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車渠道正與行業一同經歷前所未有的巨變。在幾十年發展變遷中,從中央到地方的政策舉措一直努力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為解決轉型問題創造良好環境,制造新機遇,推動其向多元化不斷探索。
呼吁“政府相關部門能夠高度關注當前汽車經銷領域所面臨的資金困境和關停風險問題,果斷采取階段性金融紓困政策措施,切實防止汽車經銷領域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國慶節前一周,一份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下簡稱“流通協會”)提交相關部門的《關于當前汽車經銷商面臨資金困境和關停風險相關情況的緊急報告》在業內引發關注。近兩年特別是今年以來不斷加劇的價格戰,讓這一領域本就存在的種種矛盾與問題更加激化,將已經處在轉型劇痛中的經銷商群體推入“危急存亡之秋”。此時,希望銀行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允許靈活展期,增加授信額度和專項授信政策,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成了不少傳統經銷企業為“活下去”而對金融政策最直接的期待。
雙“新”促雙“直”,多元進行時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為我國汽車產業及市場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汽車銷售渠道體系,特別是經銷系統也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國內汽車市場已由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階段,流通效率成為提高國民經濟總體運行效率的重要方面。
綜合業內專家的介紹及現有資料顯示,我國的汽車渠道在改革開放后的40多年來,不斷創新演進,歷經變遷,按業內普遍認可的說法,可分為計劃分配階段、小轎車經營權階段、廠家授權模式階段和廠家主導、變革創新階段。產業政策在幾個關鍵階段都發揮了重要導向和推動作用,并在不同時期以直接甚至更多以間接方式深刻影響渠道變革。
從1978—2015年,中國汽車流通市場從計劃經濟流通體制時代發展到了以市場為主導與多元化渠道模式并存的時代。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從2005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針對汽車流通市場的政策制定開始加密,導向作用顯著加強,當年出臺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確立了中國汽車流通領域品牌授權銷售的基本體系。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銷量從高增長向中低增速階段過渡,在國內誕生于1999年的4S模式開始在乘用車領域普及,成為銷售售后服務的主渠道,其廣受詬病的管理僵化、價格過高、競爭不充分等一系列問題也更多暴露出來,業內需要更多靈活的銷售模式滿足市場及用戶日漸多元的需求。
2017年,千呼萬喚的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出臺,將以前由廠家來管理渠道的權利重新交回給市場,激發活力。在規范授權經營方式發展的同時,鼓勵其他非授權經營方式健康發展,充分競爭。從當時的報道看,業內各方人士紛紛指出,這非常有利于結束4S店模式作為唯一授權銷售形式的時代,打破整車企業對于汽車流通領域的多年壟斷,促進汽車流通行業健康運行。自此,行業真正開啟傳統4S模式和多品牌兼營模式并存階段,更多展廳、超市和售后共享等模式接連出現,一批互聯網資本也陸續大舉進入,攪動風云。
2015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在這一時期,“互聯網+”催生了大量新興業態、全新模式,給汽車4S等傳統模式特別是汽車后市場帶來不小的沖擊,推動其加速轉型升級、提升品質服務。這一影響甚至比當時規模尚小的新能源汽車這一天生自帶“互聯網+”基因的產品更大、更深刻。
就在這一時期前后,一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各種政策舉措大力支持和強力推進的關鍵變量——新能源汽車正快速成長,漸成規模,推動汽車銷售渠道體系的巨變。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不僅明確了不同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還制定了相應的市場目標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達成,并有一系列專門的財政政策、補能保障政策、產業管理政策等保駕護航。
在這一產業發展推廣早期,盡管政策足夠給力,但并未引起很多傳統經銷商的足夠重視,他們或未積極參與,或勉強介入也無實質舉措,甚至出現很多4S店把新能源產品“冷”在角落的情況,這一體系出于種種主客原因的“不夠給力”,成為新能源車企特別是當時闖入汽車行業的一股以互聯網為主的新勢力推行“直營”的重要因素,汽車電商等“互聯網+”的線上方式也成為他們推廣的重要渠道之一,這也為后來直播賣車的興起打下初步基礎。
乘用車市場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從產品結構看,新能源與傳統車市呈現加速分化特征,其對渠道生存狀態的影響巨大。隨著新能源汽車崛起,廠家直營渠道也取得一定突破。以新勢力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模式探索創新,帶動新能源車市快速發展,從而帶來了渠道的劇烈變化。代理銷售模式也作為歐洲車企應對特斯拉挑戰的探索而步履艱難。但是近年來,隨著比亞迪等傳統車企新能源產品的崛起,4S模式仍舊保持了旺盛活力。
無論是為了降本增效、加快推廣,還是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不止經銷商加直營的雙軌模式,還有展廳、商超、直播電商等,組合拳才是當下各方最需要也最有效的,這將進一步推動汽車渠道的多元化演變。
消費創機遇,營造好環境
近年來,特別是疫情期間及疫后這一時期,圍繞“促消費、擴內需”這一重要導向,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提振汽車消費的重磅政策,覆蓋打通汽車流通領域堵點的多個方面。
今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H6NT4SXrNW+hFqH1wxJcEA==《行動方案》提出,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并針對鼓勵廠家汽車促銷、車輛置換方案等提出具體意見。此后,《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關于下達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中央財政預撥資金預算的通知》《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等一系列政策陸續出臺,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開展促銷活動,并引導行業有序競爭。上海、天津、成都市等多地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汽車以舊換新及相關汽車消費季活動,車企及旗下各種渠道,特別是經銷商群體重點參與了這些活動。
這些舉措在促進消費的同時,為各個汽車渠道的發展與變革帶來更多挑戰和機遇。
特別值得關注的政策是,在2022年,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在全國范圍取消對符合國五排放標準小型非營運二手車的遷入限制,并完善二手車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備案和車輛交易登記管理規定。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17部門也在當年聯合發布《關于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促進更新消費,促進國內車市穩定發展,特別明確并強調了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
近年來,得益于“取消限遷”的相關政策,二手車業務成為汽車流通領域的重要亮點之一。其實早在2020年5月,二手車增值稅改革政策實施后,取消限遷及恢復二手車商品屬性,已成為行業主要突破方向。
二手車在全國暢通地加速流轉,有利于促進新車消費,提高資源合理利用水平,隨著政策的實施,二手車臨時產權制度逐步建立有利于經銷商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對于二手車經銷商,可以通過銀行抵押獲得融資,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此外,在金融政策方面,2022年的“若干措施”還特別提出,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與融資租賃企業加強合作,增加金融服務供給。“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中也有汽車貸款政策放寬的導向。業內普遍認為,這不僅有利于刺激換購需求,在拓寬汽車上下游企業融資渠道、帶動產業鏈發展等方面也有重要意義。據報道,在國新辦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三部門公布多項重磅金融政策,釋放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
從長遠看,流通行業希望主管部門能有更多政策和措施充分發揮對市場的引導作用,從健康有序發展的角度維護市場穩定。流通協會指出,汽車流通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且民營企業占比較高的行業,金融穩則流通活,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對流通的保障能力,特別是加大對民營經銷商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對于擴大汽車消費、升級汽車產業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一輪政策的施行效果還在進一步顯現。對汽車行業的各渠道方而言,從中央到地方的國家政策正不斷為努力為搞活汽車流通、解決發展問題創造良好環境,新機遇在不斷涌現,應對全新挑戰、扛過轉型陣痛也是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