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總結美國高等院校籃球發展的相關經驗,進而提出我國高等院校籃球發展的建議。研究發現,美國高等院校主要以律法體系為基、以制度供給為器、以分權治理為制構建多中心治理框架,完善組織管理;以科學理念為靶、以職業聯盟為軸打造一體化的競賽與訓練體系,強化職業引領;以問題導向為引、以學科交叉為策促進學科建設,達成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以商業運行賦能、以職業運轉為力促進產業發展,形成多元運行模式。對我國的啟示:我國高等院校應立足現實環境、以問題為導向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多主體的治理格局;更新管理方式,構建特色化的競訓體系;促進學科建設,培養復合型的籃球人才;引入商業模式,推動項目新舊動能轉換,從而促進我國高等院校籃球項目高質量發展,為競技體育強國建設和體教融合深化改革提供強大助力。
關鍵詞:美國 高等院校 籃球 發展經驗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20-049-3-JF
1、前言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籃球事業的發展。在籃球振興發展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基礎性地位進一步提升。隨著體教融合等政策的發布,我國高等院校籃球9sU5PcVD6+l5j6W/kK0SS5hRAGQTAheXBh9zTsgntO0=項目發展迎來了政策窗口,標志著籃球精英后備人才培養與高等院校體育工作的正式接軌。然而,我國高等院校籃球的發展存在理念不清、管理手段單一、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雖然通過CUBA以qG+7h0rOrvxGpGLpmPDsQFtDTNgTtTptIomD1RdbjZE=及大學生運動會等籃球賽事,部分高等院校培養了一批精英化籃球運動員,但其規模與體量遠未達到承擔“奧運增光計劃”以及順應廣大群眾對其寄予的希望。高等院校是體育運動項目精英化培養和普及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美國以高校為媒介,通過體育協會聯盟等方式,形成協約化、集約化和層次化的籃球發展戰略,在培養多元籃球后備人才、完善多層級競訓體系、構建特色化學科體系以及凝聚美式籃球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成為世界各國籃球事業發展的樣板工程。因此,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圍繞美國高等院校籃球發展的組織管理、競訓體系、學科建設和商業運營等方面的相關材料以及網絡資源進行搜集、梳理與分析,從特殊個性中發現普遍共性,總結與提煉高等院校籃球發展的域外經驗,以期為我國高等院校籃球項目發展提供借鑒。
2、美國高等院校籃球發展經驗
2.1、組織管理:構建多中心治理框架
組織管理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美國高校以律法體系為基、以制度供給為器、以分權治理為制構建多中心治理框架,促進籃球事業的多元化發展(如圖1所示)。其一,以律法體系為基,創設共營框架之本。在美國,基于法律承認的合法性地位與賦權,各類高校形成了籃球項目發展的共營治理格局。其中,美國憲法,《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賦予高等院校體育發展的自治權,奧林匹克與業余體育法賦予高等院校從事美國業余籃球的治理事權。在此基礎之下,美國各高校以院校行政機構為基礎、校內外社會組織為依托、國際體育協會為兩翼,形成了多中心聯合式、立體式、靈活式的治理框架,通過合并優勢職能、遷移多元良好資源,有效促進體育與教育深度融合,并作為賦能籃球項目社會屬性、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其二,以制度供給為器,擢升聯動治理之效。美國高等院校籃球發展形成了復雜開放的治理系統,該系統以制度供給為支點,圍繞精英化后備人才培養、延伸性學科建設、公益性社會服務以及專業化科學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合作治理模式。既包括高校內各治理主體進行的各種制度供給所引發的結構性變化,更包含校外等多類型組織機構的整體嵌入、建章立制、活動普及與文化推廣,從而整體性地提高治理效能。
圖1 美國高等院校籃球發展協同治理框架
2.2、職業引領:建立一體化競訓體系
圖2 美國高等院校籃球競賽與訓練體系
職業引領是美國高等院校籃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其以科學理念為靶、以職業聯盟為軸,打造多層級、一體化的競賽與訓練體系,促進高校籃球的良性發展(如圖2所示)。其一,以科學理念為靶,構建多元訓練體系。美國高校籃球訓練在秉承科學教育目標的同時,以職業化為頂層引領,業余化為塔基建設,分層有序地構建立體式訓練體系,從而實現運動技能普及、后備人才培養以及促進體教融合等多個戰略目標。首先,構建職業化訓練模式。美國高校籃球職業化訓練模式是在美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大學生運動員委員會、美國籃球協會等組織的指導下,由體育學院、體育學術委員會、運動員委員會以及各類籃球社團等機構合作共建。該模式以籃球專項體能、技戰術的精英化訓練為主干,具有實踐性特征;其二,以職業聯盟為軸,共創層級賽事體系。美國高等院校籃球賽事體系是由體育學院、大學生體育協會、洲際體育基金會以及各校運動員協會為治理主體,以職業聯盟為協同框架而搭建的立體型賽事結構。首先,構建洲際職業化聯盟賽事。NCAA是由美國300多所院校根據不同地理區位與學術資源等因素形成的多層級競技體育賽事聯合會,其中NCAA常特指大學籃球第一級聯賽(職業級)。就職業賽事而言,主要分為邀請賽與錦標賽,其中邀請賽是賽會制賽事,由4-6個區域二級聯盟協同共辦,其旨在將高水平籃球競技賽事與美國歷史文化傳統進行融合,從而培養精英運動員的愛國精神與服務意識。
2.3、多元運營:促進項目產業化發展
多元運營是提高高校籃球發展質量的關鍵策略,美國高等院校以商業運行賦能、職業運轉為力形成學校、協會、企業等主體多樣化運營模式,逐步擴大經濟效益、促進全球文化推廣以及完善公共體育服務,從而加快高校籃球事業的全面發展(如圖3所示)。其一,以商業運行賦能,完善項目的產業結構。在美國,高校是籃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陣地之一,其采取委托和招標等方式,通過商業化經營、管理和運行,逐步完善籃球產業結構。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形成智慧化的場館運營方案與網絡化服務平臺,促進產業結構向普遍化和生活化演變。智慧化場館運營是美國高等院校體育產業發展新范例,各類高校通過與美國各類科技企業合作,研發適應能力強的技術產品與商業模式,并直接移植于大學場館營銷。其特點是加快新技術在籃球競賽、服務和出行等多場景應用,在形成以籃球競賽為中心服務體系的同時,逐步提升體育場館的競賽承接與運營能力;其二,以職業運轉為支撐,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美國,高校籃球職業化運作是提高體育產業經濟效益與促進籃球項目全球推廣的有力支撐。各院校通過與NBA以及NCAA等籃球協會合作的方式,以職業賽事為支點提高籃球產業體制活力,實現競技成績與經濟利益的雙豐收。
圖3 美國高等院校籃球發展多元運行策略
3、對我國高等院校籃球發展的啟示
3.1、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多主體的治理格局
審視我國高等院校籃球發展的治理格局,突出問題在于治理過程權責不明、治理主體單一。受制于高校政策文件缺失、人員編制和資源總量不足等因素,導致治理過程中出現市場制度不暢、個人意愿不強、校內組織總量不足等問題,未能滿足縱深推進體教融合改革的現實需求。因此,應以強化政策引導、明確機構權責和制定合作清單為策略,助推形成集政府、高校、社會和個人等多主體參與的治理格局,從而逐步完善我國高等院校籃球各板塊發展的治理效益與治理能力。其一,強化政策引導。在國家推動高校籃球發展大政方針的指引之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做好配套政策的發布與指引,以政府行政干預為解決高校籃球發展結構僵化提供政策窗口。同時,高校政策法規部門,應在校黨委的指引之下,協同體育學院針對籃球發展的堵點問題進行協商、討論,因地制宜地以高校行政干預為形成籃球發展多主體治理模式提供政策依據與支持,秉承“引進來、走出去”的治理理念與目標,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協同治理格局,從而提升高校籃球教學質量、科研水平、訓練質量、師生參與度與競賽成績影響力;其二,制定合作清單。在協同治理格局之下,圍繞籃球項目發展的各個板塊,高校行政管理機構應同中國籃協以及其他各類型組織機構簽訂具體的合作清單,以引進社會優質資源應對師資隊伍、場館設施不足等系列問題。同時,將校外組織與高校進行職能交叉,補足高校籃球發展的職能缺陷。
3.2、更新管理方式,構建特色化的競訓體系
高校籃球訓練與競賽是籃球項目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審視我國高等院校籃球訓練與競賽體系,其學習—訓練—競賽三者的平衡關系、梯隊人才建設以及品牌賽事構建成為制約高校籃球發展的關鍵堵點問題。由于高校籃球項目管理行政化色彩濃厚,加之籃球項目發展自主權的缺失,導致訓練體系、競賽體系、梯隊選拔體系建設滯后。因此,應以構建多元訓練體系、打造多級品牌賽事和構建梯隊晉升渠道為策略,構建我國高等院校特色化籃球競訓體系,夯實籃球后備人才培養基礎,助力我國籃球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其一,構建多元化訓練體系。各類高校體育學院應明確科學訓練理念,通過自組織協商與管理加強二級學院的溝通與合作,圍繞籃球訓練打造集科學訓練、科學監控和運動康復于一體的精英化籃球訓練體系,確保精英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持續提高。同時,打造業余化訓練體系,將籃球技術的學習與掌握作為訓練的核心目標,制訂一貫式的大學籃球訓練計劃,從而滿足業余籃球愛好者的多元需求;其二,打造多層級品牌賽事。我國高等院校應遵循學生競技參賽的多元需求,依托校內外各類型資源,打造不同等級的賽事體系,在拓寬籃球后備人才“蓄水池”的同時,促進籃球賽事與社會需求的接軌,實現培養更高素質的綜合型籃球人才。
3.3、促進學科建設,培養復合型的籃球人才
籃球學科建設是推進復合型籃球人才培養的直接動力。審視我國籃球學科的發展軌跡,其突出問題在于發展方向過于偏向于技戰術等方法的實踐應用,對于籃球項目內涵研究、衍生學科等方面問題研究明顯不足,從而限制籃球教練員、裁判員、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等復合型、綜合型籃球人才的培養。因此,應以建立學科培養制度、完善學科評估體系與建立學科研究平臺為策,促進籃球學科組織建設,加快籃球學科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發展,從而培養復合型籃球人才,助力體育強國建設。其一,建立籃球學科培養制度。學位點與籃球學科點的合理布局、定位是籃球學科發展的基礎。從社會應用角度分析,各高等院校應確立我國籃球學科整體發展觀與分層發展思路,加強籃球學科在專業、師范、綜合和理工等不同類型和層次高等院校中的布局與研究定位,建立和諧發展的關系。同時,加強體育學與新聞傳播學、管理學、經濟學與統計學之間的合作,借鑒多類型學科培養方案與制度,以交叉布局、協同管理為手段,完善籃球學科培養制度,進而培養復合型人才;其二,完善籃球學科評估體系。定期對籃球學科進行評估與考核既是衡量其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規范其發展、提高其質量的重要手段。總結以往體育學科評估經驗來看,各類高校在建設籃球學科組織過程中,應開展籃球學科評估指標的創新研究。
參考文獻:
[1]趙晶,閆育東.中國籃球運動愛國主義精神在體育強國建設中的弘揚與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01).
[2]董國民,張利超,景懷國.體教融合背景下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轉型發展動力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3,43(02).
[3]趙晶,閆育東,高江航.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課教學的本源回歸、價值塑造與路徑思考[J].體育學刊,2021,28(05).
[4]楊屾.中國大學籃球穩步前行期待蛻變[N].中國青年報,2023-08-02(004).
[5]楊蒙蒙,吳貽剛.美國大學體育競賽體系特征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21(05).
[6]董國民,賈志強,賈必成.我國校園籃球發展機遇、困境及優化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11).
[7]賈志強,董國民,賈必成.體教融合背景下我國競技籃球后備人才培養新格局與發展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03).
[8]趙富學,楊樺.新時代中國特色體育學話語體系構建[J].體育科學,2022,42(04).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項目“自主與支持:促進大學生運動員運動投入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9YB007。
作者簡介:孫術旗(1996-),男,漢族,河南新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青少年體育管理與科學訓練;
通訊作者:黃斌(1997-),男,漢族,江西贛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產業與體育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