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革命傳統與困境克服:“延安時代革命生活展覽會”的舉辦

2024-11-07 00:00:00耿春曉
紅廣角 2024年4期

【摘 要】1960年11月,上海舉辦了延安時代革命生活展覽會。展覽的內容、邏輯及其相關活動,調動了延安的歷史記憶資源,激發了參觀者的情感,與當時的經濟社會生活互為呼應。革命與生活合二為一的主題既是對20世紀40年代“延安時代”主題的重新闡釋,更反映了中共試圖彌合計劃經濟中物質生產、消費與革命話語之間的裂縫。舉辦展覽既是中共克服經濟困境的嘗試,也是采用視覺形式梳理革命傳統,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解決革命倫理與日常生活之間緊張關系的一次歷史實踐。

【關鍵詞】革命傳統教育;延安時代;革命倫理;日常生活

【中圖分類號】D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6644(2024)04-0047-12

1960年11月18日至1961年4月20日,上海青年宮舉辦了一場持續半年之久的“延安時代革命生活展覽會”(以下簡稱“延展”)。此次展覽重在呈現20世紀40年代延安的革命生活,它的召開背景較為復雜,內有“大躍進”失敗,外有蘇聯封鎖,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嚴重的困境。如何克服此次危機是中共亟需解決的問題。與此相伴而生的是,民眾思想較為駁雜,一些青年對日常生活更為關注,對宏大的革命政治并不關心。然而青年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繼承者,“革命青年”的身份不準其放棄現代化建設的歷史責任。調動國內的社會力量,尤其是青年的力量,將其注意力從物質生活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中,既是青年工作的著眼點,也是克服經濟困境的一種方式。上海通過舉辦“延展”,試圖參與革命傳統的紀念,將其與自身的建設銜接,以“革命傳統”教育青年,解決青年的思想問題。

然而,在方興未艾的中共展覽研究中,“延展”并未受到關注。學界著重研究根據地時期的展覽,探討某一類型展覽會的運作模式以及中共的形象建構。除此之外,關于新中國成立到1960年之間的展覽會,學界亦有些個案研究,研究角度較為多樣,出現了城市與社會的關系、政治認同等多種角度。與其他的展覽相比,“延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本質上是一場政治思想教育活動,既是20世紀60年代中共革命傳統教育“地方化”的縮影,又是中共試圖解決革命倫理與日常生活沖突,克服經濟困境的歷史實踐。本文以“延展”為中心,從其具體的開展、影響等方面考察這一歷史。

一、經濟困難下的革命傳統教育

革命傳統教育的開展與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經濟狀況惡化緊密相關,物質的困境導致了民眾,特別是青年,對社會主義建設熱情的消退。因此,中共不僅需要快速挽救經濟,還需要對民眾進行“精神的激勵”。

“大躍進”使中國的經濟增長陷于困頓,如果不計入債務平衡手段,中國的財政收支情況到1960年滑落至谷底。此時中蘇關系破裂,中國仍然要向蘇聯償還大量債務,這對國內經濟而言可謂是“雪上加霜”。因中國的經濟發展實行趕超型戰略,重工業優先發展,與民眾日常生活相關的農業、輕工業的發展不足,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較低,“大躍進”期間尤為嚴重,比如上海的生產性投資與非生產性的投資比重達到84%比16%。

經濟危機的加劇與發展的不平衡致使民眾物質生活狀況惡化。由于副食品供應比較緊張,有些青年對此不滿,罵炊事房,甚至和領導吵架,公然回家。部分工廠因原料不足,生產任務不正常,便有人不守勞動紀律,隨意遲到、礦工,生產時間內在車間打牌、下棋。青年中玩樂之風盛行,有些人經常跑溜冰場、看戲、吃酒上館子,逛馬路、跑友誼商店、看黃色書籍等。追求物質的享受既違背了當時以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為美的革命倫理,也妨礙了人們集中精力恢復生產。此時的中國繼續工業化沒有外資和技術的支持,只能依靠抑制消費欲望,積攢資金,投入密集的勞動力來維持經濟的持續運轉。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尤其是青年的積極性,將其關注點從物質生活轉向勞動生產是克服經濟危機的必要方式。

追求享受不利于經濟的恢復和建設,與革命倫理相沖突,引發了政治上、道德上的擔憂。1960年8月,共青團上海市文化局委員會對文藝領域的單位開展調查,發現青年思想存在一些嚴重問題:資產階級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在部分青年中有所滋長,個別的還相當嚴重;部分青年怕艱苦,不求上進,追求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和戀愛觀,少數人的兩性關系道德敗壞;怕思想改造和勞動鍛煉等。在這些意識形態化話語的背后隱藏著的是對青年日常生活方式的擔憂。在上海市文化局看來,這些問題“雖不是當前青年思想的主流,但問題的性質嚴重,涉及到資產階級世界觀在青年中的反映和影響”,因此,需要結合市黨代會貫徹革命傳統教育和團的日常工作,不斷反對和批判資產階級思想,加強青年的世界觀教育。可見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成為20世紀60年代初防止資產階級思想腐蝕,解決日常生活和革命倫理沖突的一種措施。

1960年9月3日,共青團上海市委寫信給中共上海市委和共青團中央,提出不少青年沒有受過群眾性階級斗爭的教育,對舊社會的貧苦生活認知不清,認為新中國成立后,享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于青年時期就是苦戰時期……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甚至以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共青團建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推動生產,幫助青年改造思想,并同時提出整理革命史跡,組織退休老工人、革命前輩、老紅軍戰士講授革命事跡,加強革命斗爭傳統的文藝作品與電影的再版與重映,制定比較系統完整的革命傳統教育方案等措施。這些建議得到團中央的認可,并于9月30日轉發給共青團各省(市)、自治區委員會,“希望各地都能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和有關部門配合,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起來”。可見9月末,團中央已經準備動員各地團組織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工作,而上海團委的建議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0年10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制定了一份更為詳細的報告,明確警示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等人將“和平演變”的希望放在新中國的“第三代”身上,重點強調要將加強革命斗爭的傳統教育提上日程。冷戰局勢的惡化加劇了政治的焦慮。在某種意義上而言,“教育革命下一代”的提出與西方“和平演變”戰略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20世紀60年代這一戰略意圖開始進入中國政治的視野,并引發程度不等的擔心乃至焦慮。中共上海市委于11月11日轉批了此項報告,并再次肯定了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性。到了12月,共青團上海市文化局委員會擬出了一份較之于9月和10月份更為凝練的計劃,并添加了“建立革命傳統教育的陣地”“把革命傳統教育制度化”兩項新內容。革命傳統教育計劃的提出、更新與修正反映了60年代初上海對此項工作的愈加重視。

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項便是舉辦展覽會。盡管據《中國青年報》記載,學習延安作風,發揚革命傳統為中心的思想教育運動是1960年冬在陜西青年中開始的,但事實上,上海早已有所準備。目前可知,1960年9月上旬,上海青年宮便已受共青團上海市委指示,派人專程去延安收集展覽資料(照片、文物和復制展品),“延展”由上海青年宮主辦,既與展覽會針對的參觀主體有關,亦與上海青年宮的功能屬性密不可分。舉辦展覽會的目的“要使全體青年們懂得,我們的國家現在還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根本改變這種狀態,全靠青年和全體人民在幾十年時間內,團結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富強的國家”。青年宮二樓5000多平方公尺的活動場地成為“延展”的主辦場地,六個月內此處呈現了頗具“上海特色”的延安時代革命生活。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八屆九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大躍進”正式終止,國民經濟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第一個大調整時期,“延展”持續的時間跨越“大躍進”的終止到國民經濟開始恢復這一時間段,與整個國民經濟政策的轉變恰好同步,“延展”的敘事及其邏輯證明了這不是一種巧合。

二、重構“延安時代”:“延展”的舉辦

“延展”構建了展品的敘事結構,向參觀者展現了20世紀40年代延安的革命生活,尤其是在艱苦條件下延安青年依然保有革命的樂觀精神,由此完整的“延安時代”呈現在人們面前。據報道,“延展”共接待了五十八萬四千余人次觀眾,連上海各區的展覽參觀者在內,共有一百六十余萬人次。“延展”主要以集體參觀為主,實行嚴格的預約制度,預約登記前,各單位必須統計參觀人數,不得隨意空占名額,“預約后參觀日期、人數,如需變動,必須在參觀前一二天與展覽會聯系,經展覽會蓋章同意后方為有效”。雖然展覽面向的群體以青年為主,但是事實上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有,只不過青年優先,如大華儀表廠180多名青年團員參觀后反應熱烈,黨委準備組織全廠工人都去參觀。在參觀者群體中,農民較少,人數經常為零。參觀群體以工人、學生為主。

“延展”是由青年宮單獨舉辦,未與延安有關機構合作。上海與延安的直接聯系并不多,收集到的實物也有限。因此“延展”的呈現主要依賴“敘事”,依靠解說詞的敘述、實物的陳列、照片的擺放等方式。“延展”并非完整地重現歷史,而是收集、系統化零散信息,建構了延安時期的革命生活景象。它呈現了革命與生活和諧交融的情景,依據特定的話語體系進行敘事。圖片、物品、講解詞構成了展覽敘事的元素,多種展品均指向了同一主題,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群眾渡過了艱苦時期,克服了革命根據地的危機,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一)“延展”的敘事結構

“延展”是對延安革命生活頗具上海特色的構建,因條件所限,主要依據的是圖片與文字的敘述。展覽會的布置本質上是一種敘事結構,題詞的選擇、各個單元的排列及其內容均為“革命傳統”的呈現提供了話語與邏輯的論證。

“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的題詞很容易使人想起肇始于1938年的陜甘寧邊區經濟危機。正是在這場危機中,中共形成了獨特的“延安道路”,同時也塑造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記憶。展覽的代前言來自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的兩段話:

“有些青年人以為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就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費力氣享受現成的幸福生活了,這是一種不實際的想法”。

“不少青年人由于缺少政治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不善于把舊中國和新中國加以比較……并且應當經常把發生的困難向他們作真實的說明,和他們一起研究如何解決困難的辦法”。

代前言是最顯著的部分,它為整個展覽定下了基調。這反映了“延展”在政治教育以外所欲解決的經濟問題,即社會主義建設存在一定的困難,青年人要做好準備,努力解決困難。展覽共分為七個單元,將中共在延安的具體歷史事件進行選擇、排列,按照線性的時間順序組合成有意義的序列。

展覽最初介紹了中共在延安的基本情況,延安的革命生活是通過第二單元“危機”的產生與第三、四單元如何克服危機呈現的。外部勢力(日本、偽軍、國民黨反動派)夾擊抗日民主根據地,致使延安軍民“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菜吃”,不過這反而促使中共干群開展大生產運動,實現了糧食的豐收,創造了“陜北江南”南泥灣。與此同步的是,從1939年開始,廣大青年受到黨的教育的感召,奔赴延安,參與抗日救亡。第五單元講述了青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他們學會勞動,自己動手創造學習環境,雖然物質條件艱苦,但是飽有革命熱情,勇于奉獻自我。接下來在簡短地敘述抗戰勝利和新中國成立后,便過渡到第七單元。此單元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上海青年以鋼糧為中心的生產事跡,展示了上海的兩個典型:“好八連”和上海鐵道學院。“好八連”解放、保衛了上海,“繼承并發揚了人民介〔解〕放軍的光榮傳統”。上海鐵道學院繼承了“抗大精神”,師生自己動手建校,克服了多重困難,“學校在原來中專的基礎上飛躍地發展,師生們在紅專的大道上不斷前進”。“南泥灣精神”和“抗大精神”是延安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樹立“好八連”和上海鐵道學院兩個典型,上海繼承了延安精神的內核。最后以“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作為單元結尾,而“好八連”和鐵道學院的事跡無疑證明了上海做到了這一點。

展覽的結束語點明的“崇高理想”“革命品質”“英雄氣概”“樂觀主義”,共同構成了延安時代革命精神,并用毛澤東的話鼓勵青年,希望青年成為“有堅定的政治方向、經得起風波、吃得起艱苦、挑得起重擔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在一個連貫而具有因果關系的結構里,“延展”的敘事到達了一個表現絕對、而變化不可逆轉的結局。“延展”的排列敘事是大情節,傳達的是閉合式結局。從危機的產生與克服,到革命精神的形成與發揚,這是從物質到精神的升華,參觀者的情感得到了滿足,“觀眾帶著一種完美收官的體驗離開——沒有疑慮,沒有任何尚未闡明的東西”。“延展”通過追溯延安經濟困境的產生與克服,突出革命者的貢獻,在此“以顛覆和反抗”為方式的革命轉化為生產與建設。歷史與當下互為呼應、產生對照,由此克服目前的危機便成為青年應繼承的歷史使命。

(二)物品的象征含義

實物在塑造集體記憶、再現歷史等方面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使參觀者凝視過去。特定的物品具有一定的象征作用,可以激發參觀者的情感,讓其重新置身于那個時代,回想過去,感受過去。“物品,不但因為它們被整合在工具的系列中,因而可以幫助我們主宰世界——也因為被整合入一個心智上的系列,而可以幫助我們主宰時間,其方法在于把時間化為如同習慣一般的不連續性及分類,也在于把時間劃入和空間中的管理陳設相同的連接限制中。”“延展”的實物展品組成了簡單且生活化的系列。

物品的視覺呈現有利于參觀者接收信息,研究表明,“一個人接受外界信息時,眼睛(視覺)接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3%”。展覽最初映入眼簾的是延安空間的呈現,即延安一角的巨幅照片和延安沙盤全景模型。沙盤全景模型呈現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延安的空間布景,其中“寶塔山”最為惹人注目,它是延安的象征。除這一模型外,其他展品的工藝并不復雜,基本都是在現實中搜集到的生活、生產、學習物品,這些物品一般較為破舊,從延安時期便留存下來,因與革命活動產生聯系,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被稱為傳家寶。“小米加步槍”使新中國矗立在亞洲的東方,因此蘊有“革命的窮棒子精神”;?頭因與勞動墾荒相關,被認為是帶來了三五九旅的作風和南泥灣的傳統。物品的含義不僅依賴解說詞的敘述,還與擺放的位置有關,例如在麻油燈旁,便是毛澤東《實踐論》《矛盾論》的單行本。看到這種擺放,參觀者很容易聯想到初到延安時,還沒有煤油燈,毛澤東就點麻油燈,徹夜不眠,謀慮革命大計的情景。由此,參觀者會感嘆道,“燈上一豆熒熒,燈下巨著輝煌,《實踐論》、《矛盾論》的手稿,一頁頁、一章章”。展覽先敘述了事實,然后通過麻油燈和著作的位置調動人們的聯想與記憶,使參觀者的情感達到高潮,“拿著這些有著光榮歷史的文物,想象著這些文物的主人——在斗爭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實物增進了參觀者的情感認同,同時也可將他們拉入歷史情境之中,加深其延安記憶。

實物展品中多為勞動工具和自衛武器,如鐵刀、紅纓槍、籃筐、鐵水壺,甚至是食物(野菜、黑豆),這些簡陋的物品傳達了如下信息:邊區軍民正是在黨的領導下,用這些簡陋的工具戰勝了敵人的封鎖,沖破了重重阻礙,物質的貧乏顯示了延安時代人們克服困難的巨大意志。

(三)延安青年及其革命生活

“延展”著重呈現了“延安青年”及其革命生活,這種呈現可以說是青年及其革命生活JekwlwWcC569KyC0yPHKvYfKp0lcTEPDRnDocWLyt5I=的歷史“典型”。延安青年是全國青年運動的模范,這一認定來自毛澤東在五四運動二十周年的演說《青年運動的方向》:“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最后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他們在學習革命的理論,研究抗日救國的道理和方法。他們在實行生產運動,開發了千畝萬畝的荒地……”

“延安青年”這一身份的形成始于青年奔赴延安,展覽中有張地圖,描繪了1939年底上海青年沖破日、偽、蔣的封鎖線,歷時十三個月,行程一萬多公里到達延安。這張圖創建了上海與延安之間的聯系,表明了上海青年是延安革命傳統的創造者,為上海繼承革命傳統增添了合法性。上海舉辦“延展”是在異地構建“革命傳統”,實質上是地方性的敘事,它既不能違背宏大的主流敘述,又要有地方性,于是將自身融入延安傳統中,構建上海的“延安時代”便是必要的。地圖下面擺放了照片“翻山越嶺奔赴延安”、插圖“國民黨欲殘害去延安的革命青年”、民歌《爬也爬到延安城》(割掉我肉還有筋,打斷骨頭還有心,只要我還有口氣,爬也爬到延安城),尤其是民歌以“割掉”“打斷”等詞表現了青年奔赴延安的困難重重,而“爬”突出了青年奔赴延安的決絕,這一系列動詞直接體現了延安對青年的感召力。

展覽會陳列了被稱為“延安青年三件寶”的?頭、槍桿子(七九步槍)和筆桿子(自制的鋼筆),“拿起?頭來自己動手開荒種地,建設學校,鍛煉自己;拿起槍桿子,保衛邊區,打垮敵人的進攻;拿起筆桿子,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這三樣物品正是勞動、革命和學習的對應物。勞動、革命、學習是延安青年的生活主旋律。“勞動是革命者的本色”“在戰斗中考試”“以天地為課堂”三組照片共同呈現了延安青年的“革命生活”。

延安時代的革命與生活是合二為一的。革命即是生活,生活也是革命,兩者之間不存在沖突。延安青年物質供給的困難均是通過自己生產解決的,他們“積極投入大生產熱潮,努力作到生產自給”,展覽會展出了延安青年自制的成果,如抗大學生挖的窯洞剖面模型;青年動手油印的“俄文課本”;聽課用的小板凳和小馬扎等。換言之,貧困激發了生產的動力。然而物質的“短缺”并不代表生活的“貧乏”,青年們的生活是豐富的,他們利用課余時間自制撲克牌、象棋,自編自導自演文娛節目。展覽仿制了磚撲克、木象棋等物品重現了青年的文娛生活。革命與生活井然有序地進行著,艱苦的物質生活能夠使青年們苦中作樂。革命生活鍛煉了青年的意志。在“延展”中,青年沒有物質的渴求,也沒有消費,他們只有生產的動力以及被革命感召起來的熱情。“延展”呈現的延安青年無疑是幸福的,而“由幸福感所帶來的精神力量,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所迫切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實和歡愉沖淡了由物質生活的匱乏所帶來的苦澀感,使民眾在困難中依然能有希望和熱情;勞動成為一種自覺的慣性,它打通了家內家外的門,貫穿了生產與生活,克服了閑暇時間對消費欲望的生產”。

三、革命教育的達成:延安精神的內化

“延展”的舉辦取得了良好的革命教育效果,引發了參觀者觀念的轉變,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它是20世紀60年代中共開始有意識地梳理革命傳統,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嘗試,與其他紀念活動共同構成了政治文化教育的圖譜,而這一切均要依賴記憶的調動與情感的喚起。

(一)不能忘卻的“記憶”

為了深化“延展”的教育功能,青年宮開展了許多活動加以輔助,共同深化“延安記憶”。自青年宮成立以來,舉辦講座成為一項日常教育活動,青年宮前后共舉辦了六次關于“延展”的講座,主要邀請革命者或家屬回憶革命生活、闡發革命精神。筆者對其進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第一、三、六講偏于回憶,第二、四、五講是講述當下的生產情況。舉辦講座是開展回憶式的教育,讓青年繼承革命者記憶的方式,讓青年懂得革命的道路。回憶與激勵是相伴相生的兩個事物。回憶是當事人“現身說法”,以自身的記憶證實革命歷程的艱苦性及合法性,從而將其傳遞給青年,激勵當下的青年。青年則需要保有延安記憶,發揚延安精神。

為了配合“延展”的召開,青年宮還運用讀詩和唱歌等抒情的方式開展文藝活動。“大家來唱革命歌曲”便是其中一項。從1960年12月10日起,青年宮群眾歌曲傳授站于每天上午十時、下午四時、晚上七時錄音輪流教唱四首歌曲:《毛主席真偉大》《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畢業歌》《千軍萬馬奔下鄉》。12月13日晚上七時教唱《國際歌》《人民要武裝》。歌曲的反復演唱有助于革命精神的日常化,晚上學習歌曲更是將革命精神填充業余生活中。1960年12月18日,上海青年宮舉行“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為主題的文藝演出會,青春、延安、紅色、救亡等元素圍繞著革命開展敘事,“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不僅是文藝演出的主題,也是“延展”的主題,“延展”的門票上也印有“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的字樣,這一主題來自電影《以革命的名義》。

電影《以革命的名義》于1960年11月9日上映,不僅與“延展”的舉辦時間接近,更是采取相同主題互為呼應。影片里列寧曾斷言:“忘記就意味著背叛。”在參觀“延展”后曾有人感慨,“看著毛主席在會議上做報告的照片,看著這大生產運動中的照片和保衛延安的戰爭中的武器,我們都會不期而然的想起列寧那句話:‘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因為忘記那就意味著背叛!’我們決不能忘記過去,我們要把革命進行到底” 。“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著眼于革命與回憶之間的關系,回憶的內容闡明革命的正當性和迫切性。“忘記革命等于背叛革命”,革命的神圣性使任何人不愿意背8Rz0KwspHiztt3Xn2IczKA==負背叛革命之名,從而存有革命記憶便是繼續革命。

圍繞著“延展”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共同成為延安的集體記憶。歌曲、電影等文藝活動與展覽共享同一主題,深化了參觀者的記憶,增進了人們在“后革命時代”對革命的認同,從而以革命倫理要求自身,投身生產建設。它保存記憶,再現過去,調動了參觀者的歷史記憶資源,指向當下,即克服當下的經濟危機,進行社會主義的建設。

(二)“溫故”與“知新”

革命記憶是不能忘卻的,“記憶”的神圣性會使參觀者承擔革命責任,努力生產。五十五中的同學普遍反映展覽的說明詞令人深思,尤其是對陜北地區遭受旱災時毛主席和老鄉們吃過的黑豆和野菜,“俄文字典”以及“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短詩印象最深刻,感受最強烈。“延展”對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對于參加過革命斗爭的人而言,它是一場“溫故”,對新成長起來的青年來講,則是一次“知新”。參觀者在參觀結束后的反思、內化,由“眼”入“心”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各級地方黨委將參觀展覽作為契機,與當時的工作經驗、教育模范、革命電影等各項學習相結合。不少基層團組織把“一號爐風格”“以革命的名義”“老工人尤保金”和“延安時代革命生活展覽會”幾項活動同時開展,以增強教育效果。黃浦區團委以新成制盒廠為試點,調查了青年的思想狀況。團委發現,支部青年團員的主要問題有兩點,一是怕困難,挑輕工作,怕支援農業生產;二是“小樂胃”思想比較嚴重。制盒廠的下面是“采芝齋”,對面是“五味齋”,這些地方成為青年飯前飯后經常消費的地方。根據以上情況,團組織有意識地用回憶、對比的辦法多次進行討論。團員、青年的思想有很大的觸動,普遍反思道:“過去我們只想到家庭、小囡,很少關心政治。如果不回憶、不對比,我們早就忘掉了過去,通過參觀、學習知道了的確不能忘記過去。”回憶與對比最終是為了珍惜當下的生活,使反思者的言行符合革命倫理。機電學院的沈某感到慚愧,認為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忘記了幸福生活的來源,他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認5Io/YXJKrAXnj7mtQWY8tQ==為生活的好轉都是黨給予的。陳某則檢討自己忘記了過去,背叛了革命,走上了資產階級的墮落生活,對不起犧牲的烈士們和黨對自己的培養與關懷,更不符合共產主義接班人的要求。革命教育觸動了情感,“對比”的記憶讓回憶者產生了羞愧和自責,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努力“改過自新”。

“憶苦思甜”最直接的是改變了學習者、勞動者的態度。五十五中高二(1)班的同學過去很少關心時事,觀看完“延展”后,讀報紙再也不只是看副刊,而是關注國內外大事。展覽要與經濟建設相結合,激發參觀者生產熱情。上海某車間常因用煤不足而停產,下腳煤灰都被視作廢物棄置,工人吳磐生提議,學習三五九旅在南泥灣辦兵工廠、造槍炮打敵人的精神,在他的帶動下,工廠利用下腳煤灰連夜改修了反射爐,恢復了生產。上海互感電器廠的青年工人在參觀完展覽會后,不僅對經濟生活的認識有很大的提高,還鼓起了生產信心,提出了“學延安作風,做紅色青年”的口號。“延展”的教育的功能,最終是要調動參觀者的情感共鳴,達到政治的認同,從而激發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與熱情。

四、余論

1957年開始,革命傳統教育已在上海零星地出現,但并未成為固定模式,20世紀60年代起才系統地開展起來。革命傳統教育由各種具體的思想教育活動構成,而展覽會僅是其中一種教育形式,但卻是較為直觀、且能調動情感的形式。“延展”所展現的艱苦、節儉、樂觀的革命斗爭精神是一種“延安作風”,它是1960年下半年提倡延安作風風潮中的一環,是構建延安“革命傳統”的嘗試。中共通過組織群眾觀看“延展”,以視覺呈現的方式配合講解,教育民眾,使參觀者較少因教育水平受限制。

實際上,“延展”不僅在上海展出。據目前資料顯示,對外復制單位有34個,包括江蘇、浙江、湖南、廣西、黑龍江、內蒙古六省。鴛鴦蝴蝶派作家周瘦鵑就曾和蘇州市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三十余人參觀過“延展”。因對寶塔山念念不忘,他還制作了寶塔山的盆景。不過“延展”的展出單位遠不只34個。筆者曾搜到過兩張“延展”的明信片,落款處蓋章分別是蘇州博物館和虞山鎮文化宮。然而,在青年宮的34個對外復制單位中,蘇州只有共青團蘇州市委;虞山鎮屬常熟,常熟的對外復制單位只有常熟市文化館,蘇州博物館和虞山鎮文化宮均不位于34個復制單位之列,由此可推知,對外復制單位又會“對外復制”,可以說,“延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全國性的。

展覽會原定名稱為“延安革命生活展覽會”,后改為“延安時代革命生活展覽會”,其重點由展示延安一地的革命生活變為展示一個時代的革命生活。展覽名稱的變動是將形式和意義賦予過去的時間,此種紀念是一種時空建構,通過將延安十年命名為“延安時代”,使其產生多重的意義。“延展”是中共對延安時期革命歷史的重構與紀念,亦是對延安時代精神的宣揚。“我們關于過去的概念,是受到我們用來解決現在的問題的心智意象影響的,因此,集體記憶在本質上是立足現在而對過去的一種重構。”“延展”試圖通過相似歷史場景的再現與記憶的重構,喚醒觀賞者的記憶,增進對延安革命傳統的認同,激發人們克服社會經濟困境的信心。

新中國成立后,趕超型戰略的實施使經濟發展以物質積累為主,物質消費必然要受到壓制,個人的消費欲望會被認為是一種“威脅”,民眾需求的正當性要讓位于國家戰略的至高性。“延展”展示的物質產品均脫離了市場與消費,是簡單的自制生產,物質生產是為了民眾生存的“需要”,而不是物質的欲望。中共試圖通過重構“延安時代”來彌合新中國物質生產、消費與革命話語之間的裂縫,以便于解決革命倫理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緊張關系。它要“面臨”的是“革命的第二天”,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安置革命。“革命的勝利解決不了‘第二天’的日常生活問題,革命總是只是暫時的歷史性(直線性)的進步過程,而日常生活確是超歷史的永恒的周期輪回的問題。”此時的革命已經不從屬于“解放的政治”,即“從不平等和奴役狀態下解放出來的過程”,而是急需將革命的熱情轉化成為克服經濟危機生產建設的動力。在工業化加速前進的時代,革命傳統教育通過教育青年繼承革命精神,遵循革命倫理,激發其物質生產的動力,延緩滿足青年的享受欲望,將當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指向未來,而這“未來”并不遙遠。

[耿春曉,歷史學博士,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葉浩豪)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and Overcoming Dilemma: the Holding of

“Yan’an Era Revolutionary Life Exhibition”

Geng Chunxiao

Abstract: In November 1960, Shanghai held the“ Yan’an Times Revolutionary Life Exhibition”. The content, logic and related activities of the exhibition mobilized the historical memory resources of Yan’an and stimulated the emotions of visitors. It echo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of the 1960s. The theme of revolution and life is not only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me of the 1e7d4d64c4cd7b39de809644ead4b91a“Yan’an era” in the 1940s,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CCP’s attempt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material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in the planned economy. Therefore, the holding of the exhibition is not only an attempt to overcome its economic dilemma, but also a historical practice of using visual forms to comb revolutionary traditions, laun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esolve the tension between revolutionary ethics and daily life.

Key words: revolutionary traditional education; Yan’an era ; revolutionary ethics; daily lif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无码私拍| 视频一区亚洲|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色老头综合网| 中文字幕 91|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国产精品浪潮Av|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伊人久综合| 99国产精品国产| 91久久夜色精品|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a天堂视频|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在线色国产|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性欧美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自拍另类|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97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999国产精品| 在线免费a视频| 日韩在线1|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婷婷|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婷婷激情亚洲| 91精品视频播放|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精品欧美视频|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91亚洲影院|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91视频精品|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