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庭院經濟”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是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展增收來源的有效途徑。高縣要立足實際,依托資源稟賦,著力引導經營戶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手工,不斷發展庭院經濟新業態,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需破解的困境
政策落地不精準。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于2022年9月印發《關于鼓勵引導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的指導意見》,同年11月,四川省鄉村振興局和農業農村廳聯合出臺了相關實施意見,要求用好資金、金融、創業就業和消費幫扶等支持政策,調研發現,由于市縣一級尚未出臺具體實施方案,相關職能部門對發展庭院經濟主體給予的政策支持遠遠不足。
市場競爭力較弱。目前來看,高縣多數庭院經濟以農戶自產自銷傳統種植、養殖農產品為主,養殖以雞鴨鵝豬為主,種植多為白菜、青菜、辣椒等常見蔬菜和葡萄、柑橘、李子、桃子等水果,品種單一且缺乏特色。雖然成本較低,但產品標準不一,無法形成品牌優勢,市場競爭力不強。
發展速度較慢。由于政策落實不到位,高縣庭院經濟沒有形成統一規劃布局、統一管理運營、統一技術標準和統一的購銷體系。調查結果顯示,95%以上的農戶采取“單打獨斗”的經營模式,規模效應無法形成。同時,農戶觀念比較落后,對庭院經濟所涉及的種養、服務、生產、加工等綜合功能認識不足,導致庭院經濟規模和質量都難提高。
市場經濟意識不強。庭院經濟發展主體多為50歲以上的留守農民。受傳統農耕文化影響,他們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加之文化素質不高,缺少創新意識,僅滿足于小種小養,不愿結合市場需求主動嘗試種養新的品種。同時,由于高縣近年開展農村耕地流出整改,把一些李子、檸檬、葡萄等產業用地調整為耕地,加之發展產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導致庭院經濟經營主體不愿擴大規模。
三產融合不深,整體效益不高。目前,高縣庭院經濟主要生產經營方式是出售蔬菜、水果、家畜等初BuGrm2uYNJ2EA7ZmhO8Lzw==級產品,沒有更好地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效益不高。調研發現,90%以上種植和養殖為自給自足的傳統生產,缺乏現代化生產設施設備、技能技術,農戶基本上無法開展深層次的庭院經濟活動。同時,縣內各村雖已通公路,但各鎮村的農田水利、生態環境、電力通信、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建設水平不均衡,比如慶嶺鎮的公路與勝天鎮相比就存在一定差距,游客到勝天就餐,可以參觀流米寺,還可以帶小孩去“天空之城”游玩,但到慶嶺鎮就餐,就局限于就餐與院內活動。
要優化的路徑
強化黨建引領,精準落實政策。一是完善體制機制。縣一級黨委政府應加快出臺發展庭院經濟意見的步伐,注重培育和發展庭院經濟,以進一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鎮一級根據實際情況擬定本鎮發展庭院經濟的具體實施舉措。二要加強組織領導。縣鎮村分別建立相應領導機構,明確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作為發展庭院經濟的牽頭部門,加強對該項工作的引領、扶持和服務。二是抓好政策落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結合黨建、扶貧開發等項目實施,切實在資金、金融、創業就業、消費幫扶方面給予支持,為發展庭院經濟奠定基礎。
促成區域特色,打造本地品牌。一是突出本土特色。鼓勵群眾根據自家特點,嘗試發展一些用時短、產值高的優質項目,可以養殖黑豬、土雞、肉牛、綿羊等市場需求大的品種,或者反季節種植一些玉米、蔬菜等,以增加收入。文江鎮勝利村集體經濟發動周邊農戶反季節種植玉米,市場價格較應季種植的玉米高一倍。二是提高產品質量。選擇優良品種是保證產品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科學選育種子,不論是蔬菜、水果還是家禽,都要選市場銷售量大的品種。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擴大綠色、有機、地理標志登記,勝天鎮的桫欏烏雞通過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成為當地一張響亮的美食“名片”,且供不應求。三是打造市場品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求打造農產品品牌,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爭取得到政府支持,加大宣傳力度,打造具有社會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據了解,文江鎮七寶村種植的七寶蘿卜深得人心,2022年,村民每戶平均增收500元左右,今年略有增加。
加強聯結帶動,形成規模效應。一是科學統籌整體規劃。相關部門應該充分調研,對全縣所有的庭院經營模式進行評估,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圍繞“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特”,統籌考慮農戶家庭成員的構成情況、勞動能力、對技能的掌握情況和發展意愿等各種因素,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二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壯大當地的龍頭企業,特別要注重扶持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等企業,逐步形成市場帶動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接農戶,即“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格局,使龍頭企業帶動其他農民跟著干,推進庭院經濟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提高庭院經濟示范帶動效應。三是逐步提高管理效能。有針對性地提高庭院經濟管理效益,特別是規模較大、發展較快的合作社、農戶個體,給予管理方面的指導和培訓,逐步提高經營者的管理水平、銷售水平等綜合能力。
提高管理能力,擴寬經營思路。一是轉變農戶觀念。宣傳好各級發展庭院經濟的相關政策,引導農民破除小農觀念,主動對接市場需求,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效益。二是開展專業培訓。結合庭院經濟的主要經營活動,從生產、管理、加工、銷售等方面進行技術培訓,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市場經營者,根據經濟條件,選派相關人員“走出去”學習其他地區先進的庭院經濟管理方式和生產模式。三是提高應對風險能力。引導庭院經濟經營主體充分利用閑置農院、集體建設用地用房等硬件資源,調動鄉村能人、返鄉人員、社會資本,結合相關文化元素、特色種養發展庭院經濟,并主動與縣城超市、企事業單位食堂、電商平臺等對接,建立較為穩定的購銷關系,以保證產品的價值。
實現產業融合,促進增收發展。一是橫向聯合。注重風味美食、休閑農業、特色采摘等產業的橫向聯合,比如距離城市需要一個小時以上車程或更遠的鄉村,在打造庭院經濟的過程中,必須重點考慮餐飲與住宿、與特色旅游資源的聯系,實現一二三產業之間的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二是縱向延伸。逐步挖掘深加工方向,根據本地特點衍生出加工、文創、休閑等項目,發展家庭工廠、手工作坊等加工車間,從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經營吸引更多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形成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緊密結合的產業體系,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鎮政府要主動承擔起本鎮各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本村特點建設春酒一條街、景觀河堤、兒童游樂場等,真正讓游客吃得香、玩得好、留得住,為提高本地庭院經濟的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