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企業須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積極探索業務與財務融合的新模式,解決現階段企業財務管理效果不佳的問題。通過持續推動業財融合的落實,打破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打造“新理念、新技術、新管理”的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筑牢企業的戰略發展基石。基于此,文章首先對業財融合的定義與特征進行闡述,其次針對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意義進行探討,最后闡述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路徑,提出實施全面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業財融合堅持以價值為導向、合理選擇業財融合的銜接點、構建完善的業財融合管理制度、加強對業財融合的了解和宣傳、滲透業財融合觀念、確定財務管理定位等措施。
[關鍵詞]企業發展;財務管理;業財融合;應用路徑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財務管理貫穿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關乎企業發展的經濟命脈。為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價值,企業應契合新時代市場發展潮流,加快業務與財務的全方位融合,使財務部門能夠深度參與到業務運行環節,更加精準科學地開展財務管理,避免經營風險。由此可見,在數字化時代發展背景下,企業管理者需要提升對業務與財務融合的認識,并重視該項工作,給予業財融合全力的支持,使業務與財務深度融合的工作有序推進,充分發揮二者融合的現實價值與優勢。企業需要結合經營發展現狀,積極構建具有企業特色的業財融合模式,有效盤活企業的各類資源。
1 業財融合概述
1.1 業財融合解析
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企業為避免被市場淘汰,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積極推動業財融合模式的構建。在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支持下,完成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深度全面融合,進而對企業各類資源進行高效科學配置,徹底消除“信息孤島”問題,提升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整合水平。通過業財融合,可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筑牢基石,挖掘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結合的潛在價值,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優勢[1]。
1.2 業財融合特征
1.2.1 協同性
在業財融合階段,需要完成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信息共享共建,并協同有序地開展相關工作,確保業財融合方案得到有效落實,助力企業各項工作的高效開展,為企業經營發展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1.2.2 過程性
通過對現代企業的業財融合工作模式進行分析可知,在該項工作開展時,并不是突出事前或事后的結合,而是突出事中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融合的過程,不斷深化部門的融合,發揮業財融合工作開展的作用。
1.2.3 整體性
業財融合工作具有一定的整體性,即在工作模式運行時,需要將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進行全面深度的結合,使二者相互滲透,形成全新的業財融合管理模式,避免單一工作的開展導致無法實現預期工作目的。在企業頂層設計下構建相關的財務管理體系,能夠助力業財的深度融合。
1.2.4 動態性
業財融合模式具有極強的動態性,因為業務與財務相關工作開展時,會就實際工作遇到的情況及時作出調整,從而保證工作開展的成效。
2 業財融合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意義
2.1 推動財務管理轉型
在企業經營發展階段,為適應市場的發展趨勢,應當積極探索財務管理轉型的現實路徑,挖掘財務部門工作開展的潛在價值。為此,企業大力推動業財融合,使其成為財務管理轉型的有力抓手,有利于打造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與體系。
2.2 提升風險應對能力
企業在經營管理時,必須對經營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與應對,才可穩定企業發展的基本盤。在經營風險增加的市場背景下,企業財務部門積極開展業財融合,深化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結合,有利于消除部門的藩籬,統一各部門職工的工作理念與方向,凝聚全體職工的力量,有效提升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2]。
2.3 優化企業決策模式
在現代市場競爭背景下,企業的決策一旦出現問題,將對企業的發展造成直接影響。為不斷優化企業的決策模式,提升企業決策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應當積極推動業財融合工作。基于業財融合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有利于為企業的決策提供參考。
2.4 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開展業財融合工作,可以加強企業的精細化管理,解決各部門履職不到位的問題,構建全新的管理模式,使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不斷得到提升。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業財融合還可以輔助財務部門進行戰略規劃,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 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路徑
3.1 實施全面成本管理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為充分發揮業財融合的優勢,財務管理可以實施全面成本管理策略,實現對業務成本的精準控制,不斷提升企業經營的經濟效益。在實際工作開展時,財務人員需要在成本核算體系的支持下實現對各項成本的分項細化,生成詳細嚴謹的成本管理方案,實現全面成本管理的預期目標。在業財融合工作落實過程中,為筑牢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石,財務人員可引進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或ABC成本管理法,構建科學合理的成本管理體系,深化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協同合作,發揮全面成本管理的作用。
3.2 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
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為實現業財融合的預期目標,企業應當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確保業務與財務工作的高效開展。在財務管理決策時,需要基于業務部門提供的精準數據,確保財務決策的正確性與合理性。同時,業務部門在執行既定方案時,需要參考財務預算數據信息,及時糾正成本偏差。
在建立信息傳遞機制時,應當制定部門聯絡人制度,專門負責業財兩部門的溝通與交流,并定期組織業財兩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即由各部門的管理層、基層代表參加,針對財務預算、業務方案、經營戰略等進行深入交流,確保就核心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可為后續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業財兩部門協同辦公時,應當基于信息技術推動信息傳遞機制的升級,打造數字化的信息共享機制,充分發揮業財融合工作開展的潛在價值[3]。
3.3 業財融合堅持以價值為導向
業財融合模式的打造,旨在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市場價值,如基于財務部門的科學精準管理,實現對資金的合理配置利用,有效降低業務開展的成本,使企業能夠通過較少的成本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由此可見,在新時期企業業財融合階段,應當堅持以價值為導向,明確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強化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協同配合,達到企業運營成本與經濟價值的平衡,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筑牢基石。
在價值發展理念導向下,企業財務部門需要落實成本分析工作,圍繞業務開展的具體情況,深入分析運營成本與利潤之間的關系,得出單項成本的控制報告,為后續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新時期企業進行財務管理時,必須深入業務端,開展對業務流程的全面系統分析,并在業務部門、市場部門、采購部門、商務部門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企業預算以及相關項目合同的編制,為后續的項目運行提供依據。
3.4 合理選擇業財融合的銜接點
業財融合工作無法一蹴而就,企業必須為其找到合適的銜接點,才可有序推動業財融合。為此,在業財融合時,應當以數據信息流的共享共建為銜接點,使業務與財務的數據信息流得到有效整合,能夠協同開展相關工作,避免財務與業務的工作脫節,影響到相關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此外,需要加強業財兩部門工作人員的溝通,有效降低溝通成本,使工作人員能夠分享自己對相關工作的改進看法,進而從細節入手深化業財融合,如業務成本控制與財務預算管理的融合、業務危機應對與財務風險管控的融合等,保證業財融合模式的可持續運行。
同時,企業必須加強對業財融合工作開展成效的評估,這樣可以發現實際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解決方案?,F代很多企業在經營轉型過程中,都在探索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模式,在探索符合企業經營實情的業財融合道路時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若缺乏合理的評估機制,則難以發現業財融合的潛在風險,給企業后續的經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3.5 構建完善的業財融合管理制度
其一,企業應當制定業財融合工作開展的規范與標準,并細分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在業財融合中各自的職責與權限。基于科學合理的業財融合機制,使業務活動與財務管理進行有效融合。
其二,新時期企業推進業財融合時,應當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積極構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保證二者工作數據信息得到有效共享,徹底消除“信息孤島”的問題。在海量業財數據信息分析處理的基礎上,為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企業應當不斷優化業財融合工作的績效考核機制,客觀準確地評估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各自的工作開展成效以及聯合開展的工作成果。通過開展公開公正的獎罰管理,有效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4]。
其三,企業可制定相關的監督檢查制度,針對業財融合方案執行的具體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業財融合方案在執行階段出現的相關問題,并找出問題的誘因,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消除業財融合中存在的風險,使業財融合工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
3.6 加強對業財融合的了解和宣傳
為使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能夠消除部門藩籬,就業財融合工作的落實達成共識,在實際工作開展階段,應當不斷加強對業財融合的宣傳,并組織相關的專題座談會與培訓活動,引導工作人員深入了解業財融合的理論基礎與工作開展價值。
在實際工作開展階段,應當引導各部門職工積極參與其中,從自身的工作崗位出發,針對業財融合提出相關的建議。通過對基層職工建議的有效收集與分類整理,進而從全新的視角切入,審視當下業財融合方案的可行性,并在綜合研討與論證后,對業財融合方案進行優化,提升融合方案實施的可行性。
3.7 滲透業財融合觀念
業財融合不是一句口號,必須切實有效地落實相關工作,使業務與財務完成深度結合,才可發揮出二者結合的工作價值與意義。筆者認為,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改革階段,為持續不斷地推動業財融合,則應當進行業財融合理念的滲透,改變工作人員的既有工作認知,從而在后續的工作開展階段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3.8 明確財務管理定位
企業開展業財融合時,應當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重新定位,并契合企業發展的需求,重塑業財融合的具體流程。業務與財務的工作內容、職責均不同,若缺乏科學合理的融合流程,則無法完成業財的深度融合。為解決業財融合時遇到的問題,財務會計人員需要改變工作理念與目標,認識到管理會計工作開展的意義,能夠從煩瑣重復的財務會計工作中脫離出來,集中精力進行管理,不斷調整業財融合方案的細節,實現對業財融合流程的重塑,提升業財融合的有效性與可行性。比如,在業務相關工作計劃制訂階段,財務人員應當基于業務部門共享的數據信息,在數據信息動態更新的前提下對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跟蹤管理,對開展經濟活動的成本與效益進行科學管控,從而保證各項工作開展的有效性[5]。
4 結語
綜上,文中以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為例,重點闡述了業財融合的應用意義以及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現實應用路徑,旨在說明業財融合工作開展的可行性與必要性。今后,在企業探索高質量發展轉型之路時,應當不斷總結業財融合的經驗,并對業財融合模式進行優化完善,打通業財融合的阻隔,為業財融合創設良好的環境,在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協同努力下,充分發揮業財融合的工作優勢,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周磊,余珍. 業財融合、信息披露質量與企業債務融資成本——基于市場化進程的調節作用[J]. 財會通訊,2023(18):32-37.
[2]沈憶. 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轉型實踐與思考——以Z能源集團為例[J]. 財務管理研究,2023(9):56-59.
[3]李祎迪. 集團化公立醫院深化業財融合的數字化財務管理實踐——以X醫院為例[J]. 中國總會計師,2023(8):48-50.
[4]方全鑫,董劼,戴笑韞. 構建全生命周期的合同管理信息平臺——經濟管理年業財融合案例[J]. 財會學習,2023(24):149-151.
[5]周納宇. 大數據時代基于業財融合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水平的思路和策略探討[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11):118-120.
[作者簡介]鐘照明,男,四川簡陽人,四川安仕吉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中級審計師,本科,研究方向:業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