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青紀念館
林青生于1911年,犧牲于1935年,原名李遠方,貴州畢節人。林青烈士紀念館位于七星關區市西街道百花社區的司法路。
林青同志是貴州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杰出代表,在畢節創建草原藝術研究社,成立中共畢節黨支部,在革命低潮時期擔任中共貴州省工委第一任書記,是貴州早期地下黨組織卓越的開拓者和領導人,為貴州地下黨組織的建立和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雞鳴三省
雞鳴三省地處云貴川三省交界處,位于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林口鎮雞鳴三省村。“雞鳴三省”意指,早晨一只雄雞啼曉,三個省都可同時聞聽,即古人所說“金雞齊鳴,三省皆知”,又俗稱“一雞鳴三省”或 “一腳踏三省”之地,同時又象征中國雄雞型版圖,形容三省交界邊區的毗鄰行政地理現象。
景區因為紅色文化與峽谷風情有機融合而獨具魅力,雞鳴三省紀念碑、錦繡江山廣場、雄雞唱曉、雞鳴三省大峽谷等景點相映生輝,勾勒出一派壯麗奇秀的山水峽谷風光。

1935年2月5日紅軍轉戰至川滇黔交界的雞鳴三省村,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開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中央總的責任(習慣上也稱之為總書記);決定以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博古任總政治部代理主任。
“雞鳴三省”會議是遵義會議與扎西會議之間承前啟后的一次重要會議,標志著黨在政治上進一步走向成熟。
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
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核定公布文化部確定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入列。
由位于大方城區的“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和畢節城區的“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紅六軍團政治部舊址”“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共4個點組成。
大方縣“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
198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中央和省、地有關部門對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進行了維修,并成為革命歷史陳列館,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設有中央紅軍和紅二、紅六軍團轉戰黔西北史實展廳。

畢節“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
畢節“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的全稱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也是畢節市博物館(百花山館)。
該館是畢節最有紅色文化底蘊的建筑之一,對于這座建筑,大多數人可能只是知道其深厚的革命文化,卻不知道它還有更加豐富的歷史內涵與建筑文化。舊址占地面積1800余平米,內有門樓、廂房、亭子間等,建于民國初期,為磚木混合結構,是城區保存較為完整的近現代建筑。
1936年2月,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從大定(今大方縣)遷至畢節(今七星關區),紅二、紅六軍團領導辦公、會議、住宿設在舊址內。1986年6月,畢節市博物館成立,以舊址作為博物館館址向廣大觀眾開放,內有《紅軍在黔西北》固定展陳。

紅六軍團政治部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六軍團政治部舊址”,位于七星關區中山路34號,磚木結構建筑。
1936年,紅二、紅六軍團長征到達畢節,紅六軍團政治部駐扎在此。紅軍積極發動群眾,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民族團結政策,開展武裝斗爭,在畢節地區播下了革命火種。1986年6月,將該址辟為博物館館址之一,固定陳列有《中共地下黨組織在黔西北的革命活動》展覽。
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
位于畢節城區和平路74號,座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600余平方米。該建筑建于清末,系二重檐懸山式木結構。底層正面和左右兩邊均有1.3米寬的回廊,沿廊有背靠坐凳欄桿。

錢壯飛烈士墓
錢壯飛烈士墓位于金沙縣后山鎮貴山社區,“錢壯飛烈士永垂不朽”的大字刻于墓前,另側“黔山秀水祭忠魂,龍潭虎穴建奇功”的挽聯,概括了錢壯飛為共產主義事業立下奇功偉績的一生。
大關鹽號
大關鎮位于黔西市以東,為黔西北通往省城貴陽的咽喉,古時為兵家必爭之地,史稱“水西要塞,貴筑藩屏”,為川鹽入黔的集散地,設有八大鹽號。
紅軍在大關打土豪劣紳,開倉放鹽救濟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這種革命精神在大關代代相傳,形成了深厚的紅色文化,激勵著大關人民心懷感恩、艱苦奮斗。
陜西會館
陜西會館,又名“春秋祠”。為陜西客民于清乾隆年間創建,會館由八字石庫大門、戲樓、客房、關圣殿及觀音殿組成封火墻封閉下的四合院,占地面積 1700平方米,現存戲樓、關圣殿等建筑。
陜西會館與紅色畢節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20世紀30年代,中共畢節地下黨的第一個黨支部創始人林青、繆正元、秦天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立的革命組織“草原藝術研究社”,便是以陜西會館為基地的。這些老革命家在此開展了革命活動、培養干部,為支援紅軍,動員畢節優秀兒女參加紅軍作出了重大貢獻。

陜西會館的歷史印記傳承和弘揚著紅色文化。
黃家壩阻擊戰紀念碑
黃家壩(又稱普根底),位于大方縣東北面,距縣城47公里。1936年2月18日,紅六師在大定縣城接到總指揮部緊急電令,急進革左梁子和黃家壩一帶阻擊郝夢齡縱隊。這次戰斗重創了郝夢齡部先頭部隊,擊斃敵團長1名,營長3名,連以下官兵100多人,繳獲輕機槍1挺,長短槍60余支。
1985年,大方縣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黃家壩阻擊戰紀念碑”,以銘記紅軍的豐功偉績。
(圖/羅大富 陳曦 喬啟明 燕江濤 責任編輯/孫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