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濟寧市兗州區是重要的國家商品糧基地,糧食產量位居全國前列。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普及,玉米種植模式由過去的小麥套種演變為夏直播,玉米播種期和幼苗期肥水管理影響了抗倒伏性能,播期過晚、幼苗期施肥澆水偏早都將導致玉米倒伏,嚴重影響經濟產量。夏直播玉米盡早播種和幼苗期控制肥水施用,對消除倒伏隱患、保證高產高效至關重要。
關鍵詞:夏直播玉米;抗倒伏;栽培技術
濟寧市兗州區地處黃淮海平原中部,暖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730mm左右,降水期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40%~45%,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環境。兗州地處平原,土壤肥沃,糧食單產水平高,傳統種植模式為小麥套種玉米一年兩熟。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耕作制度的演變,由小麥套種玉米,轉變為麥收后玉米夏直播。然而,夏直播玉米面臨著播期較晚、幼苗期恰逢高溫多雨季節的挑戰,導致玉米“蹲苗”不足,苗期生長偏旺,基部節間過長,降低了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加了倒伏的風險[1-5]。針對這一難題,兗州區開展了不同播種時期和肥水施用期對夏直播玉米扛倒伏的試驗研究,結合多年生產經驗,提出了夏直播玉米播種出苗期“3+3+3”(三通、三搶、三控)栽培技術,并在當地示范推廣,有效解決了當地夏直播玉米倒伏隱患,為保障夏玉米高產穩產提供了技術支持。其“三通、三搶、三控”栽培技術如下。
1 “三通”
“三通”,即麥收前做到夏直播玉米地塊電通、渠通、水通,為確保玉米播種后及時澆水創造條件。一是檢測灌溉用電線路、設備設施是否能夠正常使用并安裝到位,做到電通。二是察看灌溉井渠是否通暢,做到渠通。三是檢修灌溉設備設施,達到正常使用狀態,做到水通。麥收前一周即5月底至6月初確保三通。同時檢修播種設備設施,使之處于正常使用狀態。
2 “三搶”
“三搶”,即麥收后搶時播種、搶時澆水、搶時治蟲。
2.1 搶時播種
“春爭日夏爭時”,小麥收獲后,立即播種玉米,不分晝夜,早播一天是一天,早播一時是一時,爭取6月12日前種子下地,最好不晚于6月15日。2018~2022年,在濟寧市新兗鎮東張莊村開展了不同播種時期對夏直播玉米抗倒伏性狀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見表1),各處理基部節間長度差異較大,基部三節總干重差異不明顯。6月1日、6日、11日播種的玉米基部三節總長度分別為30.5cm、31.2cm、32.0cm,單株干重分別為28.6g、29.0g、29.1g。據田間觀察,抗倒伏性能優異,連續5年沒有發生倒伏現象;6月16日播種處理,基部三節長度33.6cm、單株干重29.3g,2021年小區倒伏面積比例15%,其他年份未發生倒伏。6月21日、26日播種的處理,基部三節長度分別為35.5cm、37.2cm,單株干重分別為29.2g、29.0g,田間表現為5年3倒,2018年、2022年小區倒伏面積比例45%左右,2021年出現嚴重莖折倒伏,小區倒伏面積比例90%。
2.2 搶時澆水
6月上旬,當地小麥收獲期天氣干旱,土壤墑情較差,充分發揮當地水澆條件良好的優勢,采取“淺播壓水”技術,夏玉米采用種肥同播、免耕精量播種,播后立即澆水,不分晝夜,盡可能早澆,確保苗全、苗齊。灌溉方式為自走式噴灌機械噴灌,也可采取地下低壓管道漫灌。
2.3 搶時治蟲
麥收后遺留了大量的灰飛虱、薊馬等危害玉米幼苗的害蟲,須在玉米出苗前進行有效防治。澆水后約4天左右,采用化學防治措施,殺滅害蟲。每畝用25%吡蟲啉粉劑20g+高效氯氰菊酯50g對水30~50kg,對玉米地塊及地頭地邊全面無死角噴灑一遍,若發現鱗翅目害蟲如黏蟲、二點委夜蛾等害蟲的地塊,每畝需增加5%甲維鹽50g進行防治。采用無人機飛防方式最佳,飛防在澆水次日就可以進行,不受地干地濕的影響。飛防不到位的地頭地邊、輸電線下等點片區域,需輔助進行人工防治。本次防治害蟲以化學防治效果最佳,物理方法、生物防治等其他方式難以實現有效防治,一旦防治不力,將易于發生大量灰飛虱等害蟲危害玉米幼苗,導致較大規模玉米粗縮病的發生,造成減產。
3 “三控”
“三控”,即玉米出苗后至拔節前,不施肥、不澆水,控制肥水施用,以達到控制苗期過旺生長的目的。
3.1 控肥、控水
2020~2022年,在濟寧市新兗鎮東張莊村開展了不同追肥肥時期對夏直播玉米抗倒伏性狀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見表2),6月15日、20日、25日施用肥水處理(尿素15kg/畝),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徒長,基部節間長度顯著增加,基部三節總長度分別為37.3cm、36.0cm、34.1cm,基部三節干重變化不顯著,抗倒伏性能下降,后期均發生不同程度的倒伏現象,其中6月25日施用肥水的小區發生倒伏的頻率低、倒伏程度較輕,僅2021年小區倒伏面積比例20%;6月15日、20日施用肥水的小區倒伏頻率較高、倒伏程度較嚴重,表現為5年3倒,2018年、2022年小區倒伏面積比例50%,2021年出現嚴重莖折倒伏,小區倒伏面積比例80%。6月30日、7月5日施用肥水的處理,植株基部節間粗壯,抗倒伏性能較強,各年份均未出現倒伏情況。因此,生產上夏玉米5葉前及時間苗、定苗,根據品種特征特性合理密植,大穗型品種約4500株/畝,中小穗型品種約5500株/畝。出苗至拔節前不施肥水,如果短時強降雨,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控制苗期過旺生長,實現基部節間健壯生長,防止后期倒伏。
3.2 控制生長
夏玉米苗期控肥、控水,確保拔節前幼苗正常生長發育,控制植株基部節間徒長,增強抗倒伏性能,消除后期倒伏隱患。
4 結論
在確保電通、渠通、水通“三通”的前提下,麥收后搶時播種、搶時澆水、搶時治蟲“三搶”是基礎,搶在6月12日前播種并及時澆水,保證玉米出苗齊全的同時,拔節前“蹲苗”控旺,奠定抗倒伏基礎;播期晚于6月15日,玉米幼苗期遇雨難以實現“蹲苗”,導致基部三節過旺生長,抗倒伏性能下降。“三控”是關鍵,幼苗期控制肥水施用以控制苗期生長過旺,拔節前不施用肥水,進行“蹲苗”,使基部三節發育健壯,提高抗倒伏性能,消除倒伏隱患,為實現玉米高產穩產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 玉米倒伏及其對產量的影響[J].程富麗;杜雄;劉夢星;靳小利;崔彥宏.玉米科學,2011(01):105-108.
[2] 農作物倒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田保明;楊光圣;曹剛強;舒海燕.中國農學通報,2006:163-167.
[3] 玉米抗倒伏的研究概況及發展趨勢[J].曾鵬飛.北京農業,2014(09):71-73.
[4] 玉米倒伏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張繼余;劉姝;宋朝玉;高峻嶺;孫立君.山東農業科學,2009:119-121.
[5] 抗倒劑對小麥抗倒伏能力、長勢及產量的影響[J].石文軍;孫妍;劉強;徐妍;何應霞;徐博涵.農業科技通訊,2021(09):108-110.
作者簡介:段 珍,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