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當北京西山楓葉紅遍的時候,在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紅色文物保護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等4家單位聯合主辦的“永恒的豐碑——2017北京·紅色文物保護公益宣傳活動”中,安徽省無為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負責人左華獲得了全國十大“紅色文物保護感動人物”稱號。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個稱號得之不易,可說是每件文物都浸透他的汗水和辛勞。
2013年前后,坐落在無為縣紅廟鎮澗邊村的“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布展工作進入了關鍵時刻,縣里派出幾支隊伍遠赴北京、上海等地,征集布展需要的革命歷史文物和圖片資料,但由于多數新四軍老同志的革命文物已被國家級或者省、市級紀念館多次征集,剩下的已非常稀少,所以這次征集收獲甚少。身為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左華得知這一消息,主動請纓,憑著父輩的戰友情和自己的滿腔熱情,投入到紅色歷史文物、資料的征集工作中,努力為紀念館建設貢獻力量。
左華首先想到的是父親的那些健在的老首長。左華的父親左雙山是1941年入伍的新四軍老戰士。幾十年來,左雙山和不少老領導及老戰友經常走動,相互也比較熟悉。開國少將、曾擔任七師五十七團團長、巢湖獨立團團長、南京工程兵學校原校長顧鴻就是其中之一。以前顧老每次來無為都去左家小住一段時間,左華自然就成了他的“勤務兵”,老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2014年初,年已過百的顧鴻看到“勤務兵”左華上門為七師紀念館征集文物時,二話不說就將自己的少將服和當年去延安學習的皮箱以及草席等非常有紀念價值的革命文物捐贈給了七師紀念館。
新四軍老戰士、原南京軍區副參謀長金星沐是無為人,也是左華父親的老戰友。當左華得知金老的姨侄供職于南京軍區裝備部計劃部時,便通過他的聯系,立即登門拜訪90多歲的金老。代父親向金老問好后,左華匯報了七師紀念館布展工作遇到的困難,請求金老幫助協調有關部門劃撥一些廢舊武器裝備給七師紀念館,以豐富展品。金老對家鄉的事情非常熱心,當即表示幫忙解決,并吩咐姨侄盡快落實。
軍隊的重武器裝備管理制度非常嚴格,即使是廢舊的軍械也需經多級政府和軍隊NqCpQzjBPekaH7HDbN9DZkh6TgHAWKBxUiDbJyzLnuo=相關部門審批方可劃撥。左華按他們的要求,先找無為縣的縣委書記、縣長匯報,然后從縣政府遞報告開始,不厭其煩地帶著文件跑市政府、省政府、原南京軍區裝備部……經逐級報批,最后得到總裝備部批準,為七師紀念館征集了五九式坦克1輛、雙37高炮1門、122榴彈炮1門、迫擊炮10門、三八大蓋步槍10支,豐富了七師紀念館內的展品。紀念館外還開辟了一塊展示新中國軍事武器發展歷程的國防教育平臺。
隨著征集文物工作的不斷深入,左華了解到七師的老戰士大多離世,文物散落在其子女手中或流落異地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不盡快征集,將會永遠失落。于是他多方與老同志后代取得聯系,電話問候,或登門拜訪,熱情邀請他們來無為尋訪故地。只要老同志的后代來無為,左華總是以他的誠懇和熱情,陪同他們重走父輩的革命之路,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開國中將、原七師師長譚希林已去世多年,左華與其女兒譚曉鵬取得聯系并登門拜訪。2018年,譚曉鵬終于和丈夫應邀來無為參觀七師紀念館,臨別時將父親1955年授銜的中將服、呢大衣、皮箱等贈送給了七師紀念館。

開國中將、原七師參謀長、原武漢軍區副司令林維先,抗戰時期就是左華父親的老領導。他的兒子林軍、林毅曾多次代表父親來無為看望左老,與左華關系甚好。2017年左華專程赴武漢,登門拜訪林毅。在左華的精神感染下,林毅將他父親1955年中將服、望遠鏡、軍號贈送給了七師紀念館。
開國少將、安徽省軍區原副政委彭勝標,抗戰時任七師挺進團政委。他女兒彭曉露寫了紀念爸爸的回憶錄《遠去的身影》,左華讀后便根據書中的信息,找到了在105醫院當內科主任的彭曉露。半年以后,彭曉露和丈夫專程來到無為,見到父親的塑像和兩張照片在七師紀念館展出時激動萬分,后來主動捐獻了父親的少將服。
安徽蕪湖軍分區原顧問芮勝,曾擔任無為縣人武部部長,和左華父親是老戰友,兩家也是多年的鄰居。1945年8月,芮勝曾繳獲一把日軍指揮刀,一直收藏在家。如果能征集到這把指揮刀,就能更好地反映我軍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歷史事實,無疑意義重大。只可惜芮老已去世多年,指揮刀被其子芮進西收藏。左華多方打聽,找到芮進西,幾次上門表達愿望,終于征集到這把日軍指揮刀。
為了豐富館外武器展示平臺,左華利用到京出差的機會,找到了北京新四軍研究會七師分會的王小戩、李湘濱、喬宇龍等領導,請求征集一架退役飛機。由于這些領導多次到無為尋訪革命故地,親身感受到無為人民和左華火一樣的熱情,對他的請求給予了積極回應,通過軍中的關系,為無為爭取了一架退役的強五戰機。
左華堅持把打造七師紀念館這個紅色教育基地放在心上,不放過每個能給紀念館添磚加瓦的機會。2017年的一天,左華偶然聽到消息,有一枚廢棄的魚雷一直存放在蕪湖造船廠倉庫里。他便驅車來到蕪湖造船廠,在證實消息屬實之后,請求廠方將魚雷送給七師紀念館。該魚雷的所有權屬于海軍,廠方做不了主。左華又不辭辛苦找到海軍駐蕪湖軍事代表處、駐上海軍事代表處,幾經周折終于把魚雷運回七師紀念館的國防教育廣場。
通過左華的不懈努力,無為市的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內展品琳瑯滿目,館外的國防教育廣場上重武器、新裝備品種繁多,算得上市縣級紀念館中的翹楚。
(責任編輯李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