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團隊引領,而團隊共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路徑。金剛體育名師工作室立足區域教育實際和教師發展不同需求,將研修從群體向個體落地,全面提升區域體育教師團隊和個體的高質量融合發展。金剛體育名師工作室總結出“領融”的研修思路,凸顯榜樣引領的核心地位,充分激活團隊組織的匯融、隊伍建設的相融及方法路徑的通融。本文以自身發展為例,積極探索“領融”研修的真諦,探索教師專業成長之路徑。
關鍵詞:領融;研修;教師發展;教師研修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10-0054-03
《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指出,高質量教師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要全面提高教師培養、研訓質量,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依托校本研修,推進學校教師實踐創新,有助于促進學校體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體育團隊以集團各校區建設為平臺,以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各級各類豐富的研修活動為載體,積極構建集團教師研修體系,為集團教師專業均衡發展提供動力與保障,為高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與可能,實現“領融”式研修、區域性互助、特色化發展。
一、共研引領團隊體系匯融
在特定區域范圍內開展體育教師研修活動,推動不同小團隊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教育知識、技能、經驗、情感等方面的共享與融合,以提高整個區域的體育教育教學水平和團隊協作能力。
(一)拓展分層培養服務圈
按需培養是金剛體育名師工作室特色之一。工作室成員按工作年限分為四個發展時期,形成“同質圈際”,分別為:“三年—適應期”“五年—勝任期”“十年—提升期”“成熟之后—創新期”。依托分層培養計劃、師徒結對、聘請專家、共研課題等形式打造教師專業培養新范式。筆者曾出現動力不足、職業倦怠的現象,領銜人針對存在這一現象的圈際教師,采用分層的形式進行研討或競賽活動。例如,依托教研室,組織開展蘇州高新區體育教師優質課評比(中年組)活動,這一教學比賽要求四十周歲以上教師參加。筆者運用滑板車這一靈活多變的器材,設計了跨學科主題學習《小小快遞員y46kO0jswg5xx6wGTuqCjg==》一課,榮獲區一等獎,并代表高新區參加蘇州市體育教師優質課評比(中年組),榮獲第一名的好成績。這種按需培養也激活了中年教師深耕教學,砥礪前行的動力。
除此之外,針對相對薄弱的科研能力,邀請科研專家擔任導師,開展教學研究、科研活動、讀書分享等活動。目前金剛工作室為四個分區形成“異質圈際”,踐行研修,近三年參加各類活動達百余場。
(二)細織區域研修體系網
筆者參加金剛體育名師工作室的初衷,不僅想在團隊的引領下繼續成長,而且還肩負47名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筆者任職的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有四個校區,分別是科業校區、彭山校區、天佑校區和玉屏校區。四個校區中,科業校區體育教師17人,彭山校區體育教師14人,天佑校區體育教師13人、玉屏校區體育教師3人,集團將培養師德高尚、教學能力強、科研素養高、有教育特色、幫帶意愿大、有出色組織能力的專家型教師作為培養目標。教師通過“自薦—推舉—公示”的方式遴選各校區體育團隊領銜人,負責帶領一個校區的體育教育、教學及訓練工作,明確職責,發揮引領輻射作用。
圖1 教師成長框架迭代路徑圖
(三)架構迭代成長發展體
筆者在工作室的支持下,通過實際行動去嘗試、摸索和驗證自己的想法、方法或技能的迭代路徑,其價值點在于,通過實踐真正了解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進,自驅式地不斷調整和優化自身的成長路徑(圖1)。迭代路徑包括:一、實踐探索,表現為勇敢邁出第一步,嘗試新事物;二、方向初定,要求團體教師明確目標,初步選定成長方向;三、經驗沉淀,團隊成員積累經驗,奠定成長基石;四、多元評估,每位成員審視自我,調整策略以適應個人需求;五、最終順利進階,克服困難,實現成長的飛躍。在這一過程中,整個團隊建設以教師特色和個性成長為總體目標,以團隊協作為主要借力方式,以及時評價和階段增值評價為迭代動力,實現發展體內部成員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筆者帶領團隊的能力也大幅度提升。
二、共研引領隊伍建設相融
將每個校區的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和教學經驗進行整合,通過相互交流、學習和合作,提升整個集團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將各校區教師劃分成不同類型專題工作坊,如教學研究工作坊、管理隊伍工作坊、科研工作坊等,進行有效地整合和協作,促進體育教師個性的優質成長,共同推動區域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深入落實“N+1、3、5、10”培養機制
階段化目標在筆者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和計劃促進自身的成長和發展。在進入金剛體育名師工作室初,填寫個人意愿,工作室通過對教師的劃分以及個人意愿填寫,為團隊教師私人定制了“N+1、3、5、10”培養計劃。“N+1、3、5、10......”工程中,“N”代表班主任或行政管理,“1”代表一年站穩講臺,“3”代表三年成為學校學科骨干,“5”代表五年成為區級骨干,“10”代表十年成為區域名師。筆者為10年以上的人才培養,在培養計劃中,針對已取得蘇州市學科帶頭人的前提,制定詳細的培養方案,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各項培養活動得以執行,并對過程進行監督,確保培養質量。工作室定期對培養效果進行評估,收集反饋信息,以便對培養效果進行調整和優化。同時根據評估結果和反饋,不斷改進培養效果,以確保其適應性和有效性。這一培養機制包含逆向成長設計,并采用階梯賦能的驅動方式,促進教師目標性技能發展。
(二)智慧實施“領雁名師”培養計劃
在金剛體育名師工作室搭建的平臺上,筆者先后榮獲“江蘇省小學體育與健康優質課評比一等獎”“蘇州市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周氏德育獎勵金”等稱號,同時,充分發揮“名師”在教育教學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集團教師隊伍整體提升,積極踐行“領雁名師”培養計劃。
“領雁名師”培養,除了做好整體計劃,重視科學發展,凸顯教師的執教能力,更在名師教育理想、教育情懷、教育家精神方面予以關注。工作室在“領雁名師”的實施中,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骨干、傾斜薄弱”的原則。通過整體設計培訓工作,整合多樣的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模式,增強培訓效能,提高培訓質量并彰顯名師引領力。
(三)持續鞏固“復盤三角”培養成果
“復盤”是一種持續循環提升自身素養的思考方法,也是團隊凝聚并持續成長的壯大方式。在工作中,筆者及時回顧實踐流程、尋找優缺點、總結經驗教訓、尋找解決方案,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在工作室的引領下,筆者總結出運用復盤三角模型的“記錄-剖析-提煉”遞推搭建,定期開展反思復盤(圖2),從感性到理性,從教學到思想不斷進階。
基于復盤三角模型縱向結構,各校區也根據本校教育和教師“圈”“體”的團隊特點,在復盤上主動創新、形成各自特色。如,科業校區(圖3)活動復盤體系,增加了指揮和執行兩大橫向結構,其中指揮系統包括考核、評價及反饋,而執行系統包括實施、行動及落地三個方面。從反省、校正方向、行動,最終達成迭代前行,推動指揮系統到執行系統的知行合一。
再如,彭山校區制定了每月復盤記載表(表1),在月底對本月活動分別從梳理大事記、尋找改進事情、檢視推進情況、挖掘收獲、分析問題、錨定再出發點、預制下階段計劃線等七個方面進行復盤。
三、共研引領方式路徑通融
(一)打造教師研訓“服務器”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8年1月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在金剛體育名師工作室的“教研訓一體化”研修模式指導下,筆者圍繞課題及項目研究進行“服務器”打造,一方面服務于團隊項目的落地生根;另一方面服務于教師成長的蓄能拔節。
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成長即成果。在教學中遇到了問題便就有了課題。例如,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與區教研室聯合研究的江蘇省十四五重點課題《小學體育課中近視防控的睫狀肌訓練時值和頻次研究》,聚焦“運動干預視力”,通過自主教研、微教研、小教研、大教研、全體教研,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發現教學一般規律,解決教學中的真實問題(圖4)。即“發現問題——聚焦方向、形成課題——設計方案、制訂計劃——課例研究、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成果物化”四個操作性階段。在研究中要關注三個學術視野的理解和轉化:在教學中發現問題,聚焦方向——問題即課題;通過培訓、學習,引領教師積累素材,理清思路,在教研中進行研究,解決問題——行動即研究;通過研究解決問題,再把成果提升,進行輻射,進行第二輪培訓,整個過程都是在成長——成長即成果。
(二)擴展智慧資源“引流渠”
金剛體育名師工作室為成員搭建各種平臺,聘請學科教學、科研、管理和培訓專家,根據成員的發展規劃和專業情況,進一步明確引智的方向和目標。如,聘請體育運動學校田徑及體操教練作為技能導師,提升本校體育教師的運動技能;聘請資深特級教師,每月一次指導本校教師教學,為提升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傳經送寶;聘請省內教科研專家,圍繞本片區課題項目展開細致指導,提升體育教師的教科研綜合能力。
“引智”既是引入培訓智慧專家,也引出參訓教師智慧,還引發了各校區研訓的不同智慧。各校區之間互動頻繁,現場觀摩、學習研討使得集團體育教師學習主動、共享競爭,進取氛圍濃烈,實現共振發展。不僅如此,集團還不斷擴展智慧資源的“引流渠”,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進行“聯姻”,以參與體育教師團隊培養,增厚教師研訓含金量,以高校助力繼而實現深度教研,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授牌“蘇州大學研究生實習基地”等。
(三)架起青藍工程“潤心橋”
通過青藍工程這一平臺,建立起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梁。促進師傅與徒弟之間以共享、共建和共進的方式,相互學習、相互成長,達到潤心、共情、提境的目的。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名優教師組成“師父團”,將青年教師進行按需分組,每組安排一位師父進行針對性指導。通過以上措施,青藍工程將成為一個富有溫度和深度的心靈棲息場和成長溝通橋,達到師父與徒弟之間相互學習、溫馨成長的目的。
四、結語
“領融”研修,在區域團隊層面上實現“引領”,在子團隊及個人層面進行“融合”,逐步實現從團隊組織的匯融、隊伍建設的相融,再到方式路徑的通融。近年來,在金剛體育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筆者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專業素養、學術素養、道德情操、團隊意識和奉獻精神均得到同步提升。實踐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如,研修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仍有待提高,研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充分和穩定,如何處理行政與專業融洽發展等。針對這些問題,在未來工作中應進一步優化研修方案、融入創新思維,以評價改革促進自我效能感生成。展望未來,將在金剛體育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帶領團隊教師繼續深化“領融”研修實踐,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實效、協同進步的原則,進一步拓寬體育師資研修的渠道,創新培訓的思維模式,積極營造良好的研修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