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9月,楊天養作為選調生入職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木雙鎮政府。10月,受組織委派兼任木雙鎮木雙村黨總支書記助理,開啟了基層工作之旅,實現了從“他鄉人”到“故鄉人”的身份轉變。
自此,他以基層任職為“筆”,在“塑形、固實、鑄魂”上下功夫,譜寫了助力鄉村振興的青春故事。
初到木雙村,簡陋的辦公環境、泥濘的鄉間小路讓楊天養感到不適應。在與村支書入戶途中,凹凸不平的泥路使他舉步維艱,于是他向支書詢問道路是否全部硬化、村民出行是否便利。村支書無奈地嘆息,表示村里的基礎設施是一大難題,部分村民出行仍需走黃泥路。那一刻,楊天養心中涌起強烈的使命感,決心全力以赴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
說干就干,楊天養多次與村“兩委”、包村領導溝通,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同時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基礎設施項目。2023年,木雙村獲得沖口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圓勝片和新勝片公共照明項目,還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硬化了雙石組、大屋組等3條入戶道路。
“這小伙子確實很棒,自從他來了之后,村里的生活環境逐漸改善,大家的干勁也更足了。”村民感受村里的變化,發自肺腑對楊天養贊許道。
聽到這些淳樸村民內心深處的感激言語,楊天養更加堅定了為鄉村建設貢獻力量的決心。
在走訪300余戶村民后,楊天養發現村民大多依靠種植砂糖橘、養豬維持生計,務工增收途徑有限。于是,他萌生了發展六堡茶的想法。
在得到村支書肯定后,他與村“兩委”齊心協力,積極引入產業公司,與公司簽訂發展協議,建立聯農、帶農、富農機制,并在鎮政府的支持下建設祝國、大造、平朗茶園。
在入戶動員群眾時,部分村民擔憂種植效果不佳,楊天養耐心為他們講解六堡茶發展前景,并邀請縣、鎮農業部門為村民培訓種植技術。目前,村里已種植150多畝六堡茶,累計帶動58戶脫貧戶、監測戶務工,使群眾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針對留守老人和婦女增收途徑匱乏的問題,楊天養與村“兩委”干部逐戶摸排竹編產業情況,大力推行“村級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生產銷售模式,與旺甫鎮六堡茶竹編等企業合作,定期收購竹編產品。這一舉措累計帶動500多位留守老人、婦女從事竹編產業,人均月收入在500至2000元。
在與村里老人交談的過程中,楊天養得知了陳鴻翔先生的故事。陳鴻翔為清末進士,其家訓“孝、善、淳”一直對廣大村民有著極深的影響。
楊天養決定充分挖掘這一優秀傳統文化,依托“星級村黨組織”創建契機,推動設立“文明積分銀行”,鼓勵群眾參與村莊建設、志愿服務等活動,將“孝、善、淳”文化元素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2022年,木雙村累計進行積分兌換9次,開展捐資助學、慰問困難群眾活動18場次,受益群眾多達650人。木雙村黨總支也成功獲評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星級農村基層黨組織。
楊天養的駐村工作轉眼已滿2年,這段日子里有耕地老伯對天氣變化的抱怨,有種菜大娘對柴米油鹽的嘮叨,更有孤寡老人拿到過冬物資的感激……他從中懂得了扎根基層的真諦,待在群眾身邊、學習群眾語言、解決群眾困難,為鄉村振興交出了一份實實在在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