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教師可以根據幼兒課程評價內容的具體要求,在選擇教學材料、組織教學過程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指導。幼兒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和希望。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嶗山區實驗幼兒園進行深入研究,探索了區域化幼兒園山海課程實施質量評價的意義,同時也指出了當前存在于各個領域范圍內的山海教研活動開展不理想和相關教育活動缺乏有效管理的原因所在,最后根據這些調查情況,總結出相應措施并針對性地做出改善意見及建議,以促進幼兒全面的健康發展。
在幼兒課程評價五大領域中,語言、科學、藝術、健康、社會,是實施幼兒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將幼兒早期發展與學習目標結合起來。教師應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發展為目的進行教學評價活動設計,同時還要注重評價方式方法上的多樣化和靈活性運用來完善課程體系內容,最后還需要加強幼兒課程評價機制建設,建立有效合理的獎勵制度,提高幼兒園教育者專業素養。
一、基于幼兒園山海課程評價內容的研究意義
(一)有利于園本課程的游戲化開展
在幼兒園山海課程評價中,教師需要在一定范圍內對幼兒活動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進行觀察、分析和判斷,保證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有趣的小游戲,如角色扮演,表演比賽,吸引幼兒參與其中,使幼兒對幼兒園活動更加感興趣。嶗山區實驗幼兒園因地制宜,教師也能更好地組織“慧玩游戲,樂享童年”的游戲化教學工作。幼兒教育應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化。因此,游戲教學也要與其他活動相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目標。同時,游戲作為一種重要手段可以有效促進幼兒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幼兒園課程評價體系能夠實現幼兒園課程綜合發展能力的提升,使教師和家長認識到益智類游戲對幼兒成長和身心健康都有影響。
(二)有利于構建山海課程
利用山海資源開發課程評價內容,有利于構建山海課程。對幼兒認知、動作技能發展規律、心理特點等方面因素進行研究,有利于培養幼兒健康人格。幼兒園可以鼓勵教師和幼兒運用自主探索性學習活動提高綜合素質水平,也可以通過開展戶外游戲教學讓幼兒學會主動參與體驗,從實際出發開發智力、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促進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利用嶗山的各種自然資源,凸顯“各具特色,持續發展”園區發展格局,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幼兒通過自由選擇、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自主游戲與創意表征。
(三)有利于全面促進幼兒的發展
在幼兒園課程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目標,更應該重視幼兒身心健康和社會性發展。傳統觀念認為幼兒是被動接受教育者,這種思想導致很多幼兒缺乏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因此,我們7c6da10e97a3ba61d3f43cd008820139bf2ad283b65acde33674bddb431da8a3應將教學方式從只關注結果轉變為培養幼兒的能力和提高其綜合素質上。目前,幼兒園搭建了“綜合均衡,互為補充”的課程框架,教師需要基于此框架引導幼兒形成良好健康和健全人格。幼兒園課程評價應以促進全面提高為目的。園本課程吸納了《柿子熟了》《皮影戲樂翻天》《小海螺和大鯨魚》等區級游戲案例,內容更加豐富與完善,有助于開發幼兒智力潛能,使其得到進一步完善與提升,在山海游戲中認識自我、鍛煉意志品質和增強自信心,體驗到山海生活的樂趣,促進全面健康成長和發展。
二、基于幼兒園山海課程評價內容的研究的現狀和問題
(一)評價主體單一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和幼兒,但在實際操作中,基于師幼關系,教師只是對幼兒進行單向反饋。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幼兒在山海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參與性,導致幼兒園課程缺乏互動性,山海課程的積極教育作用難以發揮出來,同時也無法體現出幼兒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和發展潛能,不利于促進師幼之間關系的和諧化構建,阻礙了山海課程評價工作的開展。在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要參與者,幼兒園課程評價主體不僅包括教師自身,還包括考慮家長、社會等外部環境。這種單一的評價主體很難保證每一位幼兒都能得到全面、客觀且有效的反饋信息。由于缺乏系統分析與判斷能力、綜合素質培養機制,幼兒園在山海課程評價中難以準確衡量幼兒教學內容,也會影響對評價結果和質量水平的評估。
(二)評價方式單一
幼兒園課程評價內容的選擇是復雜的。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時,教師往往只注重幼兒知識技能目標完成情況和結果,在實際教學中通常采用定性評估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由于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及客觀性因素,當前大多數幼兒園并沒有形成一套完善且符合園所特點的評價體系。教師對課程開發也缺少有效管理,主要采用自我報告、師幼訪談和家長自評三種方式。這種單一形式存在一定弊端,忽視了對活動潛在因素的分析與評估,包括幼兒游戲質量、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等,缺乏互動合作環節的反饋及改進,導致幼兒對山海課程失去興趣。
(三)評價標準不清晰
在評價幼兒課程時,教師往往只關注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忽視了各個環節的相互作用。教師將自己認為最重要、最敏感和最有價值的領域放在第一位置,這樣就會導致評價標準不明確甚至模糊不明,無法科學合理地指導課程發展,很好地幫助幼兒解決困難,教育活動無法發揮真正作用。在幼兒園的課程評價中,教師往往以幼兒為核心,將其視為教學過程、教育結果的評價標準。這種做法忽視了對幼兒行為習慣與能力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容易導致教學內容單一。如果沒有與時俱進地結合本園特有文化內涵進行反思設計,教師便不能滿足幼兒需求,甚至不能很好地了解幼兒、家長和社會之間對該課程重要性的認知情況。
三、基于幼兒園山海課程評價內容的策略研究
(一)多元化評價方式
山海課程體系中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評價方法進行有效教學資源整合及課程目標設計工作。同時,幼兒園還可以通過提供更多互動機會、豐富游戲內容,激發幼兒參與山海活動的積極情緒,實現多元教育目標,促進幼兒和教師的共同發展。教師也要從自身角度出發,不斷提升活動組織能力和引導作用。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幼兒的能力水平,選取多元化的方式評價幼兒課程。比如,針對語言表達、社會交往和合作精神方面等開展多維度培養。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園開展的山海課程也應該因材施教,在選擇評價內容時考慮幼兒年齡特點與興趣愛好,這樣有利于促進教師都解幼兒,尊重他們。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同伴發現式評價。通常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幼兒與同伴之間通過繪畫、游戲、送小笑臉等方式相互評價,建構友愛的伙伴關系,營造溫馨的班級氛圍。教師應結合多種方式對幼兒進行多方面評價,如情境教學法、故事類游戲和角色扮演等,讓幼兒學習更多更全面的知識。其中,情境教學法是一種通過特定情境中的角色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山海課程評價活動的方法。幼兒園可以利用繪本主題班會為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提供素材,創設生動有趣的山海活動場景,使幼兒在快樂中學習。開展故事類游戲時,《櫻桃》可作為延伸閱讀的圖書,讓幼兒仿寫童謠兒歌,親近自然,感悟自然之美,探究植物櫻桃生長的全過程。
(二)制定清晰的評價標準
在評價幼兒課程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界定教學目標,根據幼兒園教材選擇、確定評價標準,制定出清晰可行的教學活動實施計劃。幼兒園可以對教師進行培訓工作,組織相關教研經驗交流會,開展區域主題教育活動,定期舉辦不同階段、不同形式且具有代表性的課程內容專題研討會議,以此促進教師在該領域內專業知識技能的提升,提高其綜合素質及能力水平。
例如,教師的觀察記錄與分析主要以軼事記錄、學習故事、行為檢核表、作品分析、談話實錄等形式呈現。在制定評價標準時,教師要明確幼兒的能力水平,對課程內容進行評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都需要明確目標和計劃,教師要根據課程要求及教學目的選擇符合本園實際情況的評價內容,設計符合幼兒發展特點與需求并且能夠實現預期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依據山海課程目標設定具體可行的有效考核方式,確定該標準在評價過程中需用到哪些方面,同時對各個維度進行明確說明,使每一個維度都能發揮作用。
(三)增加評價主體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充分利用互動平臺,從不同角度了解和分析幼兒,讓每個幼兒成為學習者。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記錄、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資料并加以整合,形成科學合理且可操作性較強的教育信息反饋機制,還應該積極組織本園與家長溝通交流的環節,使幼兒園山海課程評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每一位幼兒獲得良好發展和進步空間,這樣才能使教學達到最佳狀態。幼兒園可以增加親子互動環節,對幼兒進行親子教育與交流指導。同時,通過組織家長參加教研會議和定期舉辦主題班會,加強家園合作。此外,增加相關山海課題研究或課題教學。例如,《貓狗一家親》繪本教學活動在每周工作日的下午進行,活動時間為40分鐘,持續12周。幼兒可以制作與繪本相關的手工飾品、玩具等,在玩樂中提高動手能力,切身體驗故事。通過觀察記錄幼兒閱讀繪本的日常表現及行為方式,進行反饋分析,可以了解幼兒成長中出現的問題,督促他們及時改進,促進各領域的發展。
(四)利用信息技術手段
在幼兒園課程評價中,教師的信息技術手段主要是利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如多媒體智慧教學平臺、電子教學白板等。大部分幼兒園可以使用現代化設備制作和播放視頻資料,因此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平臺將這些資源上傳到網上,供家長共享與下載。同時,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完整的教育信息化系統網站,借助各種媒體工具,如電視、雜志等,向家長提供有關幼兒園山海課程內容方面的信息,讓家長和教師深入了解嶗山區山海課程,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幫助。例如,基于山東傳統文化繪本《李先生家的花餑餑》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提問:“小朋友們,什么是花餑餑?”接著講解:“花餑餑起源于山東省。現在,花餑餑成了一門老手藝,作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餑餑的制作面臨失傳的風險。”在幼兒仔細研讀繪本后,可以詢問:“制作花餑餑需要用到哪些工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PPT、電子教具等,展示剪刀、鑷子、梳子、筷子、案板、搟面杖、鍋子等模具。運用多媒體創設山海情境教學,根據《李先生家的花餑餑》主題背景故事,為家長發放情境描述和問題引導環節的設計任務書,利用角色扮演與游戲活動等形式,幫助家長理解山海課程的主題思想,對幼兒進行角色定位。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綱要》提出“幼兒園課程應以幼兒發展為本、注重實踐和促進幼兒健康,課程評價設計要把社會性和科學領域的相互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山海教材內容,發揮教育意義。同時,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進行針對性指導,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對山海課程實施結果進行評估,及時反饋問題及建議。教師要正確使用有效且適合幼兒實際情況的評價手段,促進幼兒園山海課程質量的提升。
★本文系青島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區域化幼兒園山海課程開發與實踐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QJK2021B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