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阜南不乏北方小城的“安貧樂道”之情懷,又頗具南方都市的開拓進取之魄力,勤則不匱,不僅成功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走上了富強之路,民生基礎建設的字典里更找不出“貧”字來。農村四好路,城鄉產業園,居民老舊小區換新貌……居家環境越來越舒適,百姓菜籃子、錢袋子越來越豐滿。
習近平總書記說:“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p>
民生工程填補了一個個物質空白的同時又找準了新的著力點——文化建設,落實居民精神層面的需求,傾力打造“城市閱讀空間”,搭建以“書籍”為導向的文化平臺。
書籍是培養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是城市精神世界的遠方。在手機文化盛行的時代,讓書籍搶占文化市場,走進大眾的視野,將文化送到居民身邊,正是阜南民生工程的新起點。
一座小城,無論是公園湖畔,還是城市綠地,或是“城芯”地帶,最好的地段和場所都留給了“閱讀空間”,星羅棋布于大街小巷的“閱讀空間”就像一顆顆“文化寶石”,鑲嵌在小城川流不息的脈絡里?!皶北宦≈氐匕嵘狭嗣裆笪枧_,阜南小城載著濃濃的書香駛向詩與遠方。
二
歐陽修“朝往暮歸,四時之景不同,樂亦窮也”,他樂于去醉翁亭飲酒;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樂在與世無爭地過著寧靜的鄉村生活。對比詩書大家,我乃蕓蕓眾生,卻樂在讀書,生活因閱讀而情趣萬千。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沐浴著四季書芳,一杯好茶,一本好書,一個閱讀的空間,構成日常生活最快樂的時光。
一個獨立的城市閱讀空間就是一座書的城堡,不僅建筑面積大,閱讀活動的空間廣,出版物種類更是繁多,包括圖書、報刊、音像電子、數字出版物等。其建筑風格與整體布局各具特色,有徽派建筑風格的公園圖書館,有鋼木結構的雅致讀書樓,有充滿詩意的文學藝術館,有地標性建筑現代文化宮,還有沉穩大氣的民營圖書大廈。
城市閱讀空間不僅向市民提供了舒適的閱讀場所和書籍,還提供一定效益的閱讀服務,定期開展一定質量的閱讀活動:讀書交流會、文化大講堂、親子閱讀體驗、節日主題活動等層出不窮。走進任何一個閱讀空間,都可以免費申請借閱卡,加入閱讀空間讀者群,隨時掌握書屋文化動態,調整個人讀書計劃,參與各類文化活動。
無論是個人讀書撰稿、溫習功課,還是家庭親子閱讀、學校讀書活動、公司員工培訓等,書屋都是絕佳的活動場所。書籍、座椅、舞臺、投影儀、會議室……設施一應俱全。城市閱讀空間成為周邊學校的閱讀基地、附近居民的休閑娛樂場所、學生課余的生活打卡地,帶給市民真正的文化熏陶與身心享受。
三
在阜南體育公園,有一座鋼木結構的復式小屋,掩映在云層似的綠蔭里,猶如山寨吊腳樓。斑駁的光影若隱若現地映照出一排文字“城市閱讀空間”。一腳跨進去,腳心似乎觸到母親鋪開的草席,踏實溫暖。一張張散發木質清香的書桌如親人般接納著風塵仆仆、如饑似渴、身心疲憊、或休閑娛樂、或天真快樂的閱讀者。
“我們是智慧搭檔,做公共文化服務我們是快樂的!”
閱讀空間的兩名管理員親如姐弟,姐姐王慧、弟弟王智共同守護著300多平方米的書屋,樓上樓下打理得井然有序。王慧已是一個孩子的母親,王智則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二人皆因熱愛而加入阜南公益崗。他們每天用心耕耘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迎來送往。借書還書、登記辦卡、活動策劃、布置會場,在細節上更是體貼入微:墻上貼上小文案,書架中間放置小標識,窗前擺上小盆景,許愿樹上掛滿小祝?!銇砼c不來,都是那么溫馨。
“阜陽市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2021長三角最美閱讀空間”“阜南玉泉學校閱讀基地”,一塊塊醒目的匾額,一個個溫馨的稱號引來無數驚贊回眸。體育廣場來往的人群紛紛駐足,捧起一本心愛的書,輕輕開啟塵封的心靈之窗。
書屋成為閱讀者眼前的一道風景,一束亮光,照亮了阜南這座小城最美的模樣。順著這道光,能看見幾千年來中外歷史的積淀,萬年前山川河流樹木森林里奔騰不息的生命……光的盡頭是一張書桌、一盞茶和走了又來的你我,彼此相逢,互相送上賞心悅目的一笑:我所能想象的你最美的樣子,就是你閱讀的模樣。
四
徘徊在阜南的大街小巷,總有意外的遇見讓人流連駐足,也許會聞到花香,或許是聽到一絲鳥鳴。但不出所料的是,在公園、林蔭道邊,或溫馨的街角,你可能會遇見一間透明的玻璃小屋。小屋內簡潔明亮,數十本書整齊地排列在透明的方格內。這是為擴展閱讀空間的范圍,特意在人流密集處安置的自助書屋,書架上有借閱碼自動開啟服務功能,拿出手機掃一掃,便可自行借閱或歸還書籍,省時、方便、貼心。自助書屋填補了城市閱讀空間輻射不到的盲區,將分布于不同區域的居民都巧妙地納入閱讀的圈子。
不經意偶遇書屋,一片詩情畫意撞入心扉,瞬間激活了記憶中的唐詩宋詞:“萬個長松覆短墻,碧流深處讀書房”“路轉溪頭忽見,舊時茅店社林邊”,歲月如此靜好。小小書屋帶給熱愛閱讀的人多少峰回路轉的喜悅與感動!
在農村,也遍布著許多類似的“農家書屋”,引領著鄉村的文化活動,發揮著閱讀空間的效能,積極探索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為弘揚“王家壩精神”,阜南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和王家壩鎮發揮資源優勢,在王家壩村農家書屋的基礎上,又建設出特色閱讀空間“紅色旅游書吧”。
書吧是一座精美的兩層建筑,一樓擺放本縣土特產,數字閱讀大屏里播放著蒙洼蓄洪區的發展之路及風土人情;二樓放置有政經、科技、文化、少兒等六類2000多冊書籍,同時增加黨史學習教育及本地作家有關淮河風情等方面的書籍,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提供了一個深度接觸淮河文化,聆聽淮河故事的閱讀空間。
五
旅游雜志《閱讀城市》里說,閱讀一個城市,就要訪問城市靈魂的顯現者——本地建筑師設計的建筑。我想若要閱讀阜南這座城,最好的切入點非“城市閱讀空間”莫屬,它既是阜南文化建設的一處高地,更是阜南民生工程的顯現者。
阜南是一座文化之城,歷史底蘊深厚,名人典故層出不窮,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三國名將呂蒙。阜南王化乃富陂古城所在地,亦是呂蒙的出生地。呂蒙既是阜南的歷史名人,更是中國古代讀書的典范。據《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記載,呂蒙讀書“手不釋卷”,堅持不懈,最后成為主將,并且屢戰奇功。
阜南民生工程充分運用了這個深厚的文化資源,于縣城東南角臨水依勢建成一座阜南最大的城市公園,曰:富陂公園。將一個最美的老家獻給了呂蒙。
途經阜南富陂公園,立即被一片恢宏建筑牽住了視線,只見樓宇飛檐翹角,面西而立;徽派仿古建筑與曲徑小橋江南景色交相輝映,白墻黛瓦搭配朱紅的門窗,古典莊重。陪伴其左右的紅漆長廊遙相呼應,謂之閱書亭、覽書亭、觀書亭。走近正中主體建筑,迎面便與一幅對聯撞個滿懷:春滿潁淮翰墨飄香書綿繡,富陂古城呂蒙文化鑄千秋。
歷史的偶然回眸豐滿了一座城市的靈魂。呂蒙遇上富陂公園,理所當然的成為阜南的文化名片。2022年1月18日,隨著“富陂城市閱讀空間”的揭牌,這里成為我縣知名的文化地標,“富陂城市閱讀空間”幾個隸書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閱讀空間的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藏書3萬余冊,其中2萬多冊的外借讀物盡顯現代書屋的霸氣與豪爽。門口的人流量攝像頭記錄著閱讀人數,門前的書物消毒柜給讀者一份安心保障。室內的雕花門、影壁墻、水墨書畫等陳設古樸典雅。
富陂城市閱讀空間是阜南縣文旅體局近幾年繼體育公園閱讀空間之后,與皖新傳媒聯合打造的第4個城市閱讀空間,不僅設有圖書館常規建制,滿足讀者的借閱需求,還拓展了服務內容,新增了美術館、少兒益智科普館等,豐富了青少年讀者的審美認知與勇于探索科學的精神。
富陂城市閱讀空間將呂蒙與富陂古城生動地寫進了阜南的文化建設中,是阜南民生工程隆重獻給市民的一顆文化瑰寶。
六
阜南城市閱讀空間藏書之豐,決不遜色于古代藏書樓,堪稱“汗牛充棟”。對比古今書屋的到訪者與閱讀者,我腦海里不禁冒出一個稱謂:書生。并不由自主地腦補出古代那些或寄人籬下,或居于陋室,或流落異鄉的讀書人,他們不比功成名就的舉人,擁有自己的私人書房和豐富的藏書。
落魄的書生們唯有指望讀書出人頭地?!皶凶杂蓄伻缬?,書中自有黃金屋!”他們懷著無比謙恭的心和無限的熱情將命運寄托于苦讀;他們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苦中作樂、樂中含淚地讀著前程命運,直至苦盡甘來。即使一生不得志,他們仍然緊握書本,堅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從書中不斷獲取讀書人的自信與最后一絲尊嚴。
千年前的藏書樓,遠遠走過來一群又一群的書生,黃宗羲、萬斯同、袁枚,還有后來的黃生、孔乙己……他們輾轉而來,都想走進夢中的書屋,但能真正進入書屋的書生屈指可數。
天一閣是書生們最崇拜的一座古代著名的藏書樓。然而作為中國古代堂堂有名的天下第一藏書樓,豈是普通人所能入內的,即使一手創辦了書樓的范欽的后人們,也不得靠近半步,只能守著一屋子書抱憾終生!天一閣蒙著神秘的面紗,端著高冷的架子挺立在一眾書生們面前,也挺立在后人驚羨的目光中。真正敲開大門的只有黃宗羲、萬斯同、袁枚等數十位上得了中國文化史的人物。
可惜藏書驚人的藏書名樓,因固步自封登樓閱讀者寥寥無幾。書籍被束之高閣,淪為家族財富地位的象征。那時、那地、那書皆是孤獨的,藏書樓封存成一座記憶的城。
曾經走進天一閣的清代大詩人袁枚告誡前來借書的黃生:“書非借不能讀也。”深究下去,擁有私人書房的大詩人哪能體會到借書的心酸呢?借書讀不僅書讀得淺,借書的尷尬與蹭書讀的苦楚亦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不堪回首,更多的甚至借不到書。難怪會有“孔乙己”三番五次地偷書,被打成殘疾還辯解著“竊書不為偷”也。古代藏書樓遭遇浩劫是難免的了。據說天一閣的藏書幾乎被偷竊一空,守了數百年的藏書閣終是書去樓空,徒留百年遺憾與孤獨!帶著階級偏見與封建烙印的古代藏書樓注定是要獨自面對風雨,漸漸地走向沒落的。
多年以前我就癡迷于讀書,猶記得全城唯一的公共書店,整日人滿為患,所能容身的角落均被搶占一空,只能緊貼書架半懸著身子讀。最為無奈的是想讀的書往往找不到,昨天讀到一半的書今日卻在他人手中……正是讀書的大好年華,卻因囊中羞澀,不得不將讀到興趣正濃的書重置書架;偶爾借書來讀,囫圇吞棗的一遍沒啃完就被匆匆收回,幸運的話能在舊書攤淘到盜版繼續閱讀,那種竊喜沒齒難忘。
對比古代書生們,我算不算一個書生呢?如果是,也僅是一個現代書生吧!不然,我一尋常人家的女子,既非才高八斗,也非讀書妙齡,若在古代,也只有在不斷追問中弄清“世間書為何物”了。
皆為讀書人,古今讀書的心境卻如此不同。不同時代造就了不同的讀書境遇,書籍之于普通民眾的意義也大不相同。讀書這種高雅的享受也只在現代才真正屬于大眾,只要有那么一份閱讀情懷,都不會被辜負,上至國家圖書館,下有城市閱覽室,乃至眼前的城市閱讀空間皆都會放下傲慢與偏見,熱情擁抱每一位來訪的閱讀者。
城市閱讀空間對應的是民生,是以書籍為載體,以服務為宗旨,以傳承為目的的文化設施,是文化主流的新陣地。那琳瑯滿目的書籍是公益的、開放的,是屬于大眾共享的文化資源,是民生工程里的一束耀眼的光。
城市閱讀空間為阜南這座城市里熱愛讀書的人撐起了一片天空,點燃了一盞燭火,它溫情而執著地踐行著一個書屋的責任,它的大門向所有的讀書人永遠地敞開……
七
在芝加哥,有一個起核心作用的內城,當地人稱之為“圈”。如果文化建設是阜南的核心內城,那么城市閱讀空間則是那個核心圈,竭盡所能地把每個閱讀者都“圈”進文化的版圖。
不禁再次扣問,何為民生?
我將懷著怎樣的優越感和幸福感來回答?我是一個現代書生,一個精神的富翁,不僅享有美妙的閱讀空間,更享有足夠的閱讀自由。一切的閱讀活動全憑自己安排,只需一張借閱卡,便可成為這個城市里所有書屋的閱讀者。
何為民生,也許是浪漫出行里多了一個高雅行動:找一個書亭,或一間書屋,盡管走進去,把自己交給閱讀,交給時間。慢慢打開一本書,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人在塵埃里,心在云天外。
也許是盛夏的傍晚,坐標阜南圖書大廈,或斜倚窗前,或仰臥于轉角沙發,一盞清茶,幾許書香,聽三角琴千回百轉的低吟,慢慢沉入一份幽雅靜謐里。
是偶爾瞥見窗外背影錯落的香樟和搖曳著串串風鈴的楓楊,心中頓時泛起的濃濃暖意;是心莫名的柔軟中緩緩溢出的感動……民生更是那夜幕降臨時,書屋外的車來車往,人群熙攘之于書房內的燈火通明;是坐于書桌前捧書閱讀,忘記路人的行色匆匆,眸光中流瀉的淡定與從容。
不為柴米油鹽的閱讀是愉悅心靈的,詩意浪漫的。腹有詩書人高貴,讀人生,讀理想,讀未來,只是單純喜歡。給心靈尋一個驛站,給生活添一份精彩!于浮華的鬧市,覓一方快樂圣地,盡享一縷書香。
紛繁的生活中,城市閱讀空間引領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將一個個遠離書香的背影從繁華喧囂的現實世界引入古老而新奇的秘境,以它獨特的魅力豐盈著小城的人文積淀,如不滅的燈火照亮阜南這座城市的未來。
我怎能不心懷慈悲與感恩,去感受一束光帶來的溫暖,去感受一本書帶來的暢快,去感受一份環境帶來的愜意呢?讓一行行文字如甘霖盡情落入心田,如春風軟化內心的堅冰。
一書一世界,一城一情懷。
一縷書香喂養了阜南小城人們的精神世界,關乎到吃穿的民生工程優雅了,從容了,在很長的歲月里,我們放肆而乖張……
問君,可否共盡一杯良飲品瑯嬛,共此一襲書香伴清風?
責任編輯/張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