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甘肅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但有著十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借此發展紅色旅游,助推鄉村振興。分析了甘肅地區在發展紅色文旅產業存在的問題:紅色文化資源碎片化,空間聯系不足,開發利用程度低,政策導向性不足,產業創新性不足以及宣傳力度小,模式單一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鄉村振興背景下甘肅紅色文化旅游發展的對策,建議整合碎片化資源,加強空間聯系,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加強品牌建設、政府主導,統籌謀劃旅游業發展全局,創新紅色文化,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以及豐富宣傳形式,擴大景區知名度等有效對策,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
關鍵詞 鄉村振興;紅色文化資源;鄉村旅游;對策
中圖分類號 F 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20-011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0.02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Tourism in Gansu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NG Fei ZHAI Ya-xian ZHANG Jing-hua2
(1.School of Marxism,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Gansu 745000)
Abstra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ansu region is relatively backward, but it has abundant red cultural resources, which can be used to develop red tourism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d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Gansu region, including fragmented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sufficient spatial connections,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sufficient policy guidance, lack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low publicity efforts, and single models. In response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al tourism in Gans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ave been proposed. It is suggested to integrate fragmented resources, strengthen spatial connections, deeply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red culture, strengthen brand building, government leadership, coordina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novate red culture, promote new model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enrich publicity forms, expand the popularity of scenic spots and other effective measures to further assist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nsolidate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ed cultural resources;Rural tourism;Countermeasure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1]”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鄉村發展的總體要求,推動鄉村地區實現又快又穩又好的發展必然需要興旺的產業支撐,但大多數鄉村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偏遠、政策落后、交通不便等因素導致鄉村難以發展。西北地區,尤其是甘肅的紅色文化資源尤其豐富,要著眼于現存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在鄉村地區發展因地制宜、體現優勢、獨具特色的,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紅色文化旅游發展新模式,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鄉村旅游發展中,調動鄉村地區的經濟活力,促進鄉村地區經濟持續性增長并反作用于鄉村振興。
1 紅色文化概述
紅色文化具有深刻的內涵,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發揮著價值引領和方向保證的作用。同時,紅色文化資源是紅色物質文化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的統一體,與鄉村旅游之間有著內在聯系,找準紅色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之間的最佳鏈接點,不僅能夠賡續紅色文化血脈,還能推動鄉村振興穩步向前。
1.1 紅色文化的內涵
紅色文化是由革命精神發展出來的,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通過革命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一種獨特文化;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內容所創造出的一種先進文化。紅色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追求,在新時代仍然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引領社會進步,保證前進方向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紅色文化的作用
1.2.1 價值引領。每一個社會,都需要正確的價值去引領,在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價值。鄉村振興視角下的鄉村旅游,不能缺少正確的價值觀的引領,經受過歷史洗禮的紅色文化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紅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撐,更是推進偉大事業的動力之源,且具有鮮明的政治標識,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要堅持紅色文化的政治導向作用,用正確的價值引領紅色文化旅游事業,發揮好紅色文化價值引領的能動作用。
1.2.2 方向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上曾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正確前進方向,多次強調要沿著正確方向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沿著正確方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紅色文化是一種先進的永不過時的文化,面對復雜的環境,紅色文化給予人們定力和方向。由此可見,在發展和振興的過程中,要始終沿著紅色文化所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確保建設方向永不偏航,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旅游事業。
1.3 紅色文化資源的含義及分類
紅色文化資源是物質文化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的統一體,它留下了一座座偉大而又絢麗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豐碑。物質文化資源包括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奮斗的歲月中形成的遺物、遺址、紀念館、故居、書籍等承載紅色精神的實物模式,如鄧寶珊將軍紀念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會寧紅軍會師舊址等;精神文化資源包括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夠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高尚品格和優良作風以及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紅色革命文化,如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正確的理論、方針、政策等。
甘肅是紅色文化資源大省,據統計,甘肅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蘇區”地區,包括隴東、隴南、隴中、甘南、張掖等地。據統計,全省已建成A級紅色旅游景區14處,其中4A級景區8處,3A級景區6處[3]。甘肅的紅色文化資源種類繁多,內涵豐富,要將甘肅的紅色文化資源同旅游產業相結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揮其作用。
1.4 紅色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之間的聯系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成為人們消遣娛樂的一大選擇,其中,“紅色文化+鄉村旅游”新興的旅游模式也逐步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紅色文化資源真實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百年奮斗史中取得一系列勝利,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價值,能為人們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要以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讓紅色文化“活”起來,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不竭的動力。紅色文化資源的潛力是無限的,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鄉村發展建設全局中,不僅能實現振興鄉村的目的,還能在這一進程中對紅色文化的探索達到更深層次。這是賡續紅色文化血脈的必然選擇,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有益探索。
2 紅色文化資源助力鄉村旅游發展的價值
中國的紅色革命是從鄉村走出來的,紅色文化又是在鄉村這片土壤中孕育出來的,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應發揮其自身優勢反哺鄉村。
2.1 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紅色文化資源具備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促進二者的融合發展,能有效助力甘肅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價值,這對于推動鄉村地區的鄉風文明建設,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道德修養和價值情操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黨的方針和政策,挖掘其中的內涵,能有效推進鄉村治理的能力和手段,加快實現鄉村振興。
2.2 發展當地經濟的重要手段
對于紅色文化精神的感悟,不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而更要強調“走出去”,即“親身體驗”。近年來,甘肅多地的紅色旅游景點,如兩當兵變紀念館、臘子口戰役遺址、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等都迎來了不少研學隊伍及游客。且近年來的游客更喜歡將自己置身于山水間,感受田園風光,在鄉村地區發展紅色文化旅游,游客在旅行過程中進行消費,能夠促進農民增收,帶動當地經濟增長。鄉村旅游已經逐步成為發展當地經濟的重要手段。
2.3 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路徑
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的結合,不僅有助于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還有助于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要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現狀,既要做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者和傳承者,又要做紅色文化資源的創新者和發展者[4]。做紅色文化的保護者和傳承者,要把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結合起來,實現合理開發和科學保護,要不斷加強對紅色歷史的研究,發掘其深刻內涵,講好紅色文化故事,確保紅色文化永不褪色。做紅色文化的創新者和發展者,要將紅色文化資源與時代特征相結合,要時刻注重社會環境的變化,因地制宜,確保紅色文化始終弘揚主旋律,在這一過程中,要將紅色文化包裝起來,但不能過度或扭曲地將其包裝,避免形式化和低俗化,要采取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使其傳播形式多元化和廣泛化,充分彰顯紅色文化資源的時代價值。
2.4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5]”這是歷史性的勝利,但在取得如此輝煌成績的同時,還應該秉持問題意識,警惕返貧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在后續發展中應不斷創新發展形勢,將返貧問題扼殺在搖籃中,讓返貧成為過去式。紅色文化鄉村旅游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方式,通過紅色旅游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同時,將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相結合,不僅能對群眾進行思想教育,提升其思想和道德水準,還能在滿足廣大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的同時,推動鄉村文化繁榮發展,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注入持續性的動力。
3 鄉村振興背景下甘肅紅色文化旅游發展的困境
近年來,基于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的紅色旅游、紅色教育、紅色研學等活動蓬勃發展,但整體來看,還存在著一些現實問題亟待解決。
3.1 紅色文化資源碎片化,空間聯系不足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各地都積極響應號召,但只有身臨其境,真正到達那個地方,才能更深刻地感悟紅色精神。近年來,來甘肅旅游的游客,更傾向于選擇紅色文化旅游路線,從隴南到天水,從天水到會寧,從會寧到蘭州再到甘南,只要是有紅色文化印記的地方,都是人們咨詢的熱點。但甘肅深居西北內陸,東西蜿蜒1 600余km,這就導致各個紅色文化景點之間的距離過長,如隴南兩當縣兵變紀念館至天水鄧寶珊將軍紀念館駕車需行駛3 h,又如從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至會寧紅軍會師舊址駕車需4 h。這是基于自駕旅游的情況,若要坐公共交通去往這些景點,并沒有直達車,且中途需要經歷無數次轉車。且甘肅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這導致甘肅的交通不便,山路多且駕駛難度大。由于各縣區的地理位置較為分散,景點與景點之間的相互距離比較長,景區之間相互獨立,這就導致了景區之間的空間聯系性不足。
3.2 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
甘肅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價值,但其開發和利用程度卻明顯不深。
首先,很多地方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程度不深,開發利用程度低,多數紅色文化資源以靜態陳列展覽為主,未將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刻內涵與當地的動態發展相結合,且大部分紅色文化鄉村旅游僅限于觀看博物館陳列或是文字記述,對于革命歷史的意義闡述僅浮于文字表面,未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因此在展示過程中難以觸動游客。其次,紅色文化在融入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沒有做到高度融合,兩者往往呈現出割裂狀態,關注的主體更多為鄉村旅游,而忽視了紅色文化內涵的融入。最后,部分鄉村地區在開展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受制于地區、政策支持、宏觀規劃、品牌建設不足等問題,尚未形成區域性名片,未能成為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的首要選擇。
3.3 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的政策導向性不足
首先,旅游業涉及的內容廣泛,主要包括游客的吃、穿、住、行、娛樂等方面,然而甘肅地區的旅游發展結構并不完善,目前提供的服務雖然能夠滿足需求,但距離高質量的服務還有一定差距,而這些方面少不了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其次,甘肅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的省份,在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并未體現出多民族的特點,各地的紅色文化旅游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特點。最后,開發與保護向來是一對矛盾,如何在合理開發鄉村旅游資源與紅色文化資源的同時保護鄉村的生態環境和紅色文化的底色,這是決定紅色文化鄉村旅游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6]。且由于農村地區,大部分村民的受教育水平較低,村民極其容易因為獲得短期的經濟效益而過度開發當地資源。
3.4 紅色文化旅游產業創新性不足
紅色文化鄉村旅游之所以能夠吸引大量城市游客,主要是由于能夠遠離城市喧囂,將自己置身于美麗的鄉村,在此感悟紅色精神。但在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鄉村旅游產業的過程中,部分紅色文化景點的開發和利用仍處于初級狀態,并未轉化成優勢,周邊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并不完善。同時,紅色文化資源及其相關旅游業融合程度低。甘肅的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但在相關景點,銷售無關產品的攤位占據了絕大多數,卻鮮少見到能夠展現紅色文化精神的文創產品及其相關產業,產業發展模式陳舊,經濟發展動力不足。
3.5 宣傳力度小、方式單一
世界著名旅行雜志《孤獨星球》將甘肅評為亞洲最佳旅行目的地的第一名,這就說明甘肅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但由于甘肅深居西北內陸地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外界對甘肅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需要騎著駱駝去上學”,這顯然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到位。甘肅的隴南、天水、甘南、慶陽等地,不僅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同時還氣候宜人,風景秀麗,旅游價值也十分豐富,但是當地并未將這種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此外,當地對于紅色文化資源和鄉村旅游產業相結合的宣傳力度不充足,且宣傳形式單一,缺少現代技術及流量的支持,這就導致宣傳的受眾群體小,游客的體驗感和參與感不足。
4 鄉村振興背景下甘肅紅色文化旅游發展的對策
甘肅的紅色文化資源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了諸多可能。能否利用好以及如何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關系著鄉村振興的興衰成敗。
4.1 整合碎片化資源,加強空間聯系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甘肅紅色文化旅游如何發展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
首先,要將甘肅內部碎片化的紅色文化資源整體化,統一規劃安排,建設優質的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的旅游路線。例如,合并交通,具體來講就是把甘肅境內的紅色文化景點串聯起來,將點連接成線,再由線連接成面。在此基礎上,可以打造紅色文化專列,加設往來景點之間的車輛班次等,方便游客出行時規劃路線,減少轉車乘車次數,使得游客有一個更好的體驗感。
其次,在沿途開展一系列參觀、瞻仰、學習及“穿紅軍衣、吃紅軍飯、走紅軍路、住特色民宿”等實踐活動,有效將黨史教育與紅色旅游結合起來,全面打響“紅色旅學之路”和與鄉村振興之旅相融合的甘肅紅色旅游路線品牌[7]。最后,要加強甘肅地區與周邊省份的區域合作,將甘肅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產業推入市場,如陜西、寧夏等。在合作中學習和借鑒經驗,相互交流與學習對旅游業的規劃與布局,與周邊省市達成互利共贏。
4.2 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加強品牌建設
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說:“紅色資源、紅色傳統、紅色基因是我省的寶貴財富。要進一步加大紅色文化的挖掘、保護和開發力度,并與文化旅游產業有機結合,變資源優勢為文化軟實力和經濟增長點,遍植文旅之花于這片紅色土地,汲取革命營養,繁育紅色碩果,著力將甘肅打造成為紅色文化傳播的圣地、紅色旅游發展的熱土。”
首先,要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分類和整合,針對不同的紅色文化資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整理、開發和利用,以便于游客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針對性的查閱和了解,運用多種維度感悟紅色精神的真諦,提升旅學之路的體驗感。
其次,拓展紅色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產業相結合的路徑。甘肅是一個多民族省份,當地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的類型和特色,結合當地的民族特色,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主題餐廳、紅色文化主題酒店、紅色體驗館等地的建設,還可以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演講、話劇表演、紅色文化詩歌吟唱朗誦比賽等,提升游客的參與感,能夠在這些活動中對紅色文化精神有更深層次的感悟和理解。
最后,多方合力,加強品牌建設。通過重大紀念日宣傳好紅色文化品牌,或依托互聯網等現代技術,講好“甘肅紅色文化故事”,提升甘肅紅色文化資源的知名度,打造好區域性名片。
4.3 政府主導,統籌謀劃旅游業發展全局
首先,政府在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起到引導和規劃作用。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和計劃來引導鄉村旅游發展的方向。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短期或長期旅游發展規劃,短期以2年或3年為目標,長期以5年甚至10年為目標,明確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政府還應該制定相關規定,確保資源的合理開發,應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為相關產業投入相應的人力或財力支持,從而確保鄉村旅游業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同時,政府要加強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住宿、餐飲等服務設施,包括景區的衛生條件等,給游客干凈舒適的旅游環境,以此提升游客的體驗和舒適度,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旅游。
其次,政府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起到監管和服務的作用。政府相關部門可以成立旅游監管機構,負責監督和管理旅游業的運營,還可設立旅游投訴處理機制,專門負責處理游客糾紛事件,要讓游客求助有望,投訴有門。同時,政府要加強旅游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制定相應的獎勵與處罰機制,提高景區服務質量,避免“坑外地游客”“故意提價”等惡劣行為,避免給甘肅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的優質名片染上污點。
再次,政府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起到開發和擴大市場的作用。政府可以利用官方媒體和賬戶,積極宣傳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和景點,以此來吸引游客。同時,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同當地企業合作,對這些企業進行政策支持和相關優惠政策,吸引企業為紅色文化鄉村旅游投資,與企業合作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這樣不僅能擴大知名度,還能創造經濟收益,達到雙贏目的。除此之外,當地政府部門還可以同周邊市區或者省市進行積極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學習,打造聯名品牌,以此助推兩地旅游業的發展。
最后,政府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起到保護和傳承紅色文化的作用,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對紅色歷史遺產的保護,保護好傳承紅色文化的載體。具體來說,對于紅色歷史遺跡的保護,政府應設立專門款項,定期檢查和修復。對于紅色文化書籍等,可以對其進行謄抄,將其保護起來以免丟失或損壞。對于紅色文化精神,政府部門可以定期開展學習紅色文化知識等活動,設立獎項,且這個活動應擴大范圍,不僅是在公職人員等小范圍內進行,還應吸引廣大民眾積極參與。比如,可以開展“流動性”紅色文化上街活動,重點在于流動性,以流動性調動廣大民眾的獵奇心理。同時,舉辦的活動要多種多樣,設立的獎項和獎品也要種類豐富,不能一成不變,以此來提升廣大民眾自覺學習紅色文化知識的積極性。
4.4 創新紅色文化,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這句話是對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的最好告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將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軟實力和經濟增長點,然而目前現有的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的模式,大都依靠開發有限的紅色文化資源以及自然資源,而這種做法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未來的旅游發展新模式要更加注重創新,尤其是文化創新,而對于創新紅色文化且與鄉村旅游相結合,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要將紅色文化創新好,融合好,又不失其本意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首先,創新發展形式要凸顯特色,要著眼于“鄉村產業興旺”,找準紅色旅游與村落田園之間的最佳鏈接點,秉持能融盡融理念[9],創新發展形式。甘肅不僅是一個紅色文化資源大省,更是一個“非遺”大省,近年來,人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逐漸重視起來,應抓住這個機遇,可以借此打造“非遺傳承與保護”+“紅色文化旅游”+“鄉村振興”三者融合的發展模式,將了解非遺產品,體驗非遺制作,學習非遺保護的知識等活動融入紅色文化旅游中,以此來實現鄉村振興的目的。同時,還可將紅色基因與非遺傳承融入當地的民宿經營中,打造“非遺”+“民宿”的模式,以此來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例如,可以將具有甘肅特色的剪紙、皮影戲、戲曲等元素融入當地住宿中,可以學習西安的“兵馬俑酒店”。當地民宿酒店也可以開展非遺傳承挑戰活動,將非遺制作過程在民宿中展示給游客,同時讓游客進行學習和展示,如,讓游客學習蘭州拉面、剪紙、唱戲等,通過學習后自己展示,挑戰成功可以給游客減免住宿費,或是送早餐券,以此來吸引游客。
其次,創新發展要關注本質,不能丟失其根本。現存有很多打著紅色文化旗號的餐飲店,但究其根本,只是名字和裝修與紅色文化有關。要想將紅色文化融入餐飲業中,還要深挖當地紅色文化的內涵,不能只見其形,不見其義。例如,可以在店內布置以年份為線索的紅色文化知識闖關答題活動,每天隨機定年份,獎品可以贈送滿減卷或者菜品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客人的黏性,還能激發群眾學習紅色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同時,服務員可以在客人用餐期間,講一些能體現紅色文化精神的紅色小故事,讓人們體會到美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最后,創新發展要靈活多樣。紅色文化的創新,單憑一個人是難以做到的,在紅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要集思廣益,聽取群眾意見,要讓所有對此有想法的人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但優秀的想法不能僅僅紙上談兵,要將理論同實踐先后結合,并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要有問題意識,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形成更正確的理論。
4.5 豐富宣傳形式,擴大景區知名度
近年來,多媒體的迅速發展充實了人們的休閑時光,人們對于甘肅的印象雖有變化,但固有的印象短時期內仍難以根除。甘肅是紅色文化的沃土,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當地的官方賬號要利用好網絡媒體時代,做好宣傳。當地的政府應在這一方面提供支持,加大各種形式的宣傳力度,如抖音、微博、公眾號、網頁宣傳等,以此來打破人們對于甘肅的刻板印象,同時吸引游客。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10]”將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351jx6nVOythjnMnkWVawxRysx5jtuWMsXMFhoX9xmc=產業相結合,在發展鄉村經濟的同時傳承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最終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參考文獻
[1] 李家苗,涂雨晴.綠色發展理念視域下鄉村振興路徑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2(3):19-21.
[2] 朱繼東.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前進方向[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7(10):41-43.
[3] 陳衛中.深耕紅色沃土 助力富民興隴[N].甘肅日報,2021-05-19(010).
[4] 程小強.紅色基因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J].人民論壇,2021(1):106-108.
[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14):4-14.
[6] 葉麗.論紅色旅游助推鄉村振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旅游縱覽,2023(20):150-152.
[7] 張櫟.紅色旅游賦能鄉村振興[N].甘肅經濟日報,2021-06-08(002)
[8] 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J/OL].求是,2021(10)[2023-03-17].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5/15/c_1127446859.htm.
[9] 崔洋洋,馬文杉,王宏德.承德地域紅色文化資源助力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2(23):63-65.
[10] 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J].求是,2021(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