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果樹栽培來說,品種是根本,樹形是基礎,只有好的品種,沒有好的樹形也不能獲得優質豐產。所以從決定栽種蘋果起,就要考慮整形修剪的問題,選擇什么樣的品種、栽植密度是多少,樹形選什么等等問題都要考慮清楚。品種、栽植密度和樹形要相適應,從栽植開始就要選好樹形。一旦確定樹形就要嚴格執行修剪方案,不能中途隨意變更,樹形選定后要做長期打算,至少30~50年。日前,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園藝學院碩士生導師、副教授張鵬飛,就蘋果樹形的選擇與變化趨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張老師,您好!蘋果的整形修剪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一般在修剪之前要制定修剪計劃,那么豐產樹形應具備哪些條件呢?
張鵬飛:根據當前生產的要求,無論選擇哪種樹形都要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符合樹性,長勢中庸
不同品種的蘋果,其枝芽特性和生長結果習性有明顯的差異。一個果園的目標樹形首先必須符合樹性,根據樹性選擇樹形,根據樹形進行整枝,最終按其樹體結構的要求配置結果枝組。在整體上要把握樹勢不偏旺也不偏弱,應處于中庸強壯的狀態,從而為以后生長結果打下良好的基礎。
低干矮冠,便于管理
樹冠高大時常常導致管理不便,帶來枝葉過多、病蟲害多、費工多而果實質量差等弊病,這不僅影響果實質量,也會加大生產成本。低干矮冠的樹體可以避免這些缺點,而且能縮短根冠距離,有利于果樹地下部和地上部的養分交流,使樹體健壯而延長結果壽命。
分層開張,通風透光
樹冠的通風透光是蘋果優質豐產的生態基礎,從樹形結構上說,各級骨干枝適當分層排列和開張角度,有利于空氣的內外交流和光線的進入,有利于樹冠下部和內膛枝成花結果。
少干多枝,早果豐產
目前矮化密植的蘋果,骨干枝要少而精,結果枝要多而壯,這樣符合幼樹的樹性和少截多放的修剪原則,有助于早期緩和樹勢,多形成中短枝成花結果。
結構合理,枝葉均衡
各種骨干枝、輔養枝和結果枝組在樹冠中應配置的有位有序,從屬分明。這樣才能使枝葉花果分布得均勻平衡,可使樹冠對稱端正的發展,避免形成偏冠生長、偏位結果和歪頭斜身的混亂樹形。
骨架牢固,重載長壽
樹體的骨架結構一定要培養的粗壯而牢固,各種骨干枝在結果載重后不能發生明顯的變形和生長勢衰弱,更不能發生折斷或劈裂的現象,這是果樹優質高產、健康長壽的基礎與保證。
上小下大,樹體平衡
在樹形建造過程中,要十分注意培養好樹冠下部的主、側枝和結果枝組,而對樹冠上部的主、側枝和枝組應進行適當控制。對于骨干枝實行上下分層配置的樹形結構,上層主、側枝的大小不能超過下層主、側枝的2/3,同一個骨干枝上的結果枝組,要把大、中型的培養在下部,小型的培養在上部。按照這樣上小下大的結構整形,可降低樹冠的重心,使得整個樹體顯得非常平穩,從而有利于果樹的抗風和載重。
記者:生產中可以選擇的樹形種類很多,但一個園子只能選用一個樹形,在選擇樹形時需要考慮果園環境條件、品種、砧木、株行距、管理水平等因素,確定最適合的目標樹形,那么選擇樹形的依據有哪些?
張鵬飛:選擇樹形,主要考慮以下幾種情況:
環境條件環境條件對樹體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包括溫度、光照、雨量、風速等氣候條件,土壤質地、肥力、含水量等土壤條件,平原、山地、坡度、坡向等地勢條件,灌溉條件、土壤管理模式等管理條件等會影響樹形選定。
品種類型不同品種的樹勢、萌芽率、成枝力、成花特性、果實用途等等都不相同,對整形修剪的要求也不一樣。樹勢旺、不容易成花的品種要盡量少短截多緩放,使生長勢盡快緩和下來,樹勢弱的品種要多短截刺激生長。容易成花的品種修剪較為簡單,不容易成花的品種需要用心細致修剪。短枝型品種與普通品種相比,具有枝條節間短,樹形矮小,容易成花等特性,常常選用矮干小冠樹形。
砧木矮化砧木對促進樹體矮化具有明顯的作用,一般是矮化砧的選小樹形,喬化砧的選大樹形。矮化砧木抗性較差,干旱薄地用喬砧,肥水充足時用矮化砧。
株行距栽植的株行距是決定樹形的關鍵因素,株行距大時選擇大樹形,株行距小時選擇小樹形、矮化樹,樹體在群體結構中的冠高、冠形應與株行距配合合理,保證樹冠下部每天不少于3~3.5小時的直射光照。
生產上樹形的選擇主要根據砧穗組合、栽植密度、立地條件和栽培技術等四方面綜合考慮,形成最后樹冠大小不同的栽培方式,概括為大冠樹形、中冠樹形和小冠樹形。大冠樹形主要應用疏散分層形極其相似的樹形,如主干疏層形、十字形、變則主干形、大冠開心形等,中冠樹形選擇小冠疏層形、自由紡錘形、小冠開心形等,小冠樹形可用全保主干形、一邊倒樹形等。
記者:在當今的蘋果栽培過程中,蘋果樹形產生了怎樣的變化趨勢?
張鵬飛:樹形是為生產服務的,樹形必須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隨著矮密早豐栽培制度和高產穩產優質管理目標的興起,蘋果樹形總體的變化趨勢是,大冠向小冠轉變,高干向低干轉變,結構復雜向結構簡單轉變。骨干枝的級次由多變少,從先前的中心干、主枝、側枝、副側枝4級結構(疏散分層形),發展到中心干、主枝、側枝3級結構(小冠疏層形),到中心干、主枝2級結構(自由紡錘形),再到只有中心干而無主枝的1級結構(全保主干形),到現在沒有中心干的0級結構(一邊倒樹形),骨干枝由多變少,由大變小,結果枝組由復雜變簡單等等的變化都是人們在生產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的結果。20世紀70年代以前,蘋果樹多為大冠稀植,采用的樹形主要是基部三主枝疏散分層形。80年代以后,隨著栽植密度的增加、密植早豐栽培技術的普及推廣,蘋果樹樹形多采用小冠疏層形、自由紡錘形、細長紡錘形、改良紡錘形(紡錘組合體)等。近幾年,針對蘋果喬化密植成年大樹光照不良的問題和生產優質高檔果的需要,出現了開心形樹形,包括二主枝開心形(“Y”字形或塔圖拉形)、三主枝開心形(三挺身)、四主枝開心形(十字形、珠簾式整枝、小冠開心形等)。總之在生產中要選擇符合現代矮化密植生產要求的樹形,推廣矮化的小冠樹型,寬行密株,增加果園通風透光,提高果實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