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從未想過,與一朵花的相遇那么浩大、洶涌……
湖水蕩漾著漣漪,白鷺用細長的雙足支出一幅伶仃的簡筆畫;蘆葦用嫩綠與疏淡,描繪一幅水墨江南;一些樹和花擠滿了河畔、路旁。海棠花一簇一片的,有時還整齊地用兩排的陣勢占領一條寬闊的觀景大道,伸展的枝條統一向對方伸展、交織,像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愛,不淡,也不深刻。一陣風來,花瓣紛落,不時驚乍起一陣呼叫。恣意的笑,坐或奔跑,撩發,托腮,這些因發自內心或出于美的需要,而做的一次次放縱,很多起初是你不情愿的。你擔心這些淺薄的美會弱化你一貫對世界深沉的愛。后來,被風推著,半推半就中,你與花以及花的嬌艷們一起,成了花中的一朵。
來自高海拔的海棠,毫不吝嗇把溫柔贈予你們,并成為這個春天的主角。它們在小城搖曳著的風影,與你,只是一些偶然的遇見,直到在入住五年的小園中也發現了它們,你對世界的看法有了新的解讀。
粉粉的臉頰,靠近脖頸處,有些泛白,六七片花瓣微張,把幾莖棕色的纖細的蕊,烘托出纖云浮月。二十多棵樹站成一排,于進門拐角石板路口,玉臂伸展,瑩瑩素立。是的,它們滿身的粉白,被一些枝頭承托著,像一蓬蓬滿天星。后來得知,海棠種類較多,這種叫垂絲海棠,相對平民,此外還有西府海棠,名字更為小眾而尊貴。
傍晚,一些橙色的光線從四方玻璃與棕黑筋骨組合的燈罩里溢出,流瀉出的暖映著歸人的風塵,一陣風斜著拂過,粉色的雨漫天飄灑,像古時的驛站。一些腳步踩在花瓣上,石板路的“噠噠”聲,沒有往日的清脆,含著落花被碾碎的黏滯。被風揚起的瞬間,有些驚艷,落花飄然,人影搖曳,石板的堅硬就有了柔軟。那些披一身鎧甲歸來的人,被白日的面具弄得疲憊不堪的腳步,踩著這些落花,一步一步緩緩邁向家的方向,他們面帶笑容,那笑容真實、自然,是卸下鎧甲后的松軟。這堅硬和柔軟之間的距離就這樣被春日的花瓣聯結,并浸潤。你感到從頭到腳,都有一塊蛋糕覆蓋著,像一棵樹扎根大地的安然。
二
自20世紀90年代來到這座小城,小城慢慢接納了你,可你潛意識里一直游離于城市的邊緣。位于小城偏僻的大東郊的單位和居住地,毗鄰的除了一街兩行被眾多低矮的平房覆蓋,一個小火車站時常冒著黑煙和孤傲的鳴笛。幾排平房組成的自然村,小學、衛生院之外,西、南、東三面,就是一片莊稼地,年復一年,散播著四季該有的面目。夏日暮晚,涼風吹走了白日的燥熱,趁著最后一縷斜陽的微光,你沿廠東邊一條一米寬的小路向南走二百多米,再向東轉向一條稍微寬闊的土路,幾十米之后,即有風送來悠揚的風琴聲,那是從一棟紅色外墻、銅色尖頂房子的小院傳出來的。推開小院大門,一位系著馬尾、著米色長裙的女子正在一架風琴前端坐,雙手在琴鍵上彈撥的速度,和雙腳在風琴踏板上移動的速度一樣。偶爾,周末再去看時,一陣風琴的悠揚之后,就有唱誦聲傳來,有時像歌哨的尖銳,有時低沉如喑啞老車的轉動聲。西邊的廠區,是你謀生的地方,常有冒著或白或黃的煙霧和“轟隆”震天的機器鳴響,和這里的唱誦聲形成合鳴。神圣與現代,似乎是一種融合。這些復調的文明,也許你彼時還不能理解或欣賞,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你對郊區生活的莫名叛逆。
即使后來有了眾多蔬菜大棚和工廠大樓加入,可灰蒙蒙的天空,被煤塵覆蓋的小院,以及附近村人臉上總帶著的灰撲,和表情里的散漫,依然有鄉野的松弛。干燥的冬季,大風肆虐時,漫天漫地的灰煤粉塵像一個魔咒,有時像小孩哭泣,凄厲著,把漆黑的夜劃破。你在單位對面宿舍樓住時,和同宿舍的女生曾多次因這凄厲而皺眉、害怕,可你依然在那里經歷了兩個秋冬。
三
小城特殊的地質結構,地下煤質資源豐沛,烏黑的煤就成了小城賴以生存的主要資源。小城的經濟組成結構群體中,除了兩家大型國企,就是煤礦。每天,載滿烏黑煤粉或塊的火車、汽車呼嘯著在從繞城中心的鐵軌上或郊區公路上穿梭,使得小城的空氣和地面上總有煤塵飄落,即使陽光四溢時,透過的光影,依然能看到粉塵的顆粒,像一些時光的影子。你所在的單位,一家以生產尼龍為主導產品的大型國企門前,是連接小城東西或鄉村到城市的主干道——建設路,那時路邊常有附近村民擺的小吃攤,你被蔥油餅、烙饃里的親切吸引,早晨上班時,在路邊用豆漿加幾塊油餅,或一個卷著豆芽、豆腐皮的烙饃,一碗醬色和花生味濃重的熱干面,溫飽空蕩一夜的腸胃。這些總被粘上一些粉塵的澀滯,使你對食物的親近有晦澀的鈍感。
那時的你缺失時下人眼里城市身份的自信,或許,是一種骨子里的自卑。你所在的單位是全省90年代中期的重點項目之一,一同分來的幾百名學生,大多來自國內高校,而且有不少家在小城,可以回家吃住,人脈也比外地廣,也更有優越感。家在外地農村,技校背景,相貌平平,敏感,讓你有低于常人的弱小。盡管后來在廠區對面的小院,那片樓群的某個空間,你擁有六十多平方米的自由,足以安放一家三口的白日和黑夜。小院內當時有班車每日接送孩子上下學,每個清晨和黃昏,上小學的女兒和一幫小孩子一起,蹦跳著走向班車,或從車上下來,牽住你的手,你們沿著那條被白楊寬大的葉片布滿的小路往家走,看夕陽一點點把西邊的天空暈染,又沉下,那是一天中最為安靜、放松的時刻。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為保護地下礦產資源,護佑后代,綿延于小城地下幾億年的烏黑的煤,被限量挖掘,意味著它們中的大多數,變為光和熱,為人類服務的可能將被延遲。它們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守護更多的綠水青山,讓花紅、山綠成為可親可觸的具象,小城建設在新一輪發展中,煤礦限產,有效保護資源,環境也最大程度得到改善。小城的西部塌陷區,用生態公園、濕地公園填充。很多來自遙遠地方的植物被請來,不遠萬里,在汽車或火車的顛簸中,來到平原,克服由水土不適造成的葉片枯萎,甚至整株死亡,最后,一部分順應這里水土的植物扎根落戶,陪伴著小城人的每個日升月落。它們和我們一樣,用背井離鄉的蕭索,為小城有更深更踏實的根基,捧出自己的清香、汗水,甚至淚滴。人、植物、小城,成了互相滲透的整體。
小城主干道上每日呼嘯而過的大車少了,煤粉塵也在漸漸抽離城市的空氣和人們的鼻孔,小站周圍的居民臉上,不再總被一層灰撲撲的塵覆著,世界變得清晰而新鮮。
四
可你對城市身份的確證,依然固執地停留在城市中心擁有固定居所這一層。
十三年前,你的工作單位從郊區調到了市中心。身在鬧市,面對商場沒日沒夜的廣告與炫目燈光的閃爍,你有時懷疑世界的不確定,又懷念起在郊區安靜的日子。某個深冬的夜晚,你穿越寒冷與黑暗,回到那個小屋,竟然睡意沉沉。恍惚中,你穿行在一片淡紫的花枝間,花色淺淺的,泛著紫的淡雅與高貴;枝條細細的,每一根上都分布著無數朵小花;花朵小小的,碎碎的,像陽光被樹葉篩下的斑駁。那是站在連接單位與廠北的家之間的天橋出口處的幾株紫葉李,春天時,你下班走過天橋,那些紫色花朵一同展開翅膀,等在那里,像一份守候;你站在天橋最下層的臺階上,不舍得再進一步,那些花朵的細瑣,有櫻花的柔軟,遙遠而清晰,仿佛來自遙遠的世界,縹緲,模糊。紫葉李,穿起了新老居所之間的距離。
當心心念念外化的目標實現時,依然有難以融入的困惑。也許,人這個復雜的高級動物,總在單純與復雜間跳躍,卻總也找不到方向,似乎漫無目的,又非常明確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在流浪與安定之間游弋、搖擺。
對入住五年之久的小院,既歡喜又怨艾的復雜,總令你對這里的綠植、花朵、設施,無法產生單一的好感。可紫葉李們在一排電動車附近站著,用長長的手臂,和細圓的暗紫葉片,攜陽光在地上結構了無數個碎影,望著你們離開、歸來;風走過時,有成片暗紫的雪花飄散。吸引你的,就是這暗沉的紫。潛意識里,這些堆疊的高貴典雅里,藏著不可捉摸的隱喻,它們沉暗色調里的厚實與質樸,符合你對世界的想象。四十歲后,世界與你,更多的是醇厚、親切。是的,喜歡一切有著歲月質地的事物或色調,那是貼近土地的踏實和舒適。紫葉李用紫色花瓣連綴起一片淺紫的云,和你陽臺上的胭脂云有相似的效果。只是這云的出處不同,胭脂云是葉子間相互的堆疊,紫葉李用花朵一片片簇擁著,把云搬到人間。此時,你確信,那些陌生的植物與我們相遇,真的是緣分。
時間一點點向前滑行,當風有了凌厲,海棠、紫葉李就有了衰枯,葉子一片片垂下去,真擔心它們垂到地面,被土地收走,來年再也見不到晚歸時的柔軟,紫色云朵的守候。可陽光依然散著慵懶,你看著孩子們在院內奔跑著,與翻卷的蝴蝶一起,用一行行歡笑追趕雪花下落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