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繪本資源作為一種視覺和文學的綜合媒介,在小學語文全景式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尤為重要。利用繪本資源進行教學,不僅可以通過豐富的圖像和生動的語言引發學生的興趣,還能為學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語文全景式閱讀教學是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旨在提供給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閱讀體驗。為此,本文主要對如何利用繪本資源開展小學語文全景式閱讀教學進行詳細探討,希望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結合教材內容,提高繪本資源引入的針對性
小學語文教材是專家和教育工作者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需求編纂的,對學生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教材內容為依據,為學生拓展有針對性的繪本資源。這樣不僅可以針對性促進繪本資源的引入,還能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為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部編版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不僅是對雷鋒精神的贊美,更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為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和體驗雷鋒精神,需要將繪本資源精心地融入課堂之中。
首先,在選擇繪本時,應確保其內容緊扣課文主題。例如,選擇描繪雷鋒生活和工作場景、展示其無私奉獻精神的繪本,如《雷鋒的故事》。這樣的繪本通常以生動的畫面和簡潔的文字展示雷鋒的崇高品質,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雷鋒的事跡,感受他的精神風貌。這種直觀性和形象性將極大地增強學生對雷鋒精神的理解和感受。其次,繪本通常以精美的插圖和簡短的文字受到學生的喜愛。在引入繪本資源時,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理解文字,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例如,在講述雷鋒幫助他人的故事時,可以通過插圖展示雷鋒與受助者的互動場景,讓學生感受到雷鋒的善良和樂于助人。這種圖文并茂的方式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效果。再次,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雷鋒精神的理解和體驗,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些富有創意的教學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扮演雷鋒或雷鋒幫助過的人,通過模擬情境來感受雷鋒精神的實際意義。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還能加深學生對雷鋒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在引入繪本資源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雷鋒精神在當代社會的意義和價值。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全班分享,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雷鋒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雷鋒精神。通過這樣的討論和思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讓學生意識到雷鋒精神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繪本資源引入的針對性。
二、結合課程創新,提升繪本資源教學的豐富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繪本資源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創建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為此,對以下兩種方式進行詳細介紹。
(一)創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為學生創建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引入繪本資源,使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感提高。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角色扮演、游戲情境、故事情境和生活情境等多個方面入手,創建多樣性和豐富性的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繪本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創建情境,將教室布置成一個模擬的池塘環境,用藍色和綠色的紙張裝飾墻壁,營造出水生生態的氛圍。在教室的各個角落擺放一些塑料小蝌蚪、水草、小魚等模型,增加真實感。之后,邀請學生扮演小蝌蚪、小魚、水草等角色,穿上相應的服裝或道具,模擬繪本中的場景進行角色扮演游戲。通過親身體驗,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角色扮演之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分發一本《小蝌蚪找媽媽》繪本。鼓勵學生一起閱讀繪本,并討論故事中的情節和角色特點。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小蝌蚪們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是如何克服的?”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故事中的主題和意義。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可以加入個人的想象和創意。組織一個小型的故事會,讓學生輪流上臺講述自己的故事版本,互相分享和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創設,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繪本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內容,還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觀察力、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利用問題引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利用繪本資源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機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發展。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引導的方式,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在學習繪本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時,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如:“你們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嗎?”這個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好準備。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故事情節,設計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應該具有層次性,既能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繪本內容,又能激發他們的思考。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小蝌蚪遇到了哪些困難?它們是如何克服的?”“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學到了什么?”這些問題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繪本的細節,理解故事的主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反映出他們的思考和疑惑,教師應該給予充分關注和解答。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批判性思維,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繪本故事中的知識,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拓展學習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類似的困難,以及自己是如何解決的。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繪本故事的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利用問題引導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結合時代發展,提升繪本資源運用的多樣性
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和時代的日新月異,教育資源正逐步融入創新的元素,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繪本作為一種傳統而獨特的教學資源,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正日益凸顯出其重要性。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導入繪本資源時,結合時代的發展,提升繪本資源運用的多樣性,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提高。
例如,小學語文繪本故事《我個小怪人》講述一個與眾不同的小怪人的成長歷程。這本書以細膩的筆觸、生動的畫面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深深吸引著學生的目光。在結合時代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一步提升繪本資源運用的多樣性。
首先,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可以為繪本故事增添更多的視覺和聽覺效果。例如,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繪本中的精美插圖放大展示在屏幕上,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故事的世界中。同時,通過音效和動畫的加入,可以讓故事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想象力。其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繪本故事的學習內容。在互聯網上,教師可以找到與繪本相關的豐富資源,如作者的創作背景、故事的延伸解讀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資源,深入了解繪本故事的內涵和背后的文化價值,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再次,教師還可以嘗試將繪本與其他學科相結合,開展跨學科的教學活動。例如,在美術課上,讓學生根據繪本中的故事情節進行繪畫創作;在音樂課上,讓學生為繪本故事配樂或進行角色扮演表演等。通過這樣的跨學科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運用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感受和理解繪本故事。最后,教師應該注重繪本的實踐性應用,鼓勵學生將繪本故事中的啟示和感悟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主題討論,讓學生分享在閱讀繪本故事后的感受和收獲,或者鼓勵學生根據繪本內容進行寫作創作,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繪本故事所蘊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
總之,結合時代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升繪本資源運用的多樣性。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和學習內容,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
四、結合教學優化,提升繪本資源教學的有效性
利用繪本資源進行小學語文全景式閱讀教學,結合教學優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繪本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式,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繪本故事《風到哪里》的過程中,在明確教學目標時,教師應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敏銳地觀察到風的形態和變化,以及它在不同場景中扮演的角色。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風的神奇和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分析繪本內容時,教師可以深入挖掘繪本中的教育價值。繪本《風到哪里》以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畫面展現風在不同場景中的表現,如輕輕吹動樹葉、揚起沙塵、吹動帆船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畫面,感受風的力量和美麗。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繪本中的文字,讓學生朗讀并感受語言的韻律和美感,培養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和討論的活動,引導學生描述風的形態、顏色等特點,并討論風在不同場景中的作用。這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學生模仿繪本中的場景和人物,身體力行地感受風的存在和力量。這將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參與度。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和分享的活動,讓學生根據繪本內容進行繪畫、寫作等創作,并展示給其他同學欣賞。這將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實施教學優化的過程中,教師應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充分的關注和指導,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求進行個性化指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和支持。
此外,為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還需要關注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好引導者和啟發者的角色,幫助學生理解繪本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在完成繪本教學后,教師需要進行總結與反思。通過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分析其中的優點和不足,以便在未來的教學中加以改進。教師還可以收集學生的作品和分享,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激勵他們繼續努力。這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我成就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分析繪本內容、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實施教學優化以及進行總結與反思等步驟,可以顯著提升繪本資源教學的有效性。這將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和深入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全景式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繪本資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通過結合教材內容、結合課程創新、結合時代發展、結合教學優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今后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利用繪本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讓學生在快樂閱讀中得到全面成長和提升。
★本文為江蘇省規劃辦立項課題“尚美:兒童全景式閱讀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D/2021/02/36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