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刺參養殖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以山東、遼寧、河北沿海為主產區,并以“北參南養”和“東參西養”的形式逐步延伸到福建沿海和黃河三角洲地區。刺參的養殖方式多樣,主要有淺海底播增殖、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網箱養殖等模式,其中池塘養殖是我國刺參的主要養殖方式,具有易于管理、采捕等優點,但由于受夏季高溫災害天氣的影響,易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夏季高溫成為刺參池塘養殖成功與否的巨大挑戰。本文介紹了刺參池塘養殖受夏季高溫的影響及應對措施,以期為如何預防高溫對刺參養殖的影響提供參考。
關鍵詞:刺參;池塘養殖;高溫;應對措施
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隸屬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海參綱 (Holothuroidea),仿刺參屬(Apostichopus)。刺參作為一種高值海水養殖品種,是我國重要的海珍品養殖種類之一,富含黏多糖、皂苷和凝集素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還具有獨特的生態環保作用,深受消費者喜愛[1-2]。目前,我國主要養殖區集中在山東、遼寧和福建沿海。在山東,隨著“東參西養”的快速發展,形成了黃河三角洲地區以東營、濱州為主的刺參養殖新興產業帶。近年來,受夏季持續高溫、集中強降雨等極端天氣的影響,造成刺參池塘養殖的損失慘重,如2013年和2018年的夏季高溫天氣,對山東、遼寧刺參養殖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導致陸基刺參養殖規模和產量的持續縮產。如何安全度夏成為刺參養殖業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1 高溫期刺參死亡的原因分析
根據多年養殖經驗和相關研究分析,高溫期間刺參死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
1.1 環境因素
環境是影響夏季高溫刺參健康生長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水溫、鹽度、酸堿性以及溶解氧含量等因素。
1.1.1 水溫
刺參是一種變溫動物,溫度是影響刺參存活、生長和發育的重要生態因子之一。研究表明刺參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0℃~17℃,當水溫超過適宜溫度,刺參停止攝食,腸道出現退化和萎縮,進入夏眠狀態;在夏眠期間,當養殖水溫超過28℃,刺參會被迫停止夏眠,出現吐腸、化皮等應激反應;當水溫升至31℃以上時,特別是連續的高溫天氣,會導致刺參化皮死亡。
1.1.2 鹽度
刺參屬狹鹽性生物,適宜鹽度范圍為28‰~34‰,在鹽度22‰~36‰時為刺參可承受的鹽度閾值。一般情況下,刺參養殖環境鹽度變化不大,但在持續高溫后的高強度降水會使池塘鹽度驟降,在短時間內鹽度驟降影響下,刺參機體滲透壓調節失衡,需消耗大量能量進行調節,從而影響刺參的特定生長速率,導致生長速度減慢,抗逆能力降低,易引發應激反應和繼發感染等現象[3-4]。
1.1.3 酸堿度
刺參對pH值的適應范圍一般在7.5~8.8,通常情況下正常海水的pH值可以滿足其生長需求。但在夏季高溫期,由于強降水等極端天氣影響,刺參養殖池塘pH值有時會變化很大,可由弱堿性迅速下降至中性甚至弱酸性。當pH值低于6或高于9,尤其是養殖水體呈現弱酸性時,會造成刺參攝食減少,消化率降低,代謝水平下降,進而引發刺參出現死亡[5]。
1.1.4 溶解氧
刺參是一種低氧耐受能力較強的物種,在水溫適宜、溶解氧較低的水體環境中仍能長時間存活。但在夏季高溫無風天氣時,在養殖池塘易出現溫躍層,導致水循環受阻,易造成底部缺氧。同時,高溫會影響刺參生理代謝水平,使其耐低氧能力大幅降低,在夏季高溫、溶解氧持續下降時(如水溫≥25℃,DO為1~2mg/L),短時間內將引發其大量窒息死亡。此外,當底層溶解氧過低時,厭氣性細菌會對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的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進一步對刺參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導致刺參的死亡。
1.2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也是導致夏季高溫刺參死亡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養殖技術操作和管理不規范。一是清淤不及時、不徹底,由于刺參養殖池塘連續多年養殖,相對老化,且池內設有參礁,很多池塘清淤不及時和不徹底,池底生態環境極易受極端天氣的影響而惡化,導致細菌等病原滋生,進而影響刺參的生長;二是養殖技術不到位,如投餌不合理,特別是高溫期,殘餌過多時,易導致降解作用增強,引起水質惡化,加劇底層缺氧,進而誘發刺參死亡;三是有些養殖戶對池塘進排水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進排水設施不完善,導致高溫期不能及時注入新水去調節水溫。四是在刺參育苗和養殖過程中,使用藥物不規范和使用過量,以及水處理等操作不到位等原因,導致苗種的質量差,抗病和抗應激能力弱,影響了刺參的成活率。
2 刺參安全度夏應對措施
夏季高溫災害是刺參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根據近年來高溫災害爆發的特點,結合刺參養殖技術管理工藝,預防和減少高溫對刺參養殖的影響,主要從抗逆良種的培育和推廣、養殖模式的轉變、池塘設施標準化改造、環境調控和高溫期養殖管理等方面進行優化升級,以提高刺參養殖對夏季高溫的抵御能力。
2.1 培育和推廣抗逆良種
抗逆新品種的培育是刺參產業健康發展和安全度夏的重要保障,通過選擇具有耐高溫、抗病強等優良性狀的親參進行良種繁育和新品種培育,以提高刺參苗種的質量。目前,國內已培育出多個刺參品種,與未經選育的刺參相比,像“參優1號”和“東科1號”等新品種具有耐高溫能力強、生長性能好和成活率高等優點,相對未經選育的刺參具有較強的抵御高溫天氣能力。在培育新品種的同時,也要做好良種的推廣工作,以提高良種的覆蓋率,提高刺參養殖的成活率。
2.2 創新養殖模式
目前,刺參養殖主要以池塘、底播和工廠化等方式,其中池塘養殖是我國刺參的主要養殖模式,也是受夏季高溫天氣影響最嚴重的養殖模式。而底播與工廠化養殖模式的水溫、鹽度等環境因素相對穩定,生產基本不受天氣影響,因此,推廣底播和工廠化養殖可為刺參安全度夏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可改變傳統的池塘養殖模式,發展立體生態養殖,混養其他經濟品種(扇貝、籃子魚等),也可采用刺參—對蝦、刺參—海蜇等輪養模式,秋季放養大規格參苗,次年高溫前收獲,夏季改養其他耐高溫經濟品種,以避開高溫期對刺參的影響。
2.3 合理改造池塘設施
池塘設施是刺參養殖成功的關鍵,一般池塘深度要在2.0~2.5m,池底安裝微孔等增氧設施;合理敷設瓦礁、復層組合式立體附著基等參礁,可達到遮擋陽光和降溫的效果,還可以形成立體空間,為刺參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池塘也要設置進排水閘門,保障進排水通暢,其中排水閘可設多層閘門,低閘門與池底一致,作為排水用,高閘門可在強降雨時開啟,以便排出池塘表層淡水。此外,可搭建遮陰網、池底蓄冷降溫系統等降溫設施。
2.4 加強環境調控和提高管理水平
養殖水溫的高低和水質條件直接影響刺參的成活率,在春、秋刺參攝食旺盛季節,使用微生態制劑進行水質調控,降低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提前預防高溫期水質惡化對刺參造0NF34SYYHLMZGJEivoDoLA==成的毒害作用。夏季時,水環境變化劇烈,而刺參由于進入夏眠狀態,自身免疫力下降。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刺參度夏的成敗,一是適時潑灑發酵后的有機肥,促進水中硅藻、綠藻等藻類的繁殖,降低池水透明度,避免陽光直射池底,達到遮擋陽光和降溫的效果,還能抑制水草和有害藻類的生長;二是及時換水,保持高水位,最好在1.8m以上,進水與排水可同時進行,流水能有效降低刺參體感溫度;三是加強水質和底質調控,定期使用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微生態制劑和水質改良劑,降解池底有機質和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四是密切掌握池塘底層水溫變化,及時使用遮陰網、蓄冷降溫系統等降溫設施;五是加強日常巡視和相關水質指標的監測,同時關注天氣變化,做好高溫預警和汛期準備工作,實現刺參養殖安全度夏。
此外,還要加強病害防治,由于夏季高溫和強降雨等天氣引起養殖水環境的突變,刺參極易發生應激性疾病。因此,要提高防病意識,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和適量投餌;定期清理大型藻類、水草等,抑制有害藻類和敵害生物的生長。刺參若有患病或死亡,及時撈出處理并用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藥物對參池消毒;同時,及時使用抗應激藥物和微生態制劑。
3 小結
夏季高溫災害天氣是影響刺參養殖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通過采取培育和推廣抗逆良種、創新養殖模式、合理改造池塘設施、加強環境調控和提升管理水平等綜合措施,可為刺參的安全度夏和健康養殖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廖玉麟.中國動物志·棘皮動物門·海參綱[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1-10.
[2] 樊繪曾.海參:海中人參-關于海參及其成分保健醫療功能的研究與開發[J].中國海洋藥物,2001,20(4):37-44.
[3] 袁秀堂,楊紅生,周毅,等.鹽度對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呼吸和排泄的影響[J].海洋與湖沼,2006,37(4):348-353..
[4] 程遠,羅耀明,李多慧,等.刺參養殖池塘水質周年變化規律[J].熱帶農業工程,2020,44(1):111-114..
[5] 劉錫胤,周文江,賀加貝,等.池塘養殖刺參安全度夏技術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8,2:103-108.
作者簡介:王 沖,副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水產動物苗種繁育和生態養殖技術研究。
基金項目: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刺參產業創新團隊建設項目(SDAIT-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