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如何科學合理地優化語文課堂作業設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同時又能提升課堂實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呢?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打破應試教育的桎梏,認真貫徹執行“五項管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水平。
一、“雙減”政策對課堂作業設計的要求
1.迎接“雙減”,提升核心素養
為促進“雙減”政策實施,課堂作業的育人功能應當得到充分發揮,教師要認真思考課堂作業設計的方法,提升作業設計能力,讓課堂作業發揮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增強學習技能、提升聽說讀寫能力的功能。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優化語文課堂作業設計模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2.順應“雙減”,提高綜合能力
為落實“雙減”政策,教師應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讓學生盡情施展才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本,設計開放的、有活力的課堂作業,給予學生充足的個性發展空間。教師要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為目標,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優化課堂作業設計的意義
1.強化知識訓練
為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根據教授內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優化設計課堂作業的基礎知識訓練部分,可以依據單元教學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內容。
2.培養發散思維
教材中的課文內容十分豐富,有的課文引導學生不斷努力,有的課文則以有趣的小故事引發學生思考。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設計課堂作業時可適當添加一些拓展類題目,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3.鍛煉實踐能力
學生學完課本內容后,要能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寫作為例,雖然學生三年級才接觸寫作,但教師可以在一、二年級時就將一些寫話練習融入課堂教學,在學生步入三年級時,再設計一些系統的、有目標的寫作類課堂作業,幫助學生在寫作中活躍思維,提升實踐應用能力。可以讓學生自行搜集課外資料,使其將課堂上學到的內容遷移到寫作中,促進實踐能力提升,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三、課堂作業提質增效的實踐策略
1.關注學生的差異性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堂作業。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降低課堂作業的難度,以多積累、多分析為主,加強其知識儲備,然后再提高課堂作業的難度。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拓展類的課堂作業,例如自主閱讀、寫讀后感等,讓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實現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完《日月潭》一文之后,教師可以布置繪畫類課堂作業,讓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描繪心中的日月潭,最后教師還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匯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重視教學的基礎性
教師可以基于單元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和課堂作業。
以《場景歌》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環節。課前五分鐘:教師要求學生熟讀課文,知道詞語的固定搭配,并讓學生完成課后習題中“說一說”板塊中的練習。課中鞏固:教師讓學生自主學習相關課文內容,并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圖片,看哪一個小組找得多、找得全。課堂最后五分鐘:教師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并仿照課文內容,寫一寫圖片上都有什么,讓學生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任務。
3.關注內容的趣味性
教師應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根據其思維方式去設計課堂作業內容,提升課堂作業的趣味性,圍繞聽、說、讀、寫展開課堂作業設計。教師可以開展班級游戲,讓學生在互動中完成課堂作業;可以設計項目式學習作業,讓學生圍繞某個主題進行資料搜集、整理、分析和展示;還可以設計跨學科作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等等。
4.重視思維的發散性
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單元、每篇課文、每張圖片設計相應的開放性題目,不斷優化課堂作業設計,發散學生思維。
例如,在教學《我是什么》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我是什么”的謎底,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不同形態的“水”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水在變換形態時會發生什么,又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這些拓展類的題目既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5.體現作業的育人價值
課堂作業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應凸顯新時代教育教學理念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挖掘課堂作業的育人價值。當前,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嘗試實施“無作業日”,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落實“雙減”政策。學校可以與家庭合作,一起規劃“無作業日”。在“無作業日”,學生可以開展自己喜歡的活動,例如親子閱讀、體育運動、繪畫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無作業日”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200~300字的體驗總結,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6.用好新技術和新理念
為了落實“雙減”政策,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更有趣、更有技術含量的課堂作業。
例如,在教學完《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等課文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特殊的課堂作業,可以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爬山虎、蟋蟀,仔細觀察并描述它們的樣子,也可以讓學生上網搜集和下載一些與爬山虎、蟋蟀相關的科普視頻,以小組為單位統一制作成課件。教師在設計課堂作業時,要堅持以生為本,不妨試著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課堂作業,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總之,“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堂作業的地位和作用愈發重要。因此,教師應不斷優化課堂作業設計,設計多元化的課堂作業,豐富學生認知。在“雙減”政策的指引下,優化語文課堂作業設計已成為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實施彈性、分層、創新、個性化的作業設計策略,將“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提升課堂實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