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Grand Theatre opens new performance season
8月7日,上海大劇院對外公布2024/25演出季。歌劇新制、古典交響、獨唱名家、經典芭蕾、人氣音樂劇繽紛薈萃,大師名家領銜……71臺共計514場中外演出將在這個演出季陸續登場。此次演出季,上海大劇院以“AI劇場式”為主題,將AI一詞進行拆解組合,AI意味著“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可以理解為 “Art & I”以及中文里的“愛”。從舞臺藝術出發,重新思考藝術與科技、個體、生命情感的關系。延續傳統,此次演出季精選“不容錯過TOP10”節目榜單,由大師名家領銜,涵蓋歌劇、交響、芭蕾、原版音樂劇、獨唱音樂會等。位列TOP10之首的是由上海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上海大劇院聯手打造的中英聯合制作的開幕歌劇《蝴蝶夫人》。世界音樂劇經典《劇院魅影》英文原版也將于8月27日回歸,在上海大劇院連演58場。明年3月,男高音喬納斯·考夫曼敲定來滬,與鋼琴伴奏大師赫爾穆特·多伊奇合作登臺;2025年6月,墨西哥音樂家羅蘭多·維拉宗將以拉丁美洲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歌曲與民謠為內容一展歌喉,呈現“拉丁小夜曲”音樂會。新年前后,名家名團齊聚。2024年年末,來自巴黎愛樂大廳、巴黎管弦樂團的近20位首席,將聯合上海歌劇院合唱團、交響樂團,由許忠執棒,呈現兩場新年音樂會,包括法國浪漫主義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半舞臺版)、德法浪漫主義輕歌劇集錦音樂會;明年年初,倫敦愛樂樂團將攜手指揮家帕沃·雅爾維、大提琴家朱莉婭·哈根,帶來充滿節慶氛圍的古典佳作。明年1月5日,鋼琴家郎朗將與觀眾一起重溫指尖浪漫。
China National Opera House premieres new production of La Bohème

8月24日晚,中央歌劇院2024年新版歌劇《藝術家生涯》在中央歌劇院劇場首演。新制作具有當代化演繹傾向、穿越時空、跨越生死的呈現,愛情、友情、理想等多線條交織,將故事串連成感人的詩篇。今年是世界著名歌劇作曲家普契尼逝世100周年,為紀念這位推動歌劇發展的意大利歌劇巨匠,中央歌劇院歌劇團、合唱團、交響樂團和舞臺美術設計制作中心近200位優秀藝術家,攜手傾力奉獻世界經典歌劇名篇。本次演出,中央歌劇院匯集了劇院豪華演出的陣容:中央歌劇院音樂總監、首席指揮楊洋執棒,具有豐富歌劇導演經驗的沈亮執導,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馬連慶擔任舞美設計。劇中主要角色繡花女咪咪分別由女高音歌唱家阮余群和蔡楠領銜,詩人魯道夫分別由男高音歌唱家李爽和劉怡然飾演,畫家馬切洛分別由男中音歌唱家於敬人和王藝清擔任,歌手穆塞塔由女高音歌唱家李晶晶和陳藝寶飾演,此外,男中音歌唱家趙一巒、男低音歌唱家宋灃潤、男中低音歌唱家張曉元、男低音歌唱家蘇雪冰在劇中分別飾演音樂家蕭納爾、哲學家科林、房東貝努瓦和議員阿欽多羅。
Shanghai Cultural Square highlights its own productions, all in a month
日前,《我的遺愿清單》《也許美好結局》《粉絲來信》和特邀孵化作品——原創音樂劇《麥克白夫人》四部常演不衰的佳作,開啟了上海文化廣場“自制月”的序曲。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致力于原創音樂劇的劇場,上海文化廣場多年來致力于原創音樂劇目。《我的遺愿清單》《也許美好結局》分別于8月1日至4日、8月8日至10日在上劇場上演。這兩部“小而美”的音樂劇,將各自迎來第200場演出和第51場演出。8月22日至24日,音樂劇《粉絲來信》則重回上海文化廣場,迎來第120場演出。截至2024年8月,文化廣場中文版音樂劇制作已經持續8年,一共推出9部中文版音樂劇。除了以上四部之外,還包括《拉赫瑪尼諾夫》《春之覺醒》《星際信使》《莎翁樂園》《羅密歐與朱麗葉》《基督山伯爵》等,巡演城市近50個,演出超過500場。有逾百位音樂劇演員,自文化廣場出發,登上音樂劇舞臺,成為中國音樂劇的中堅力量。脫胎于上海文化廣場“2022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的特邀孵化作品——原創音樂劇《麥克白夫人》也于8月8日至9月1日迎來第二輪演出。該劇首次開創中外聯創模式,由中國導演徐俊和英國編劇及詞曲作者詹姆斯·比尼和吉娜·喬治亞聯袂改編莎翁經典《麥克白》,首輪5月在滬上演廣受海內外好評。
The musical There is a River in Front of My Door focuses on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the Yellow River
8月22日晚,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臺劇資助項目——音樂劇《我家門前有條河》在山東省會大劇院歌劇廳成功首演。音樂劇《我家門前有條河》是一部響應黃河國家戰略,反映鄉村振興主題的現實題材大型舞臺藝術作品。該劇以山東黃河灘區“后遷建時代”為背景,以小見大講述新時代黃河沿岸鄉村振興建設的真實故事。該劇由濟南市歌舞劇院創作演出,中國歌劇舞劇院周君擔任指揮兼音樂指導、中國鐵路文工團張巍擔任編曲、國家話劇院王琛擔任舞美設計、國家話劇院王琦擔任燈光設計、中國歌劇舞劇院劉雙琛擔任多媒體設計、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的青年指揮張崢擔任助理指揮,確保該劇達到高水平的舞臺呈現效果。該劇的藝術定位為輕喜劇,旨在讓觀眾在幽默詼諧、歡樂輕松的氣氛中,感受黃河灘區鄉村振興建設中面對的現實難題,甚至是伴隨著社會變革帶給人們的陣痛,以及在鄉村基層黨組織領頭人的帶領下,不斷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的喜悅之情。特別是在劇中設置了酸叔、辣嬸、墨鏡男等喜劇人物,更增添了貼近生活的鄉土氣息,讓觀眾在審美愉悅中反思創作者寄寓作品的深刻主題。
The musical Song of Youth remolds with “heavy metal”
8月25日是中國當代重要作家、北京市文聯第五屆理事會主席楊沫先生110周年誕辰紀念。23日,北京市文聯舉辦系列紀念活動,宣布將創作音樂劇《青春之歌》,并通過展覽、朗誦等形式,追憶一代文學名家的卓越風采,緬懷楊沫對文學事業的杰出貢獻。音樂劇《青春之歌》創作計劃已成型,將以民歌與說唱相結合的方式詠嘆青春理想與信念。劇目在音樂創作上大膽“破圈”,以重金屬音樂形式塑造青春形象,用熱辣的說唱方式闡述青年人對時代、對未來的內心獨白。據該劇導演甲丁、歌唱家譚晶介紹,全劇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以原著事件和人物為依托,以女主人公林道靜為故事核心,講述她從一名單純的女大學生,在共產主義理想的感召下,逐步成長為一名追求進步、信仰堅定的愛國青年的歷程。圍繞她面對當時社會三種人生道路的選擇,逐層撥開20世紀30年代交織在中國歷史上空的時代云煙。全劇以當代視角回望青春往事,把個體青年與家國命運緊密聯合在一起,強調奮斗是決定與改變命運的最佳選擇。
The musical Chicago embarks on national tour this October

憑借跌宕起伏的劇情、極致性感的舞姿、經典的爵士樂,使音樂劇《芝加哥》成為音樂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時隔六年,該劇將再度登上中國的舞臺。8月23日,百老匯英文原版音樂劇《芝加哥》在京宣布即將于10月開啟全國巡演。《芝加哥》自1975年在百老匯上演至今,長演不衰已近50年,它是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歷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美國音樂劇,也是目前在演的百老匯演出時間最長的劇目。該劇曾榮獲六項托尼獎、五項美國戲劇桌獎、兩項奧利弗獎和一項格萊美獎,以其獨樹一幟的性感風格和黑色幽默,占據著世界音樂劇的重要位置。據聯合出品方及全國巡演運營方“四海一家”介紹,本輪音樂劇《芝加哥》全國巡演將于深圳啟航,隨后前往鄭州、佛山、北京、杭州、蘇州、寧波、成都、西安、南昌、重慶等城市演出,11月14日至24日將登臺北京世紀劇院連演14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