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針對鄉村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問題,農村基層黨組織應聚焦新質生產力蘊含的精髓要義,通過激活“紅細胞”、優選“領頭雁”、規劃“戰略圖”、做強“產業鏈”、舉好“金招牌”、建設“生態圈”六方面探究激發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把握時代科技革命大潮、把脈中國經濟發展形勢、掌握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戰略主動與歷史主動,創造性地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著力點。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發揮帶頭引領作用,找準產業振興的實踐路徑,為鄉村振興賦能添翼。
聚焦新質生產力蘊含的精髓要義
新質生產力是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接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一個新成果,為鄉村產業振興、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生產力的要素包括勞動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而新質生產力的要素包括新型勞動力、新型勞動資料、新型勞動對象。新型勞動力是指擁有數字技術、低碳技術、綠色技術等科技創新技術的更高素質的勞動力;新型勞動資料增加了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等高效低碳安全的更高科技的勞動資料;新型勞動對象增加了新材料、新能源、數據信息等綠色環保可再生的更廣范圍的勞動對象,其中數據信息已成為獨立的要素,與物質性的要素有所區別,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新的數據信息,是一種可以重復使用的勞動對象。
新質生產力是夯實鄉村經濟基礎的“助推器”,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方向旗”,農村基層黨組織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橋頭堡”,應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激發新質生產力。
激發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
激活“紅細胞”,營造以紅促農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需以高質量黨建激活鄉村“紅細胞”,打造“紅色經濟圈”,促進黨建管理服務智能化,有效破解發展新質生產力工作中的痛點難點,顯著提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質量。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本保證。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建強組織鏈,通過黨建引領、縣域統領、鄉鎮主導、村級實施,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全過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的重大工作,離不開科技創新、推廣應用與迭代升級等環節的相互貫通、相互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積極與產業組織間共同建設運行數字黨建平臺,共同打造“黨建聯合體”,創建黨建信息化建設模式,運用數字黨建落實縣鄉村三級聯動責任,共同促進新質生產力在“三農”領域的發展,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新優勢,用新質生產力帶領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鄉村現代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堅持深化思想引領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支撐。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具有更強的科學思維,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尊重科學規律,整合農村基層黨組織力量,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引領作用,引領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農村基層黨組織應運用“數字化”,直抵基層管理末梢,通過建設網上黨校等多功能黨建學習場所,實現線上定制課程、線下簽到學習、系統監督考核的學習閉環,將學習教育和黨建宣傳融入碎片化空間,實現黨務管理、學習考核、黨群互動等工作全面信息化。使得產業內各組織深化對黨組織的認同感,打造以利益聯結為核心的產業共同體。通過夯實鄉村全面振興的思想基礎,推動鄉村產業顛覆性科技創新不斷誕生,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全面增強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科學性、先進性、創造性。
優選“領頭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村黨支部書記是黨在基層的“代言人”、鄉村振興的“領航人”。優選村黨支部書記,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隊伍建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提,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基礎。
優選村黨支部書記,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隊伍建設,需營造尊重創新的黨內氛圍,進一步優化開放包容的人才政策,制定出臺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方案,明確選人標準、程序,暢通競選渠道,從優秀群體中公開透明選拔村黨支部書記。村黨支部書記應針對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完善人才培育體系,源源不斷把科技創新人才、技術骨干等吸引到黨內來,因材施策搭建“紅色智慧課堂”數字培訓平臺、工作平臺、幫扶平臺。圍繞鄉村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難點熱點問題,以“實戰觀摩+分享交流”的形式深入交流,促進理論知識與實戰經驗雙提升,并引導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激發其開拓創新的勇氣與活力,以“黨組織+”的形式,將新質生產力融入鄉村產業,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群眾凝聚力、科技創新推廣力。
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健全監督問責制度,堅持常態長效管理并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手段推動落實。以鄉鎮為單位,制定考核方法與標準,運用數字黨建系統為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進行“立體畫像”,在數據資源和決策研判等平臺基礎上,建立多領域績效評價數據庫,實現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真正做到“知事識人”“動態管理”。為全方位評價黨員干部實績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識人辨人精準度和選人用人公信力,使得基層黨組織人才集聚,人才黨員化,黨員人才化,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從而引導“群雁齊飛”,釋放鄉村產業振興“雁陣效應”,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技能過硬、群眾認可的人才隊伍,為鄉村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條件。
規劃“戰略圖”,引領鄉村產業振興。農村基層黨組織需從實際出發,根據本地的資源要素、產業基礎、科研現狀等條件,因地制宜超前布局規劃鄉村產業體系“戰略圖”,持續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運用新質生產力驅動鄉村產業振興。
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總攬鄉村產業發展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明確鄉村區域的發展定位與發展目標,遵循基本原則,明晰主要任務,強化創新引領,牢牢把握總體規劃的實施方向,制定鄉村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規劃需圍繞新質生產力的優勢,加快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要重點完善鄉村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村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高速化升級;因地制宜規劃地域特征鮮明的鄉村產業集群,以特色資源、特色文化、特色產品增強鄉村產業競爭力;加強網購農具、網約農機作業服務等生產信息服務,推進“互聯網+”營銷推廣服務向鄉村基層延伸,為農業生產和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
規劃需突出整體設計,遵循問題導向,在加快鄉村產業振興的基礎上,介入新質生產力要素,融合新質生產力動能,實現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突出科技創新項目帶動產業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應根據戰略發展規劃,制定實施計劃,積極協調各部門各單位爭取扶持政策,統籌推動項目實施,完善規劃執行、評估的制度,設計規劃的評估指標,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專人專辦緊盯項目進度,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定時公開發布管理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修正調整。加強對鄉村產業規劃實施情況的督導檢查,開展動態監測,把監測評估結果作為改進工作和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保證規劃執行的方向不偏移,規劃的目標可以按時實現,營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
做強“產業鏈”,推動產業深度融合。新質生產力可打通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全產業鏈。農村基層黨組織需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以創新為引擎,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整合鄉村資源要素,在鄉村打造產加銷一體的全產業鏈產業集群。
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創新與鄉村產ZGTzpEHruVskkk7J06MdUw==業間的一種良性互動,創新成果只有應用到具體的產業鏈上,才能鍛造出優質的產品,才能發揮出資源優勢、特色優勢、競爭優勢。農村基層黨組織需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高產、優質、綠色的優良新品種,突破種業創新攻關;需助力研發人員運用新質生產力,加快農業設備的生產研發、推廣應用,推進農業設備和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需助力運用新質生產力加強農業遙感、物聯網應用,發展智慧氣象,提高農業精準化水平,將農業生產轉變為規模化、智能化、可追溯化的生產方式;需助力運用新質生產力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實現農產品多層次、多環節轉化增值。大力運用新質生產力發展數字農業,從而積極推進鄉村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升級。
鄉村電商是發展鄉村數字經濟、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農村基層黨組織需加快電子商務進鄉村的步伐,推動建設數字化鄉村電子商務發展基地,加快建立健全鄉村產業電商發展的制度體系,建立產銷銜接的鄉村產業服務平臺,推廣智能物流管理系統和可循環包裝技術,實現鄉村商貿物流標準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堅持以新質生產力為動力的發展路徑,依托鄉村特色資源,立足農耕文明、民俗文化、紅色故事等,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鄉村產業,深入發掘鄉村的生態景觀、休閑農業、民俗文化、鄉土風情等多重功能和價值,建設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示范園。從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打造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平臺載體,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夯實產業支撐。
舉好“金招牌”,合力培育特色品牌。隨著品牌強農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需立足本地優勢資源,強化品牌意識,下力氣做“特”字文章,實現“品牌化”,舉好“金招牌”,做優市場,使得鄉村特色品牌加快涌現。
新質生產力可重構原有產業發展范式,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辟新的產業發展賽道。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關注市場動向,在鄉村產業中融入新質生產力、現代管理模式,積極支持鄉村產業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倉儲基地,完善科技支撐體系、品牌與市場營銷體系、產品品質控制體系,塑造現代鄉村產業品牌,全力打造新時代現代化鄉村特色產業。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順應城鄉居民消費拓展升級趨勢,遵循市場規律,結合特色資源、特色文化,運用新質生產力探索和開發自身潛在優勢,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加快培育一批“農字號”特色小鎮,打造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深耕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實施鄉村產業品牌提升行動,使得“金招牌”賦能鄉村產業。
農村基層黨組織需利用新質生產力去發現、挖掘、創造、重塑鄉村品牌價值,與鄉村產業合力培育鄉村特色品牌,在產業發展上創建特色鮮明、優勢集聚、競爭力強的鄉村產業優勢,形成特色鄉村產業集群。農村基層黨組織需做好品牌宣傳推介,邀請鄉村產業積極參加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等增加鄉村產業的曝光量,加強品牌市場營銷。鼓勵鄉村產業充分利用電商、“互聯網+”等新興手段,借助網絡媒體平臺,通過圖文或者短視頻、長視頻的方式進行營銷宣傳,提升鄉村旅游旅居品牌,形成專屬的“形象品牌”。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幫助鄉村產業加強商標的注冊和保護,建立品牌授權使用機制以及品牌危機預警、風險規避和緊急事件應對機制,為鄉村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建設“生態圈”,繪就生態宜居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基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對于實現產業綠色轉型發展、產業生態化具有重要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引領鄉村產業走綠色發展之路。
新質生產力具有維持生態平衡的理念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特征,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應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加強宣傳引導,弘揚生態文化、增強鄉村產業的生態環境意識,通過生產的綠色化來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鄉村產業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下應統一思想、深化認識,樹立維持生態平衡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牢牢樹立生命共同體意識,使生態文明成為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建立鄉村生態治理的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獎懲機制,強化鄉村生態治理制度約束,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加大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堅持把新質生產力綠色發展理念與“千萬工程”經驗示范統籌起來,厚植綠色發展“底色”,以新質生產力驅動鄉村產業綠色轉型。通過運用綠色技術、人工智能等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拓展“綠色+”“互聯網+”鄉村產業聯合發展的產業經營體系,合理利用和開發鄉村豐富的生態資源與文化資源,帶動鄉村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相關產業與服務,形成綠色產業鏈,構建鄉村全產業鏈延伸模式,提高綠色產業占比,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業集群。促進鄉村產業快速高質量發展,把綠水青山的自然財富轉化為生態財富、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使鄉村產業更加綠色化。走好黨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發展之路,將鄉村建設成為治理美、產業美、生態美、生活美、鄉風美的“五美”鄉村。
(本文作者武慧俊系山西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