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科技大力發展背景之下,群眾體育數字化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已經成為了體育發展重要的戰略措施,但傳統治理模式下的群眾體育要進行數字化發展尚存在較多的問題。因此,迎合數字時代的背景,通過數字賦能群眾體育的模式,能有效地解決群眾體育出現的問題,推動全面建設體育強國目標的實現,可以為全民進行體育鍛煉提供更有效的途徑。此外,數字體育可以讓公民擁有多樣化的運動方式和個性化的特點,更加符合大眾運動的特點。
關鍵詞:數字賦能 群眾體育 數字體育 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20-013-3-ZL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數字領域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在數字科技如此發達的大環境下。數字+體育的發展趨勢是近年來的熱潮,中國的數字技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電子信息技術與舊式體育形態的結合推進了體育科技的進步,這一現象已逐漸轉化為促進體育大國建設速度、迎合公眾多元化健身需求的關鍵途徑。數字化賦能于群眾體育的現代化進程,不僅總結了科技在群眾體育領域的應用經驗,還提供了支撐群眾體育全方位成長的策略性措施,滿足了中國科技實際與中國體育實際情況的新時代訴求。
1、數字體育的現狀
電子體育領域的出現代表著一種創新的理念,它將數字化技術與體育運動傳統方式相結合,產生了新的發展模式。從技術創新、先進理念到人員組織管理,多個維度齊頭并進以促進體育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它涉及IT技術、通信手段、網絡平臺、數字游戲以及電子媒體等多個數字化領域與體育訓練、競技健身和休閑娛樂的完美融合。建立電子體育學科不僅是推動電子體育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也是完善體育學的學科結構、學術體系和研究話語的必要舉措,對于培養當代高質量、專業化且多能的體育專業人才至關重要,支撐這一舉措的是堅固的政策、技術、理論和實踐基石,是縱深結合數字技術與體育運動的結果,其成熟發展將有效地在大眾體育活動中得到體現和應用。領域的混合進化對兩個領域的高質量進步起到了“加速劑”的作用,而數字體育則是信息科技與體育運動相結合涌現的創新范疇。數字化科技在促進體育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主動研究并有效推動了健康健身市場、競技體育和表演活動的延伸以及體育器材的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通過催化體育產業的增長,不但豐富了民眾體育活動的多樣性,還有利于培育體育專業人才,提升了民眾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同時增強了我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這對于我國從一個體育強國邁向體育強國的目標,以及推進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總體來說數字體育大有可為,它不僅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科學體育給自身帶來的健康,還激發了不同人群對體育的興趣,可以讓更多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
2、數字體育與群眾體育融合的實踐與成果
2.1、數字體育技術在群眾體育中的應用及典型案例
數字體育中,大數據會在大眾運動的過程中推薦給每個人不同的運動模式選擇:可以根據運動者周期內的運動表現和產生的數據,來選擇合適的運動模式。有多種運動模式可供選擇,如跑步、游泳、騎行等,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對個人監控情況的實時數據反饋,進行用戶的運動狀態評價,提供更精確的數據跟蹤,更加有利于對群眾體育個性化的分析。例如手機中的“Keep”應用,屬于移動健身App,它的成本低、應用便捷、形式多樣,受到廣大運動人群喜歡,越來越多人來選擇使用手機App來指導其運動,“Keep”應用可以根據你的運動習慣、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方法做出了整體的判斷,來分析使用者適合什么等級運動,適合什么樣式的運動。最后把收集到的數據展現出來更有說服力,推薦使用者體驗最適合運動。“Keep”品牌覆蓋整個智能健身生態系統,在線平臺推動線下活動,同時鼓勵用戶參與體育鍛煉,使得科技與運動相結合,讓用戶全身心投入;此外,還包括消費產品,從飲食、服飾到日常使用品和鍛煉裝備,實現全方位健康生活服務的一體化。
2.2、數字體育與群眾體育融合發展的價值
數字體育與群眾體育融合可以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效果,豐富科學健身指導方式。智能系統通過監測和分析身體指標、運動數據、睡眠質量等多個維度的信息生成詳細科學的鍛煉方案。同時,健康指導平臺等多種健身指導服務形式。讓科技融入體育的載體更加高效,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智慧化建設與改造,拓展全民健身數字空間,促進場地設施提質增效。最后,體育與科技結合可以更好的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與科技融合是群眾體育鍛煉的重要的路徑,它的進步對于促使大眾體育運動的普及和興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使大眾健身活動與群眾的健康水平密切結合,進而更加的深度融合。通過對其的進一步加深,可以向公眾提供品質更高的體育健身服務,不斷提升民眾的滿足感和生活幸福度。
3、數字技術在群眾運動中的應用難點分析
3.1、群眾數字體育政策支撐相對欠缺
我國“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提出的體育數字化改革與轉型更多是針對于競技體育科學化與專業化發展,而與群眾體育鍛煉的相關數字治理政策支撐相對缺少,對群眾體育的方向不明確。在我國的體育環境下大部分重心是放在競技體育上,相對來說群眾體育比較薄弱,更多是自發性的體育活動,群眾運動的組織較少,不利于群眾數字體育的進行。
3.2、群眾數字體育協同體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國群眾體育正處于以政府為主的一元主導向多元協同治理的狀況,同時,各個治理主體之間的聯系也存在較大的鴻溝,無法及時有效地向上反饋群眾的體育需求。管理層并沒有及時了解到底層體育的需要,沒有良好的銜接并導致體育科技資源流失。我國群眾體育正處于以政府為主的一元主導向多元協同進行的狀況,政府在長期治理工作中易產生懈怠,各個主體之間的聯系也存在較大的鴻溝,無法及時地溝通。
3.3、群眾體育數字化聯動平臺應用不足
政府主導的發展機制導致基層群體對體育運動過程的參與程度較低,同時,基層群體對數字化技術接納程度不足,對數字化平臺的依賴性相對較低,與政府之間的聯動融合程度較淺。基層人民對數字體育了解得不夠,致使其并不能很好地接受數字化體育的模式。政府沒有充足的數字基礎建設和數字體育協同平臺,數字賦能群眾體育涵蓋范圍較小,群眾體育數字化程度對于數字化并不適應。
4、提供科學運動實際應用的克服方法
4.1、群眾體育數字化的需求與供給,促進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現階段全社會對于體育健身科技服務的提供與需求之間應實現精確對接,以實現需求引導供應、供應激發需求的高層次均衡:(1)體育鍛煉需求以“數據顯示”的方式協助實時精確掌握全民健身的具體需要;(2)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服務的動態響應與精準匹配能力。群眾體育的數字化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來提供更優秀、更精準的體育運動模式,這就要求在數據收集方面,要提供實時、精準的數據,來避免數字體育體現出的誤差。
4.2、群眾體育科技產品個性化定制,實現更加可及的科技服務全民共享
老年人群、殘疾人群、低收入人群、農村人群等弱勢群體健身參與門檻仍然較高,均質化的粗放式科技服務內容無法精準對接群眾個性化需求:(1)打破群眾參與的時空限制,降低相對弱勢群眾運動參與的門檻;(2)群眾體育科技服務內容的個性化定制提升服務效能。在群眾數字體育運動中的一些弱勢群體無法正常地參加體育鍛煉,還有因為某些運動條件達不到而無法進行運動,要把一些特殊的情況包含在數字化體育服務中,讓群眾體育個性化服務更加全面。
4.3、群眾體育數字化互聯空間,打造更加便捷的新型服務載體
我國群眾體育體系發展一直受限于場地設施有效供給不足的難題:(1)智慧體育場館促進居民健身的個性化體驗,有效提升全民健身參與便捷程度;(2)智慧體育場館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因為一些體育場地的原因,導致體育數字化無法在群眾體育中完全的展現,并不能體現個性化的轉變,還是停留在之前無法與數字體育很好地結合。需要讓互聯空間更加綠色低碳地進行數字化轉型。數字化場館是一個良好的載體,讓運動人群在場館運動的過程中,更自然地投入數字化當中,讓數字化更容易地進入群眾之中。
4.4、群眾體育多主體網絡互融,形成更高效率的部門協同供給
群眾體育數字化多元供給主體的集體行動存在信息不對稱、關系結構不平等、部門資源分散、合作低效等困境:(1)群眾體育科技服務多元主體之間信息傳遞效率獲得有效提升;(2)提升科技服務之間的多元主體的協同合作效應。體育數字化的多元化讓數字化更加的細致,但是其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平衡問題,導致合作效率不高,我們需加強它們之間的溝通,使數字化進行過程中快速高效地進行協同工作。
5、向實現群眾體育和數字體育的進一步融合方向推進
5.1、借助技術的推動力,解決數字技術在群眾體育中應用差距過大的問題
升級數字技術基礎是加強群眾體育數字化賦能的根本,數碼科技的運用水準決定了數字化在群眾體育中的實際效用。面臨科技基礎發展不均衡及使用不足的狀況,應當廣泛普及知識同時追求創新,以拓展數碼技術在群眾體育領域內運用的范圍和深度,讓我們所理解的體育與數字共同進步,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數字體育。升級數字技術是體育數字化的關鍵,技術的提升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體育數字化的進度。我們必須要加大橫縱向的研究力度,盡量解決數字技術與實際應用差距過大的問題。
5.2、注重思想的指引,整合并貫穿數字技術對大眾體育管理中的理念和價值的提升
如今人們更多的是把數字和工作相結合,對于數字運動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沒有意識到運動中數字的價值。數字技術對群眾體育的提升不能局限于表面層次,更應深入運動的各個環節,真正融入其全域。各個運動者都應當深刻理解數字化在群眾體育運動中的挖掘價值,并明智地分辨數字技術的優劣。對于數字化體育方面的觀念還沒有足夠多的了解,導致群眾并沒有很好地融入數字體育當中,還停留在表面沒有仔細地分辨數字化過后的優勢,對于數字體育沒有投入更多精力,我們應該多宣傳多指導數字體育,讓每個運動者都融入數字化體育之中。
5.3、培養人才,夯實數字賦能群眾體育所必需的分析人才支撐
現在更多的是運動或數字領域單方面的人才,在當前“數字體育”領域中,若要保持數字技術對大眾體育運動的有效支撐,關鍵在于擁有一批專業的結合性人才。因此,針對目前這一領域所面臨的結合性人才短缺問題,我們需要集中精力構建一套針對“數字體育”人才的培育機制,讓數字和體育從實際結合而不是單面的研究探索。大力發展數字賦能群眾體育人才的支撐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所要的結合性人才可以更快地推動數字化體育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僅要有人才更要自己培養可用性人才,讓我們擁有推進數字化的堅實支柱。
5.4、以法律為綱要,增強數字體育中科技的保障作用,并在進程中確保法治的力度
建立健全的法規體系對于促進數字技術賦予的大眾體育運動架構及其信息安全的現代化轉型是基礎性的維護。面對數字技術助力下的體育行業管理的監督難題,我們需要不斷強化法律框架的強制性作用。用法律保護群眾在數字體育下的信息和數據安全,讓群眾在數字賦能的體育中更加安心運動。同時,也不能過于嚴格,要給數字特有的創新空間,讓數字充分在體育中發揮優勢。賦予不一樣的權力讓其在合理的框架內盡情地創新,我們也要隨著其發展來補充保護群眾的法律屏障來進行制衡。
6、結論
數字賦能群眾體育可以讓運動群體有更多的選擇、更專業的指導來完成對健康地追求,國民身體的健康是實現夢想的基石,而技術的進步預示著未來的方向。隨著數字化技術與大眾體育活動的協同進步,必定催化體育運動形態、架構體系的革新。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建立一個更為健全、多元化的體育環境,迎合每一個人的鍛煉需求,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獲得個性化且高品質的運動體驗。使“體育”與“數碼”這兩個發展的輪子同步前行,把握數字化帶來的契機,乘風破浪。體育界也從來不是一個封閉的領域,其與科技領域緊緊相連。體育也表達著全人類美好與共的愿望。我們必須促進大眾體育與數字體育領域的緊密結合,創立創新的體育模式,發展數字化群眾體育。這不但體現了打造體育強國的現代要求,更是構筑數字化中國的關鍵領域之一。 所以,對于當今社會來說數字體育是群眾體育不可或缺的一環,數字體育和群眾體育的融合是很有必要的正向融合,要對其進行大力發展,但在發展的同時要注意克服其內在的困難,并且規劃好其未來的發展路線,實現快速高效的融合,讓群眾進行更科學、更高效的運動。
參考文獻:
[1]宋雅馨,余蘭芳.元宇宙技術賦能全民健身的內在邏輯、風險及防控路徑[J/OL].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13[2024-04-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129.G8.20240326.1223.014.html.
[2]盧玲,韓松.新時代全民健身背景下老年人體育參與的影響因素及優化策略[J].四川體育科學,2024,43(01).
[3]鐘亞平,吳彰忠,陳佩杰.數字體育學的構建基礎、基本定位與體系設想[J].上海體育大學學報,2024,48(01).
[4]李柏林,張小林.新時代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多元訴求、現實困境及實現路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4,40(01).
[5]葉僮.數字賦能群眾體育治理的現實挑戰與紓困路徑[C]//湖北省體育科學學會.第一屆湖北省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第一冊).湖北大學體育學院,2023.
[6]趙文迪,陳妍溪,馬子鍵.數字技術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智慧化發展的問題及對策[C]//湖北省體育科學學會.第一屆湖北省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第一冊).首都體育學院,2023.
[7]胡愛珍,陳曦,魏塞特.數字時代我國群眾體育的線上指導路徑探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墻報交流(體育產業分會).太原理工大學體育學院,2023.
[8]高夢真,邱麗,石振國.數字賦能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邏輯、短板與策略[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04).
[9]郇昌店,鄭賀.數字化賦能全民健身的邏輯進路、現實障礙與優化策略[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2,42(04).
[10]潘磊,劉超,李麗.數字化生活方式影響全民健身意愿的微觀證據與作用機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46(10).
[11]高進,武連全,柴王軍,等.數字技術賦能體育場館智慧化轉型的理論機制與實現路徑[J].體育學研究,2022,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