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數字引江濟淮,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標準規范編制
0 引言
在大型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構建科學、合理的標準規范體系,為整個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提供便利,可以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的質量[1]。由于水利行業的特殊性,其信息化建設涉及的內容、維度等比其他行業更為繁多,各維度的規范體系之間還會存在一定的關聯性[2],為避免各項規章制度和標準規范不成體系、層次不清、邊界不明等問題[3],更好地滿足管理部門在建設管理、運營管理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同時為水利信息化項目在建設維護、信息資源共享、應用系統開發等方面統一技術標準,構建合理的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至關重要。
引江濟淮工程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是在建跨流域、跨區域的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和綜合利用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標志性工程。數字引江濟淮工程緊緊圍繞水資源調配、航運調度、生態保護三個核心業務,開展立體感知、網絡傳輸、數據資源、應用支撐、業務應用以及標準規范體系、安全保障體系、運維保障體系等內容建設[4]。標準規范體系是數字引江濟淮工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過程重要參考依據,本文對數字引江濟淮工程標準規范體系進行研究并實踐,為同類水利工程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1 編制原則
構建科學、合理的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是數字引江濟淮工程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一環。結合引江濟淮工程實際情況,遵循統一規劃、邊界清晰,貫徹行標、實事求是,充分論證、便于操作,協同合作、動態更新的原則進行編制。
1.1 統一規劃、邊界清晰
以《數字引江濟淮頂層規劃設計》《數字引江濟淮工程(一期)實施方案》等頂層規劃、實施方案為指導,統一規劃、統籌考慮引江濟淮工程信息化現狀以及引江濟淮工程建設管理、運營管理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分層分類制定規章制度和標準規范,提出清晰的邊界,指導實踐[5]。
1.2 貫徹行標、實事求是
優先貫徹執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有國家標準采用國家標準,無國家標準采用行業標準[6]。針對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未明確的內容,結合數字引江濟淮工程的具體實際情況,借鑒引江濟淮工程內部已有規范、指導性技術文件等補充編制符合要求的技術規范。
1.3 充分論證、便于操作
在規范體系編制過程中充分聽取各方意見,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專家及相關單位應參與論證,滿足數字引江濟淮工程建設、運營和管理需要,內容應言簡意賅,方便培訓實施。
1.4 協同合作、動態更新
在規范體系的編制過程中,管理部門和各信息化工程承建單位協同合作,互相配合。規范體系應動態可調、持續改進,結合工程實際,做到能落地實施。
2 編制要素
2.1 規章制度類
(1)信息化項目管理要素主要包括:立項采購、項目實施、項目驗收、網絡安全、驗收管理、考核監督等方面,目標是提升引江濟淮工程信息化項目管理能力。
(2)信息化標準化管理要素主要包括:標準的提出、制定、實施、宣貫及動態維護等方面,目標是優化引江濟淮工程信息化項目標準化流程。
(3)應急管理要素主要包括:預防與預警機制、應急響應程序、后期處置和應急保障等方面,目標是提升信息系統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4)災備管理要素主要包括:工作職責與分工、數據備份管理、備份介質管理、數據恢復管理和備份恢復測試管理以及評價與考核等方面,目標是加強數據的備份和災備恢復管理能力,提升信息系統穩定性。
(5)網信安全管理要素主要包括:管理要求和安全物理環境、安全通信網絡、終端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檢查考核機制等技術工作,目標是提高引江濟淮工程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防御能力。
(6)數據資源共享交換管理要素主要包括:數據資源共享范圍、共享原則、共享分類、目錄編制及維護、匯集更新、共享交換方式、共享交換流程、數據使用及數據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規定。
2.2 數據資源類
(1)自動監測數據采集要素主要包括:系統結構、數據采集頻次、采集項目、性能要求、通訊方式、通訊協議等方面。對業務系統包括水文水量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安全監測系統和運行狀態監測等數據采集,建立監測數據采集的標準化流程,目標是提高數據采集效率,提升業務系統應用能力。
(2)空間地理信息數據要素包括:影像數據、高程數據、電子地圖數據等空間地理信息的生產、使用、管理等,對數據的成果要求做出規定,目標是實現各類空間地理信息的生產、使用、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優化數據生產流程,提升數據生產和治理能力。
(3)數據資源編碼及數據庫建設要素主要包括:數據庫表結構及標識符、編碼規則等內容,對水利、航運數據資源數據庫構建以及與其相關的數據訪問規范,目標實現統一引江濟淮工程數據庫建設技術流程,提升數據庫兼容性和可讀性。
(4)數據質量控制要素主要包括:數據質量評價、質量控制業務流程、公用數據質量規則和水利航運業務系統(水文、水質、泵閘站自動化、航運和工程安全監測等方面)質量管理等方面,目標是實現數據質量處理流程的標準化,從而達到提高引江濟淮工程數據資源整體質量,服務后續業務應用的目的。
2.3 系統開發類
(1)應用系統開發要素主要包括:軟件開發流程、應用編程、數據庫編碼、應用安全開發、WEB編碼和系統測試等方面,目標是建立系統開發各階段的標準化流程,提升系統整體規范性和可擴展性。
(2)公用組件接口要素主要包括:接口服務描述、接口服務要求、接口日志等方面,目標是對接口技術規范進行規定,實現接口標準化,提升接口開發效率。
(3)應用系統界面設計要素主要包括:設計指南、中臺/系統設計、門戶設計、移動端設計和可視化(大屏)設計等方面,目標是標準統一界面風格,實現界面設計標準化,提高開發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4)信息系統集成要素主要包括:應用集成、集成門戶技術框架等方面,目標是優化系統集成流程,提高各系統的集成接入效率。
2.4 系統運維類
(1)數據資源管理平臺運行維護要素主要包括:巡檢內容、巡檢流程、異常處理和常見問題等方面,對運行維護詳細工作內容明確,制定標準化巡檢流程,目標是提升平臺運行維護的效率。
(2)信息系統運行維護要素主要包括:用戶管理、故障管理、問題管理、巡檢管理、備份及日志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方面,建立信息系統運行維護的機制,目標是提升系統運行效率,減輕故障帶來的不利影響。
(3)設備巡檢與維護要素主要包括:基礎運維管理、巡檢維護、應急管理等方面,對設備巡檢維護具體工作流程體系建立,保障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目標是提升設備巡檢工作效率。
(4)機房運行維護要素主要包括:出入、機房設備、值班、運維、文檔、安全、保密、環境衛生、消防和應急等方面,建立機房的運行維護標準流程,目標是保障機房的安全穩定運行。
2.5 網絡安全類
(1)網絡安全設備配置要素主要包括:網絡設備、安全設備的日常配置等方面,對網絡和安全設備從權限、配置方式、可用性保障、故障處理等方面進行配置進行規定,目標是實現減少或清除網絡攻擊隱患目標,優化網絡安全環境,提升網絡安全的防護能力。
(2)等級保護工作要素主要包括:等級保護測評活動的定級、備案、測評、整改幾個階段,通過該規范實現測評各個階段的人員協調、資源調用、成果管理等各項工作規范化,目標是優化整體等級保護測評實施流程,提升等級保護測評實施效率與質量。
(3)信息安全保密要素主要包括:數據加密傳輸、加密存儲、訪問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對網絡安全保密制定具體要求,目標是優化整體保密工作結構,提高保密工作實際效果。
3 編制應用
3.1 標準規范類別
根據標準規范體系編制原則及要素識別,在體系框架的基礎上,形成1套規章制度、4類技術標準規范,6項具體編制規章制度,15項技術標準規范,體系如圖1所示。
3.2 標準規范編制
在標準規范體系框架的基礎上,根據標準規范的類別,按照起草、征求意見、送審、審查、報批、標準發布及公開流程進行編制,同時按照急用先行原則,分步實施,規章制度類在2021年12月完成編制,技術標準規范在2022年3月完成編制,流程如圖2所示。
標準規范體系在數字引江濟淮(一期)工程建設過程中,作為最先完成的關鍵內容,被列為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要的參考依據之一,在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發揮出了具體的作用。
在規章制度、系統開發類技術標準等方面,統籌規劃系統建設過程中的各種資源,有效地將信息采集系統、網絡傳輸系統、計算機網絡及網絡安全系統、數據資源管理平臺、應用支撐平臺、業務應用系統等的硬件和軟件集成為具有優良性價比和高度協調一致的有機整體。
在數據資源類技術標準方面,數據資源整合完成包括基礎數據5大類、監測信息5大類、企業管理信息4大類、建設管理信息2大類、業務管理信息4大類、地理空間信息7大類、外部共享信息5大類,316個數據資源目錄的編制,并基于數據資源目錄管理4.55億的數據資產信息。
在網絡安全類技術標準方面,指導完成數字引江濟淮調度中心和8大樞紐網絡拓撲設置和網絡IP規劃,橫向分區、縱向分層打通控制網、業務網,數字引江濟淮系統通過等保三級測評。
在系統運維類技術標準方面,2022年12月引江濟淮工程順利實現試通水試通航,2023年9月數字引江濟淮(一期)工程順利通過試運行上線驗收,在試運行期間,運行人員參照運維規程進行管理,保障系統平穩高效運行。
4 結語
數字引江濟淮(一期)工程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是針對該工程項目的信息化建設而編制的一系列技術、管理和服務規范。這些規范旨在確保工程建設和運營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保障工程信息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及時性,以及提高工程建設的效率和質量。
在編制發布后,隨著組織的優化調整、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工程實踐的深入,會有新的需求和挑戰,特別是標準規范體系更新應考慮以下因素:
(1)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會有新的技術和應用出現,如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進一步提升工程信息化水平,在更新規范時需要考慮如何整合新技術。
(2)隨著工程建設的推進,用戶的需求可能會發生變化,例如對數智感知、遠程集控、智能巡檢、智慧調度等方面的需求增加,規范體系需要不斷調整以滿足這些變化的需求。
(3)信息安全關系到工程本身的安全和效率,還涉及到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更新應重點關注加強數據保護機制、提升系統安全防護能力、完善安全管理流程以及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等方面。
(4)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會有所變動,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也在不斷地更新完善。因此,規范體系需要與時俱進,符合最新的法律法規要求。
(5)在工程實踐中,會積累大量的經驗教訓。通過總結這些經驗,可以在更新規范時提出更加切合實際的建議和改進措施。
總之,數字引江濟淮(一期)工程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的更新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根據技術發展、用戶需求、安全要求、法規政策等因素進行調整和完善。通過不斷更新,可以確保規范體系始終處于一個實用、先進、有效的狀態,為工程建設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