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產業為基,其中特色產業更是引領鄉村振興的關鍵路徑,近年來,被譽為“中國大蒜之鄉”的蘭陵縣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深耕細作大蒜產業,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與深度培育,成功地將這一特色產業打造成為驅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引擎。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蘭陵縣大蒜產業發展的核心策略與寶貴經驗,提煉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啟示,以期為全國各地探索特色產業培育、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大蒜產業;發展舉措;經驗啟示
蘭陵縣是中國大蒜之鄉,常年大蒜種植面積30萬畝以上,年產蒜頭30萬噸、蒜薹18萬噸,全縣農民1/4的收入來自大蒜[1],大蒜產業在蘭陵農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蘭陵縣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深化培育大蒜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大蒜產品效益,全力推進大蒜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特色產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努力實現產業強、蒜鄉美、蒜農富。
1 蘭陵縣大蒜產業發展現狀
蘭陵縣位于山東省南部、魯蘇交界,面積1724平方千米,轄17個鄉鎮(街道)、1個經濟開發區,609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145.5萬,有“中國蔬菜之鄉”“中國大蒜之鄉”“山東南菜園”之稱。“蒼山大蒜”是蘭陵縣(原蒼山縣)地理標志產品,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明朝萬歷年間,在神山鎮和莊一帶,就已形成了大蒜集中產區[2]。目前,蘭陵縣大蒜種植主要分布在磨山、神山、蘆柞、長城、卞莊街道、蒼山街道、莊塢、大仲村等10個鄉鎮(街道),其中神山、磨山、長城、蘆柞4個鎮的種植面積最大,約占全縣大蒜種植總面積的70%左右,品種主要有紅皮、糙蒜、射陽蒜和蒲棵4種,其中以蒲棵面積最大,約占57%左右。全縣大蒜儲藏加工企業360余家,恒溫庫400余座,年加工能力100多萬噸,產值100多億元,產品出口日本、韓國、歐美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2 推動大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2.1 立足品種優勢,提升市場價值
“蒼山大蒜”屬薹頭兼用型大蒜,是在蘭陵縣特定的生態環境條件下,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定向培育而成的特有品種[3]。蒜頭皮薄如紙,清白似玉,黏辣清香,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非常適合深加工;蒜薹香、脆、甜、微辣、耐儲藏,深受市場認可和消費者青睞。江南大學對“蒼山大蒜”的生理功能進行檢測比較,其中鍺、核黃素、總氨基酸、抗壞血酸、硫胺素、大蒜油含量均高于同類產品。優良的品質受到市場高度認可,近年來“蒼山大蒜”收購價格一直居于全國高位,2024年,蒜薹平均收購價格8.6元/千克,蒜頭目前收購價格10元/千克左右。
2.2 創新種植模式,提高經濟效能
通過引入早熟品種并創新性地探索大棚蒜種植模式,成功實現了大蒜產品的提前上市,從而顯著提高了經濟效益。大棚蒜的蒜薹能在3月上旬搶鮮上市,蒜頭則于4月上旬提前采收,較傳統露地種植提前了50~60天。2024年度,蘭陵縣大棚蒜薹的收購價格最高可達32元/千克,最低收購價格12元/千克,同時推廣種植面積已擴大至約0.7萬畝。在露地種植方面,在保持蒲棵品種主體地位的情況下,引入紅皮、射陽等早中熟品種,合理優化品種布局,延長產品收獲時間,分時分批收獲,緩解蒜薹、大蒜集中上市用工壓力,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利用農機補貼政策,大力推廣大蒜生產的機械化作業,至今已累計發放農機補貼555.61萬元,進一步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大蒜生產的整體效率。
2.3 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
立足市場需求,探索大蒜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產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蒼山大蒜”市場競爭力。目前,已開發了蒜米、蒜粒、蒜粉、蒜片、蒜油、蒜辣素、蒜醬、糖蒜、飼料添加劑預混劑等20余款產品。研發出以蒜托為原材料,經過高溫精制、蒸餾、壓濾、發酵、滅活、復配、循環反應等10余道程序,生產復合生物質碳源的加工工藝。生物碳源用于治理水污染,市場前景廣闊;其副產品大蒜油,達到食用級水平,用于生產大蒜油膠囊、保健食品等使用。蒜托加工不僅為大蒜廢棄物綜合利用提供了路徑,也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參考。
2.4 強化品牌賦能,促進產業發展
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媒體等多種宣傳渠道,并依托農民豐收節、農產品推介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對“蒼山大蒜”品牌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推介,極大地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近年來,成功舉辦了2023、2024年度的中國大蒜年會,并多次前往上海、杭州等長三角核心城市開展推介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蒼山大蒜”品牌自誕生以來便屢獲殊榮:1999年榮獲昆明世博會銀獎;2007年獲得國家原質檢總局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2015年通過原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2016年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展金獎;2018年品牌價值被評估為275.21億元;2021年更是成功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名單及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2023年則榮登全國“土特產”推介名錄。這一系列榮譽不僅見證了“蒼山大蒜”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 發展大蒜產業的經驗啟示
3.1 堅持科技引領,提升生產技術水平
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訓項目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性強、實效性高的大蒜生產技術培訓,有效提升了蒜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制定了《“蒼山大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構建了完善的大蒜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促進了大蒜生產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通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蘭陵試驗基地及國家特色蔬菜體系濟寧試驗站等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搭建了產學研平臺,開展大蒜生產技術研究和品種試驗示范,為蘭陵縣大蒜生產技術的全面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3.2 堅持品質為上,強化質量安全監管
構建了縣、鄉、村三級聯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實現了監管網絡的全覆蓋。在全縣609個行政村(社區)配備了925名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守衛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建設了山東省農副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并在鄉鎮街道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心,全縣75家主要生產基地均配備了檢測室和速測設備,確保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常態化抽檢。申請并通過了GAP認證,使大蒜從種植到收獲、儲存、加工等各個環節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全面提升了大蒜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水平。
3.3 聚焦產銷對接,強化政府服務保障
大蒜的產銷對接是關系到蒜農切身利益和產業發展大局的關鍵環節。每年在蒜薹收獲時節都高度重視產銷工作,成立由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蒜薹產銷工作領導小組,落實縣級領導和部門、鎮街包路段責任制。制定工作方案并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全面部署安排,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抽調商務、農業、氣象、交通、市場監管、公安各部門工作人員組成工作指揮部,立足各自職能優勢,開展通力協作,在產銷信息、技術指導、氣象預報、市場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充分發揮村支兩委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產銷重點路段幫助裝卸、維持秩序、加強購銷管理等方面做好產銷服務,全力營造順暢便捷的產銷環境,為大蒜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陳剛,徐曉俠,王紅英.蒼山大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0,23(05):29-30.
[2] “蒼山大蒜”榮獲“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百強”第七位[J].中國果菜,2010,(02):60.
[3] 趙桂民.山東省蘭陵縣大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果菜,2024,44(03):88-92.
作者簡介:趙文鳳,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