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綠色共富”是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經濟協調的共同富裕。稅收優惠有助于正向激勵綠色發展,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新路徑。基于浙江省近年創新稅收服務舉措,賦能“綠色共富”取得突出成效的思考,各地要因地制宜,優化稅惠政策,依托數據技術精準施策,引導經濟綠色發展,賦能“綠色共富”。
[關鍵詞] 稅收優惠;綠色共富;綠色發展;共同富裕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數字經濟背景下國際稅收競合動態博弈與我國對策研究”(21BJY071)
[作者單位] 湖南工商大學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當今全球氣候變化和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綠色共富”理念應運而生。稅收優惠政策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對于促進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綠色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我們應繼續以綠色鋪就共同富裕之路的底色,推進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以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實現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
“綠色共富”的內涵
“綠色共富”理念是在綠色發展理念和共同富裕理論指導下應運而生的,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其中的共同富裕具有多方面內涵:其一,是經濟生態化的共同富裕,這意味著經濟增長不建立在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基礎上;其二,是生態經濟化的共同富裕,即將生態環境資源轉化成經濟資源并使之增值進而讓生態產品價值得到實現;其三,是綠色低碳發展的共同富裕,就是通過綠色低碳的手段提高生態福利;其四,是生態經濟協調的共同富裕,這要求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彼此互相適應達到生態經濟平衡。
“綠色共富”理念融合了綠色發展理念與共同富裕理論,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均具有重要意義。在理論方面,一是綠色發展聚焦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共同富裕側重社會公平和人民福祉的增進,二者融合豐富了發展理論的內涵,使其更具綜合性與全面性;二是體A04Un/JQ6kmMSTVk21TwRg==現了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性,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具體踐行。在實踐方面,一是該理念致力于緩解經濟快速發展時產生的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貧富差距等難題,增強了發展的可持續性;二是綠色的生態環境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共同富裕則確保人民公平享有發展成果,兩者融合發展更有利于提升社會的整體幸福感和獲得感。
稅收優惠促進“綠色共富”的作用機理
綠色發展與共同富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二者是協調發展的。稅收優惠有助于正向激勵綠色發展,在綠色發展的進程中為共同富裕提供實現路徑。
一方面,稅收優惠通過推動經濟生態化,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通過對環保、節能、新能源等領域給予稅收優惠,例如對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稅減免,對購置環保專用設備的投資額抵免等,幫助企業減輕稅收負擔,提高企業綠色創新動力。同時引導企業和個人轉變生產消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為共同富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另一方面,稅收優惠通過推動生態經濟化,有利于縮小城鄉間、地區間收入差距,實現綠色共富。綠色發展強調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促使高能耗高污染生產方式向綠色健康的生產方式轉變。加大綠色稅收優惠力度,能夠推動分工結構的綠色轉型,有助于生態良好地區充分發揮其固有的生態資源優勢,將生態資源轉變為生態資本,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吸引人才、技術等要素的聚集,使其主動參與綠色產業的分工合作,培育出新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這將有助于形成城鎮居民財富向農村居民直接轉移的重要渠道,縮小城鄉間、地區間收入差距,進而推動共同富裕。
稅惠賦能“綠色共富”的浙江實踐
稅收優惠政策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對于促進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綠色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及共同富裕示范區,近年來,浙江省扎實推進稅務領域“綠色共富”實踐探索,據統計,2023年浙江全省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緩費2316.6億元。
線上線下協同聯動,全方位發揮稅惠效能。浙江省稅務部門以數據為依托,持續發揮稅收支持作用,創新落實稅惠政策,推進數字化稅收征管改革,打造“稅務中臺”生態系統、“大企業直通車”、“綠稅通”等一系列稅惠共享及宣傳平臺,實現稅惠政策實時播報、稅惠解讀實時推送,以數據賦能綠色經濟,帶動當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不斷推進線上精準服務的同時,浙江省稅務部門也積極構建“楓橋式”稅務所,實施便民稅收春風行動,完善稅收落實機制,搭建個人、社會、國家三方稅務溝通橋梁,讓辦稅窗口走出服務大廳,提高稅惠普及率,推動構建節能高效的新型高質量綠色城市。
專項稅惠政策扶持,助力“綠色共富”健康發展。浙江省稅務部門加大稅收優惠扶持力度,對高新技術產業、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同時,通過稅收減免、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稅惠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注重精準施策,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產業實行差異化的稅收優惠政策,如針對杭州灣新區、寧波舟山港等重點發展地區,實施特定的稅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資入駐,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政策建議
優化稅惠政策,發揮稅收引導作用。作為國家調控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稅收優惠政策有助于激勵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引導資源流向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促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實現企業和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各地稅務部門可在財力允許且確保稅收中性的前提下,不斷完善綠色稅制體系,適當擴大稅收優惠范圍,加大稅惠力度,充分發揮稅收引導作用,采用多稅共治方式,全方位多層次鼓勵企業開發、引進和運用環保技術,實現企業綠色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助推“綠色共富”。
建立智慧稅務系統,依托數據精準施策。數據作為新時代的“石油”,正以其獨特的優勢賦能綠色經濟,推動稅務管理及服務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各地區可創新打造稅務生態系統,完善數據平臺,精準推送稅收優惠信息,以數據資源賦能稅惠政策,減輕納稅人稅收負擔,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切實推動稅惠落實數據化、便民化。
因地制宜落實政策,擴大稅收政策效能。唯有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各地稅務部門應積極推動改革創新,促進稅收服務提質增效,在保證稅收公平、尊重地方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落實好稅收優惠政策,發揮好稅惠支持作用。比如,根據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等因素,確定地區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