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大白菜新品種“鑫旺”是以雄性不育系“秋寶 A”為母本,自交系“北辰CR強根S5-1”為父本雜交育成。該品種生長期75天左右,葉球卵圓型、合抱,內葉嫩黃色。平均單株凈菜重4.9kg,產量11000kg/畝左右。抗根腫病,含有CRa、CRd、CRa3.7抗性基因。適合秋季種植。本文從選育過程以及栽培技術等方面對該品種進行了詳細介紹。
關鍵詞:大白菜;鑫旺;選育;栽培技術
大白菜是我國第二大蔬菜作物,年種植面積180萬公頃左右,在均衡市場供應、穩定蔬菜價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根腫病是一種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世界性土傳病害,由大白菜根腫病引發的減產甚至絕產現象日趨嚴重,根腫病的發生嚴重地影響了大白菜產業發展,降低了農民經濟收入,因此亟須選育抗根腫病品種并配套適宜的栽培技術。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根據當前市場需求,確定以優質、高產、抗病為育種目標,育成了抗根腫病秋白菜雜交種“鑫旺”。
1 選育過程
母本“秋寶 A”是由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雄性不育系。2010 年以北京世農種苗有限公司選育的大白菜新品種“秋寶”為試驗材料做自交分離,經連續5代自交、選擇,選育出優良自交系秋寶S5-1。2013年首先以自交系秋寶S5-1為父本,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選育的大白菜新品種“秦白4號”為母本進行雜交,然后以自交系秋寶S5-1為父本,雜交后代為母本,連續回交4代,于2016年育成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秋寶A。該不育系生長期75天左右,葉面較平展,外葉綠色,心葉黃色。葉球炮彈形,矮樁合抱,青白幫。平均株高40cm、株幅50cm、球高30cm、直徑20cm。結球緊實,抗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父本“北辰CR強根S5-1”由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自交系。2014年以青島北方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北辰CR強根為試驗材料,經過連續5代自交,于2016年底選育成自交系北辰CR強根S5-1。該自交系生長期75天左右,葉面微皺,外葉綠色,心葉黃色。葉球炮彈形,矮樁合抱,青白幫。平均株高35cm、株幅50cm、球高25cm、直徑18cm。結球緊實,抗根腫病、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2]。
2017年開始試配組合,當年表現突出,2018~2019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表現優質、高產、抗病。2020~2021年參加遼寧省大白菜區域試驗。2022年9月21日“鑫旺”獲得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登記編號:GPD大白菜(2022)210205。后申請變更,增加適宜種植區域,于2023c8db8e55be344e20808bdf29887166b3年12月26日獲得變更后登記證書,公告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742號。2024年9月18日獲得植物新品種權授權,品種權號:CNA20201006331。2024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優質高效品種和遼寧省主導品種。
2 品種特征特性
“鑫旺”大白菜屬中晚熟品種,生長期75天左右,葉球卵圓型、合抱,內葉嫩黃色。平均球高30cm、直徑17cm、單株凈菜重4.9kg,產量11000kg/畝左右。抗根腫病,含有CRa、 CRd、CRa3.7抗性基因,兼抗病毒病、軟腐病、霜霉病、干燒心。風味品質佳,耐貯運。
3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
該品種屬于中晚熟品種,適宜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秋季種植,尤其適宜在上述省區根腫病發病區種植。該品種非常適宜腌漬東北酸菜,深受酸菜加工廠的歡迎,由于該品種抗根腫病、無需藥劑防治根腫病,每畝可以節省農藥和人工成本的投入200元左右。農民通過種植該品種實現了增產增收。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選好茬口
該品種不宜連作,也不宜與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輪作,以減少病源和蟲源。在山東、河北可利用馬鈴薯、早番茄、西葫蘆、菜瓜等騰茬較早的蔬菜作物或冬小麥作為秋播白菜的前茬。由于騰地早,耕耙次數多,土壤休閑時間長,土壤疏松透氣性好,病蟲害輕,也可選用騰茬較晚的茄果類蔬菜為前茬。東北和內蒙古地區氣候寒冷,一般選擇收獲較早的豌豆、土豆、地膜西瓜等早夏蔬菜以及麥茬為好,湖北、四川氣候溫暖、濕潤病蟲害較為嚴重,因此不宜選用甘藍、小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作前茬,宜選擇的茬口為瓜類、豆類、水生蔬菜及糧食作物。
4.2 整地做畦
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好,土質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中性或偏堿的土壤種植。地塊最好在頭茬作物收獲后立即進行深耕翻曬,在播種前再用懸耕機淺耕一次,要求土地平整,土壤細碎,并將田間雜草消滅干凈。春茬作物收獲后是否耕地,要根據具體收獲時間早晚靈活處理。如西葫蘆、大蒜和小麥等春茬作物在大白菜播前1個月就已收獲完畢,即可耕翻1次,其深度為20cm左右。要大量施用農家肥,結合翻地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000kg,過磷酸鈣50kg、尿素20kg,或復合肥25kg。在播種前,平整土地以利排水和灌水,防止因積水或缺水而造成病害的發生,影響幼苗的生長與結球。
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可選用壟栽、畦栽、高壟栽培的方式種植。如干旱、鹽堿地區宜用平畦,每畦栽2行,畦面寬90cm,畦埂要堅實,避免灌水時沖塌串流,保證灌水均勻。雨水較多地區宜選擇高壟栽培,一般壟高10~15cm,壟面寬20~25cm,壟面要耙平,使土壤細碎。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鋪設滴灌管,實行水肥一體化。
4.3 播種、育苗、定植
在遼寧省直播栽培,播期為7月25日~8月4日。育苗栽培,播期為7月20~30日。直播精量播種,用種量50~100g/畝,育苗栽培用種量10g/畝。其他省區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適當提前或延后播種。
育苗一般用50穴或72穴的穴盤育苗,舊穴盤要用5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消毒,沖洗晾干后方可使用。育苗基質配方為草炭∶蛭石∶珍珠巖按3∶1∶1配比。澆透水,將種子播種于穴盤中,每穴1~2粒,用蛭石和珍珠巖(體積比1∶1)覆蓋后,將苗盤移到育苗專用棚苗床上。 播種后3天左右即可出苗,子葉展平前及時間苗、移補苗。出苗后視基質含水量,一般每天微噴1~2次清水。幼苗第3片真葉展開時,結合澆水,每3~5天噴施1次魯安天一大量元素水溶肥料1000~1200倍液,25天左右苗齡時定植。
4.4 間苗、定苗
直播的第一次間苗在第一對基生葉展開即“拉十字”時進行,拔除出苗過遲、子葉形狀不正常、生長弱小和擁擠的幼苗。5~6天長出2~3片幼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選留葉片形狀和顏色與本品種特性一致的幼苗,剔除雜苗。第三次間苗在幼苗有5~6片葉時進行,苗間距應達到10cm左右。在團棵時定苗,每畝保苗2200~2500株。在高溫干旱年份適當晚間苗、晚定苗,使苗較集中,用以遮蓋地面以降低地溫和減少病毒病的發生。每次間苗、定苗后應及時澆水,防止幼苗根系松動影響吸水而萎蔫。
4.5 中耕除草
栽培過程中要結合間苗進行中耕3次以上,中耕按照“頭鋤淺、二鋤深、三鋤不傷根”的原則進行。第一次中耕是在第一次間苗后,此時幼苗小根系淺,淺鏟3~4cm,以鋤小草為主,鋤深了易透風傷根,幼苗容易吊干,隨后使用小鏵犁地;第二次間苗后鏟第二遍,以疏松土壤為主,深鏟5~6cm,隨后使用中鏵犁地,有利于保墑;定苗后鏟第三遍,把培在壟臺上的土鏟下來,隨后再使用帶有培土板(可用草把代替)的中鏵犁地,使行間土壤松碎,翻向兩側,完成培土,方便日后放水灌溉,有利蓮座葉往外擴展,防止積水引起軟腐病的發生。凡是高壟栽培要遵循“深耪溝、淺耪背”的原則結合中耕進行除草培壟,以利保護根系、便于排灌。
也可使用除草劑除草,一般在播種后、灌水前,每畝用二甲戊靈33%乳油200~300mL,對水35kg,均勻噴布土表,除草效果可達90%以上,并且對菜苗無影響。
4.6 追肥及病蟲害防治
蓮座期每畝追施25kg尿素、5kg磷酸二銨;進入結球期每畝追施5kg尿素。整個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并用藥劑防治黑斑病、黑腐病、細菌性角斑病等病害以及黃曲條跳甲、菜青蟲、甘藍葉蛾、甜菜夜蛾、地蛆、蚜蟲等蟲害。
5 采收
播種后77天左右心口達八成以上可適時采收,采收前一周停止灌水。可用刀或鏟砍斷主根,用于腌制東北酸菜的可以直接裝車運往酸菜廠發酵池;用于菜窖貯藏的,需要進行晾曬處理。晾曬一般在晴天將大白菜整齊地排列在田間,使葉球向北,根部向南先曬2~3天,再翻過來曬2~3天,以減少外葉所含水分并使傷口愈合。晾曬后可堆積于田間,待天氣轉冷再入窖貯藏。
參考文獻
[1] 張鳳蘭,于拴倉,余陽俊,張德雙,蘇同兵,趙岫云,汪維紅,李佩榮,辛曉云. 2021. “十三五”我國大白菜遺傳育種研究進展.中國蔬菜,(1):22-32.
[2] 王鑫,吳海東,王麗麗.2023. 大白菜新品種鑫旺的選育.遼寧農業科學,(6)83-84.
作者簡介:王 鑫,研究員,碩士。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新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工作。遼寧省大白菜區域試驗負責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千人層次。近5年主持選育大白菜新品種10個,其中“鑫旺”大白菜被評為遼寧省和黑龍江省2024年度農業主導品種。主持完成的“大白菜抗根腫病優異種質資源創制與應用”獲2022年度遼寧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