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對班級中的后進生,我們必須全身心地去愛他們,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利用身邊小事涵養他們的道德品行,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一、愛生要平等
教師應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對優等生不能一味呵護、關愛、遷就,對后進生也不能一味指責、挑剔。特別是處理兩類學生之間的矛盾時,教師更要沉下心來,冷靜思考,公平公正地處理,絕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如果袒護優等生,可能導致后進生破罐子破摔,或者進一步激化矛盾,甚至出現校園欺凌現象。
二、談話要有技巧
后進生大多自卑,心理壓力大,顧慮多。教師與其談話要講究技巧,事先選好合適的話題,開場要自然,表情要真誠,態度要和藹,以增強彼此的信任感,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減少其對抗情緒。另外,交流時言語要懇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增強談話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這樣才能使后進生毫無顧忌地敞開心扉,道出真實的內心世界。
三、批評要講藝術
當后進生有違紀表現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場合進行教育,批評要有理有據,切忌當眾聲色俱厲地訓斥。oC/a/QGN87C1n2tT+i6gkTKLg7v+iRQWcB4pLg0sX9M=批評后要注意對后進生進行心理安撫,注意觀察其言行舉止,便于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只有這樣,后進生才能感受到教師是愛護自己的,否則學生雖表面上被威力“降服”,但心理上卻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若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就會與教師產生隔閡,如此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更會影響正常的師生關系,甚至導致悲劇的發生。
四、幫助要真誠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位后進生在日記中寫道:“我又一次違反了紀律,給班級抹了黑,請老師原諒我這一次。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好學生,但是我也不想這樣,我也想做一個好學生,給老師和家長爭光,可是我每一次都被眼前的一時利益所收買。也許我的目標太模糊,總是克制不住自己,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萬分慚愧。總之一句話:以前的種種錯誤,請老師不要計較,我保證會好好地表現,把我該做的做好……”從中可以看出,這位學生在真誠道歉,他已經找到了原因,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將心比心,想想自己曾經也是學生,成長的路上也犯q2XU1pGMaEcd/V8EpkK5EObnzCPtn2lOeOwg7vCyDUA=過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更應該相信每位學生都是可塑的,不能熄滅他們“做一名好學生”的火花。因此,教師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應抱著一顆寬容之心,盡可能地諒解后進生,真誠地幫助他們,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一味指責,只能泯滅他們一心向前的積極性。
五、表揚要及時
后進生雖然在學習上是弱勢群體,但在有的方面卻有其獨特的閃光點。在一些班級活動上,他們默默無聞地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例如,在班級大掃除中,他們往往是最賣力的;對班級事務他們往往也是最上心的,為班級的健康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對后進生取得的每一點進步,教師都要高調地進行分享;對他們遇到的每一點挫折,教師都要積極進行撫慰。我們可以在集體場合及時表揚他們,使他們覺得在學校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思。這樣能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幫助他們與教師建立起和諧、合作、信任的師生關系,與同學建立起團結、友愛、互助的生生關系。
在教育教學中,每位教師都有責任關注后進生,引導他們正確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讓他們愉快地享受學習時光,盡情書寫自己的歷史,因為不快樂的孩子不可能有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