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金融強國背景下的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之數字金融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暨2024《金融科技創新實踐》圖書發布在北京金融街i客廳舉辦。本次活動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指導,人民日報出版社提供出版支持,北京金融街服務局與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金融科技50人論壇、神州信息協辦。
在致辭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深入探討了如何以金融科技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他指出,新質生產力是以前沿的科技力量來全面改善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方式,但是當前如何通過“金融+科技”的有效融合來更好地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如何讓科創企業在生命周期的各個節點上都展現出價值,讓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愿意投入并且堅持下去?第二,如何厘清科技金融服務的機理、機制和專業性問題?第三,在銀行業支持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對于不良資產如何把握合適的風險容忍度,如何支持科技創新的“創造性破壞”?第四,如何建立程序規范、高效便捷、風險共擔的多層次風險保障機制?第五,如何豐富政策工具,以減少宏觀經濟波動對科技創新的影響?李揚還認為,以金融科技支持新質生產力之時,在產業、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自然需要差異化的金融產品與支付模式,數字化和新技術有助于緩解這一難題。發展科技金融須遵循風險投資原則,真正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

人民日報出版社社長劉華新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人民日報出版社與金融科技50人論壇不斷深化合作,聚焦金融領域的復雜挑戰和前沿課題展開深入而細致的對話和交流,豐富了出版界的內容生態,也為社會各界提供了寶貴的智力資源和決策參考。《數字金融+新質生產力:金融科技創新實踐》內容翔實、視角多元,通過豐富的應用場景和生動的案例深刻揭示了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到積厚成勢的新階段,通過全面推動金融發展提質增效,最終助力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圖書系統梳理了數字技術在產業金融創新、智能平臺服務、業務基礎建設等方面的創新實踐,既為監管部門、金融產業相關機構提供重要的參考,又為國內外院校教學和科研提供鮮活的資料,服務我國金融科技健康發展。他表示,人民日報出版社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陣地,致力于成為連接讀者和作者的橋梁,為社會各界輸送豐富高質量的精神食糧,為提升全民族金融素質貢獻力量。
神州信息聯席董事長王永利致辭時重點探討了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現狀與挑戰。他指出,伴隨信息科技的發展,數字金融已經成為全球金融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與數字經濟相契合的金融新業態正在形成,銀行業作為金融體系的核心,理應順應這一趨勢,加快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的變革,更是商業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務理念的全方位重塑,銀行要從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的綜合化服務。當前轉型中存在嚴重的重復建設,以及客戶信息和交易數據分散化問題,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同時,以數據要素為核心的轉型也面臨數據安全和數據確權等系列問題。他認為,要研究解決各銀行間系統連接的集中共享平臺建設,推動信息社會、數字經濟實現跨時代變革。王永利表示,數字金融前景無限,金融科技潛力巨大,未來,金融科技將繼續以其獨特的創新活力助推數字金融提檔升級,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在圖書發布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人民日報出版社社長劉華新,北京金融街服務局副局長付德利,神州信息聯席董事長王永利,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圖書聯合主編楊濤,神州信息副總裁、圖書聯合主編馬洪杰共同為新書《數字金融+新質生產力:金融科技創新實踐》揭幕。
圍繞該書,楊濤重點介紹了數字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的趨勢,分享了書中案例研究的整體情況與核心亮點,強調了數字化轉型對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性。他指出,數字金融已逐漸從早期以服務C端為主的模式向關注B端及產業鏈的方向轉變,愈加注重服務實體經濟與新質生產力的提升。本次案例征集工作從眾多申報案例中遴選出一系列涵蓋商業銀行、科技企業等多類型機構的創新實踐,重點呈現在產業金融創新、智能服務平臺建設以及金融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前沿探索,尤其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和金融風險防范等領域體現了數字化發展的新突破,展示了數字金融在賦能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多樣化實踐路徑。此外,他還對下一屆(第五屆)案例庫征集情況的階段性工作作了說明。
書中案例優中選優,現場分享使其更加鮮活立體。在案例分享環節,5位機構代表分別上臺分享。交通銀行總行國際業務部高級經理章鍇圍繞外貿新業態的數字業務整合與創新,重點分享了交通銀行在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和市場采購貿易三方面的服務案例,展示了銀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探索與實踐。中信銀行財富管理部項目牽頭人戴兵針對財富管理業務的數字化發展,介紹了中信銀行在一體化管理平臺上的創新實踐,展現了在業務流程優化、產品整合與客戶服務方面的進展。北銀金科總經理助理劉巍巍圍繞“創新構建金融操作系統,激活數字化轉型新動能”這一主題,從啟動背景、落地嘗試和價值收益等方面,闡述了相關觀點。江蘇銀行總行大數據部數字運營團隊經理張殊圍繞大語言模型服務平臺的探索與應用,介紹了江蘇銀行打造的五層基礎架構、四個主要核心能力和一套方法論。華農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大模型團隊負責人孫曉恒圍繞大模型在金融機構的創新探索,提出了中小險企存在的痛點,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還介紹了目前團隊探索實現的三方面業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