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就是茶馬古道滇西段上的一個重要物資集散地。在那個山高路遠地自偏的年代,茶葉促進了交通運輸、集市貿易、小工業作坊的發展。因為茶,昌寧被外界熟知,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原漢地的優秀文化也逐漸在昌寧生根發芽。
昌寧人世代愛山樂水,種茶制茶,所產的“昌寧紅”更是蜚聲中外,是全國唯一注冊認定的“千年茶鄉”。城市田園和蒼翠茶山早已成為昌寧的靚麗風景,昌寧茶葉以優秀的品質和穩定的產出支撐著昌寧縣的經濟發展,助推各族群眾脫貧致富。
春山茶共采
各族制茶忙
史書記載,昌寧有1600多年的種茶歷史,明朝洪武年間、景泰年間,昌寧所產之茶就曾作為貢品上奉朝廷。1953年,右甸勐廷人楊德忠開始試制紅茶,開啟了昌寧制茶工藝探索之路。后經一代代傳承改良,昌寧紅茶逐漸在云南的普洱茶里聲名鵲起,成為茶中翹楚、品牌擔當。1958年,昌寧紅茶廠成為生產“滇紅”的核心企業。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昌寧紅茶就已出口英國、蘇聯、波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5年,“昌寧紅茶”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目前,昌寧縣共有13個鄉鎮、101個村(社區)、1422個村民小組、18.4萬人種茶涉茶,現有茶園面積31.34萬畝,是全國首批四大優質茶葉基地縣。茶葉已經成為昌寧各族人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更是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春秋兩季是茶葉種植的黃金時節,以昌寧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茶企業會聘請科研院所專家到茶山茶地對茶農進行茶葉種植、茶園管理、鮮葉收購等相關理論知識培訓,通過提高茶農種植管理技術來把控茶葉品質和產量。技術提高了、品控把住了、產量增加了,茶葉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從2010年5.6元/公斤增長到13元/公斤。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助力少數民族地區增收,昌寧縣還依托昌寧紅茶業集團等龍頭企業的生態茶園管理模式,采取“片區劃分,專人負責”的方式,聘請建檔立卡戶為茶園管理人員和片區負責人,實現建檔立卡戶在家門口就業。同時,在招聘企業員工時,優先招聘建檔立卡人口和少數民族同胞,為他們提供職業發展空間,給昌寧的脫貧攻堅和群眾增收致富注入了新動能。
每年采茶季,茶山上人頭攢動,各族男女老少紛紛出動,從生長、采摘、制作到遠銷海外,制茶的每一道工序都離不開各族群眾辛勞的汗水和精誠的配合。昌寧人以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務實的態度,嚴把每一道質量安全關,才成就了一盞盞溫潤香甜的“琥珀金湯”,讓茶香潤澤了五湖四海。
茶馬貨南北
而今路愈寬
古老的右甸城是茶馬古道滇西段上一個重要的物資集散地,這里曾經馬鈴聲聲、人聲鼎沸,南來北往的馬幫絡繹不絕。瀾滄江上的“安瀾橋”就是昌寧右甸地區與現下關、昆明等地經貿往來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見證。彼時的昌寧茶便是借著這條古道貨通南北,帶動邊疆地區經貿發展,也將內地的茶文化、建筑文化、器物文化等傳播到了邊疆。
而今茶馬古道上早已人煙罕見,昌寧茶也在經濟市場洪流中幾經沉浮。近年來,昌寧依托“千年茶鄉”的資源優勢和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地緣優勢,暢通路網建設,大力招商引資。越來2e4b04a67bab29acf2231f5c391198d7越多的外地茶商入駐昌寧,帶來了先進的種茶制茶技術和茶葉營銷模式,改變了昌寧茶的生產方式,豐富了昌寧茶的銷售渠道,為昌寧各族群眾創造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2009年,昌寧引入昆明穩隆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著手打造昌寧紅品牌,以明星品牌帶動縣域茶業發展。2018年,穩隆茶葉更名為“云南昌寧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昌寧紅”成為縣域茶業品牌。通過探索建立“企業建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模式,昌寧縣采用公司定向收購鮮葉、標準化制茶、雇傭貧困戶務工、定期分紅等多種方式,帶動各族群眾發展壯大茶產業。2020年,全縣實現干茶總產量2.9萬噸、茶葉綜合產值38.8億元,有8戶茶葉企業年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
目前,昌寧茶已出口俄羅斯、法國、英國、新西蘭、馬來西亞、日本、德國等17個國家和地區,是昌寧縣的重要產業。外地人因茶知昌寧、來昌寧,本地人因茶開始走出深山、了解世界,交往、交流、交融在茶葉的采制銷運中悄悄發生著。
千眾過茶湯
茗香情意長
為了進一步提升茶文化內涵,增進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認同,昌寧縣依托縣域內豐富的茶資源優勢和發展優勢,建成“云南省茶文化創作基地縣”。自2013年以來,通過開展茶文化“四進”活動,在全縣40所中小學建設茶文化進校園示范點,多次組織開展茶藝茶道培訓,培訓中級茶藝師300余人,累計組織茶藝培訓1500余人次。
昌寧縣廣泛開展茶文化創作與挖掘,把古茶樹保護利用與弘揚茶文化結合起來,先后出版了《昌寧茶葉志》《昌寧古茶樹圖譜》《茶畫昌寧》等書籍,制作了《昌寧紅》《就想來昌寧》《紅茶飄香》等茶歌,還編撰了《昌寧茶文化進校園教程》用于開展茶文化進校園教學工作。
弘揚茶文化從娃娃抓起,昌寧縣組織開展少兒茶藝培訓,把歷史悠久、積淀深厚的中國茶文化融入到青少年教育中去,培養青少年對茶的興趣,讓青少年學習茶文化,體會飲茶精神,陶冶情操,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過茶事文化活動、茶藝茶技展示等,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傳承、發揚在一盞盞“琥珀金湯”中蕩漾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