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連著山外山,月光灑下了響水灘,有沒有人能告訴我,可是蒼天對你在呼喚……”這首廣泛流傳耳熟能詳的歌曲,名叫《奢香夫人》。聽歌的人們總會疑惑,歌詞里從頭至尾沒有出現過“奢香夫人”四字,為何歌曲的名字是她,奢香夫人是何許人?
奢香夫人是何許人
奢香夫人是明朝時期畢節杰出的女政治家,彝名舍茲,系四川永寧(今敘永縣)人,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奢香嫁給貴州宣慰使隴贊·靄翠為妻后,人稱奢香夫人。
靄翠家族世居大方,婚后奢香便開始協助丈夫處理政務,逐漸成長為優秀的政治家,深受族人的愛戴,被尊稱為“苴慕”(君長)。靄翠去世后,因兒子年幼,奢香夫人承擔起重任,代襲了貴州宣慰使一職。在西南邊疆地區,女性在父親或丈夫亡故之后有參與、繼承政權的合法權利,朝廷也對這一傳統表示認可。
深明大義?忍辱破局
奢香襲職后面臨的第一道難題是水西彝族與明朝廷的關系。靄翠在任時,云南盤踞著元代的梁王勢力,朱元璋確定了“先安貴州,后取云南”的戰略方針,因此貴州的穩定至關重要。
作為貴州當地彝族中勢力最大的土司,靄翠家族自然得到了重視。朱元璋對靄翠積極加以招撫,冊封靄翠家族世襲貴州宣慰史,且位于各宣慰之上。但靄翠過世后,明朝廷開始傾向改土歸流,即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員管理。在這一情況下,派遣到貴州的流官——貴州都指揮馬煜故意挑起紛爭,借故鞭撻奢香,施以凌辱,企圖激怒奢香及其手下,釀成兵端,然后鎮壓,邀功請賞。 奢香受辱后一方面曉以大義安撫族人,一方面經水東宣慰使宋欽妻劉淑貞進南京代為申訴冤情,明太祖朱元璋按律論馬煜罪,對奢香夫人的深明大義和顧全大局深感敬佩,下令招她入京,共商治黔大計。

奢香親率部屬赴南京訴說原委,同時表示愿效力明廷,開拓西鄙,世世保境。朱元璋則賜以錦綺、珠翠、金環、襲衣、如意冠等。
開驛道?引技術?奢香對貴州的建設
從南京歸來后,奢香如約開辟了龍場(今貴州修文縣)等9個驛站,加強與中原及各地的聯系。
不僅如此,她還引進中原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推動貴州的經濟發展;并且打破傳統禁忌,大規模地使用改良彝文,推行漢文。奢香夫人維護國家的安定統一,加強西南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友好團結,促進西南邊疆與內地的交流,推動了水西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她的這些功勞在當時已深受朱元璋的贊許。
今天,在畢節奢香博物館以及重建的貴州宣慰府可以更加詳細地了解這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圖/王純亮 責任編輯/孫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