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太姥姥:
您好!我是您的曾外孫女。您我素未謀面,但我從姥姥家掛著的彩色大相片中看到了您,您面容和善慈祥,眉清目秀,頭發整齊地梳在后面。一份難以割舍的血緣親情讓我漸漸地從姥姥和媽媽的口中了解了您的人生經歷,揭開了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位老太太辛勤勞碌的身影,凝視照片的眼中便多了一份欽佩和敬仰的目光。
生不逢時的您在那個兵荒馬亂、飄搖不定的時代,用勤勞的雙手支撐起自己的小家,堅強無畏的您帶領全家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用一顆果敢之心保全著兒女活下來。感謝上天對您的眷顧,幾次大風大浪都沒有把您擊倒。從苦難中煎熬出來的您也終于看到了曙光,過上了安享的晚年,作為一名世紀老人,您的一生也見證了祖國的發展歷程,與祖國共同成長,是不是也是您最大的驕傲?
太姥姥,您想象不到,您身后的世界已經發展成什么樣了吧?讓我告訴您,短短幾十年,祖國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國家消除了絕對貧困,人人都在小康路上奮斗奔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高科技產品,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遍觀大千世界,現在的交通十分發達,我們住的房子干凈整潔,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太姥姥,現在人都不流行寫信了,用網絡傳遞信息成為人們新的習慣,相信您要是看見,也會被這些新鮮事物所吸引。
太姥姥,如今您長眠于地下,我們陰陽兩隔,可我并沒有覺得您走遠。姥姥和媽媽都秉承了您的優良品質,為人善良熱情、樂于助人、勤勞做事、生活節儉。您為這個家付出了辛苦,也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形成了良好的家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雖然現在物質條件充足了,但我們繼承了您的優良傳統,依然保持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太姥姥,在您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老一輩人始終堅守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會從媽媽手中接過接力棒,努力傳承下去,讓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們大家庭中永遠熠熠生輝。
此致
張靜涵

名師點評
(呂謙: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小學語文課本參編者、全國奧林匹克作文大賽組委會名譽主席)
小作者寫給太姥姥的這封家信,不禁讓人聯想到契訶夫筆下的《凡卡》。主人公凡卡也曾寫過一封寄給爺爺的信。在信中,他傾訴了自己在學徒生活中所經歷的痛苦和磨難,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爺爺的思念,以及渴望回到家鄉的心情,讓人讀后不禁對他產生深切的同情。凡卡鄭重地在信封上寫下了“鄉下,爺爺收”,然而,這封信卻永遠無法被送到爺爺手中。
雖然小作者的這封信也永遠無法被早已離世的太姥姥收到,但小作者卻并不感到遺憾。信的內容從“兵荒馬亂,飄搖不定”的年代,寫到“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新時代,小作者向太姥姥講述了祖國在短短幾十年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表達了她對太姥姥那代人勤勞奉獻的贊美,也抒發了身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寫作,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寫作手法上都需要獨立創新的思維。這篇文章在選材方面非常有意義,通過寫信的方式贊美國家的變化,尤其是新時代的迅猛發展;在寫作手法上讓人耳目一新,因為寫信的對象是早已離世的太姥姥。這種安排的巧妙之處在于太姥姥生活在貧苦的歲月,她無法親眼看到當今美好的社會景象,以書信的方式向她講述祖國幾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讓讀者產生兩代人穿越時空展開對話之感。過去與現在相交織,對比更加鮮明。小作者以不同尋常的敘述方式,描述了一個偉大的新時代,值得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