評價,具體分為互動式評價、增值性評價、線上線下一體化評價三個評價活動。
(一)互動式評價,為學生道德發展注入活力
互動式評價主要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家長評價以及社會人士評價等。在“家長講堂”課程中,讓授課家長對學生課堂表現和作品進行評價,拓寬了德育評價的途徑,來自家長的德育評價可以使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在研學活動中,讓非遺傳承人和民間傳統手藝人成為評價的主體,使學生在研學中的作品和表現也成為德育評價的重要內容,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學生的發展水平及狀況。
互動式評價強調評價本身是一個多元主體的互動、對話過程。通過這種互動和參與,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都成為德育評價的主體,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進行更加全面的評價。
(二)增值性評價,為學生道德發展積累經驗
在運用增值性評價時,教師關注的重點不是學生最終的“分數”,而是學生在起點與終點之間所獲得的“增值”。在“榜樣育德”運用增值性評價方法時,需要對學生成長進行更加全面、細致的觀察和記錄,先了解學生在參加“榜樣育德”活動前的初始狀態,并在活動實施一個時期后記錄下學生成長發展的“增值”狀態。運用這種評價方法,明顯地突出“榜樣育德”育人實效,積極肯定學生的成長成效,引導和激勵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增值性評價可以使德育評價擺脫“賦值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束縛,走向發展性評價,更好地回歸對學生成長的生成性、發展性的全面關注。
(三)線上線下一體化評價,為學生道德發展創新形式
班級“榜樣育德”活動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逐步實施線上線下一體化評價。建立讓家長參與的德育評價“線上檔案袋”公眾號,家長不必跟隨學校進行階段性德育評價,隨時隨地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德育評價。并且“線上檔案袋”支持以音頻、圖片和視頻的形式來呈現學生“榜樣育德”活動中的表現,為家長參與德育評價的形式增加多樣性,這樣評價結果也會更加客觀與全面。活動結束后,將活動過程創作的作品及評價單拍照整理匯總至電子成長記錄袋。
線上線下一體化評價方法不僅有助于真實記錄學生的發展狀態,成為德育評價的重要過程性材料,還因為自身所具有的趣味性、生活化等特點,可以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良好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從而促進學生道德人格的穩步發展。
總之,在“榜樣育德”的實踐與引領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走向融合與發展,學生在致敬身邊榜樣的過程中學習榜樣精神。通過“榜樣育德”的實施,將榜樣教育貫穿學生的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校家社協同推進,親師、親子循環對接有支撐,多元化德育評價促發展,最終形成以“榜樣育德”為核心的有生命活力的特色班集體,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呂小燕.家校協同育人的現實困境及實踐探索[J].江蘇教育,2022(66):16-18.
[2]郭志潔.聚能德久,構建新時代家校協同育人共同體[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12):13-15.
[3]張力.家校協同育人助力學生成長[N].樂山日報,2021-10-11(004).
[4]盛毓.叩開家校協同育人“三扇門”[J].人民教育,2019(22):24-26.
馮舒溢 浙江省嘉興秀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