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里,有一件文物,看似不起眼,卻很重要,這件漢代織錦護臂,是國家一級文物,出土于1995年10月。當時,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的一處古墓中考察,發現了該織錦護臂。在此之前,考古人員在尼雅遺址發掘了幾個月。他們挖開8號墓,發現這是一個東漢末期的二人合葬墓,墓主人身上穿著的衣物保存尚完整,其中一具尸體的右臂上綁著一個色彩鮮艷的織錦護臂,上面有文字。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中國古代的占星語,一般認為,這是古代先民觀察五大行星運行變化而歸納總結出來的。古代的“五星”指的是辰星、太白、熒惑、歲星和鎮星,分別對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皷|方”是中國古代星占術中特定的天穹位置,在古代,“中國”一般指的是黃河中下游的以關中和中原為核心的區域。
在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的《天官書》中,有不少關于“五星”的論述。其中有:“五星分天之中,積于東方,中國利;積于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p>
五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時間不同,五星聚合一處的天象非常罕見,因此在古代被賦予重大的意義,常被認為是象征有重大事情發生,比如改朝換代,新王朝新氣象等。《史記·天官書》記載:“漢之興,五星聚于東井。”這是說,漢代興起的那一年,五星聚合在東井(東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這是新王朝取代舊王朝時,出現的天象。根據五星出現的星象意義,“五星出東方”對“中國”是很利好的。
這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是迄今為止在新疆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帶有“中國”字樣的文物。這也是這件文物最重要的價值,這說明至晚在東漢時期,新疆地區就深受中原王朝影響。
這種織錦護臂,一般是射箭時所用,也叫射褠(射鞲),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射手的臂膀,同時,幫助穩定弓箭,提高射擊的準確性。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所用的織錦,色彩絢爛,其上的圖案設計精巧,由云氣、瑞獸、吉祥語和星紋等組成。在祥瑞云氣紋樣間,有序地織出了鳳凰、鸞鳥、麒麟和白虎等瑞獸的圖案,并依次織出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吉祥小篆文字,及由圓圈紋表現的星紋。小篆文字被巧妙地安排在吉祥的云紋和祥瑞圖案之間,顯現出漢代織錦設計的匠心獨具。
這件織錦護臂的織造工藝很復雜,可以認為是漢代織錦制作的巔峰。經紡織考古專家鑒定,這件織錦是五重平紋經錦。漢代典型織錦基本都是經向顯花的,即經線用多種色,由經線織出花紋。這件織錦護臂用了青、赤、黃、白、綠五色絲線,對應著“五星”的吉祥語。據分析,這些顏色都是植物染料染成的。這件織錦的經線密度為220根/厘米,密度很大。這種多組經線織造顯花的時候,是將需要顯現顏色的經線提到表面,把不需要顯現顏色的經線壓在下面,所以錦看起來很厚實。
這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出土時,同一個墓葬里還出土了一件與其圖案風格完全相同的織錦制品。在發現伊始,考古人員就斷定它應當與“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使用了同一類錦料,或者是從同一匹錦料上裁剪下來的。
在之后研究織錦上的文字時,考古人員在文獻里找到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討南羌”兩段文字前后連續使用的史事資料。這樣,這兩件織錦上的文字,連起來可以讀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兩塊織錦連起來,其較為完整的圖案就可以復現出來。結合對史實的研究和對圖案的分析,一般認為,完整的文字應該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四夷服,單于降,與天無極。”意思是說,五星同時見于東方,利于中原王朝征討南羌的軍事行動,四夷都來臣服,單于也來投降,這樣,王朝的穩定和諧能夠持續,與天長久。
在西漢也有與此有關的史事。趙充國是西漢中期的名將,他在70多歲時出征西北,平定了羌人的叛亂。當時,他并沒有以武力為主要手段,而是對羌人實施了分化瓦解,安撫與打擊并行的策略,最后以屯田穩固了邊疆。他提出了屯田的十二大好處,對中國后世治理邊疆有很大貢獻。
在趙充國和當時的皇帝漢宣帝的來往信件中,出現過“五星出東方”的說法。當時漢宣帝催促他趕緊出戰,說:“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戰者兇。將軍急裝,因天時,誅不義,萬下必全,勿復有疑?!保ā稘h書·趙充國傳》)這話意思是:現在五星出現在東方,對中國大利,蠻夷將大敗。太白星出現在高處,帶兵深入敢于作戰的人吉利,不敢作戰的人有危險。將軍趕緊打點行裝,依靠天時,征討不義,一定會萬無一失,將軍不要再有疑慮。
“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這樣的語句,出現在皇帝給將軍的軍事命令中,說明當時五星信仰的興盛,官方都在推崇這種天象的寓意,并以此作為斷決大事的準則。有學者推斷,“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與《漢書·趙充國傳》所載的伐羌之戰有關。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羌人叛亂,漢宣帝派趙充國率領大軍出征。這件織錦護臂應該是漢軍出征西羌的重要物證。
從《漢書·趙充國傳》這段記載看,天象能影響軍事決策。對五星天象的絕對解釋權,肯定是出自官方,并且不允許隨意更改。所以,使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句吉祥語,并且將其織在錦上的行為,應當是出自官方,甚至是出自高級別的官方織造機構。
這件2000多年前的織錦能保存至今,沒有腐爛,得益于尼雅遺址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干燥的氣候使得該地區保存了不少古代紡織品。
尼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城邦,古稱精絕國,地處東西交通要道,戰略位置重要。當時尼雅的織錦一般來自中原,或者是饋贈品,或者是貿易品,因此非常珍貴,非權貴不得用。有學者認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是當時漢朝中央政府給予西域附屬小國王公貴族的賞賜。不管怎樣,這件織錦護臂出現在遠離中原的西域,證實了漢朝時期,中原就和西域有了深度的交流和融合。
漢代“鑿空”西域,構建了影響深遠的溝通中西的絲綢之路,絲路沿線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繁榮也可從此織錦窺見一斑。而這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也以其重大的歷史意義,成為國家文物局認定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
(責編:李玉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