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黨組織領導的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健全,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鶎又卫碜鳛閲抑卫眢w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村級組織擁有面廣量大的小微權力,讓這些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確保基層治理規范有效的關鍵。
農村小微權力運行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建立群眾評價機制。鄉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單元,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農村小微權力直接發生在群眾身邊,是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想得清”的實際場景,人民群眾是基層干部工作作農村小微權力要陽光運行風與廉潔履職的直接評價者。通過構建“定權、限權、曬權、督權”的治理體系,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才能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促進黨的惠民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因此,要建立權力運行群眾評價機制,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群眾需求導向,切實擴大群眾評價的覆蓋面,增強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時刻關注群眾的需求和反饋,對權力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切實做到早答復、早發現、早處置。
農村小微權力運行要以基層監督為基礎,完善內外監督體系。在農村基層,反腐敗工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并且持續加強和深化。不過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農村基層的腐敗問題依然存在。合理使用小微權力能帶來積極的改變,而如果小微權力管理不善,也可能對基層治理產生破壞性后果。小微權力事關民心,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不能小覷其重要性。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既要標本兼治,又要解決問題的根源,避免問題長期累積后帶來更大的挑戰。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基層一線干部直面人民群眾。因此,要做實做細基層監督,著力構建村民自主監督、紀委監委專責監督的內外結合、相輔相成的監督體系。推動健全村務公開制度,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加強對村民的宣傳教育,建立健全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等民主決策機制,確保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得到充分保障:將職權公開情況納入村干部廉政考核范圍,加快實現決策規范化、權力運行透明化,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農村小微權力運行要以法治規范為約束,構建長效運行制度。在當下農村基層治理中,如何加強對小微權力的規范管理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部分基層組織人員法治思維缺失,服務理念淡薄,履職能力匱乏,為“微腐敗”滋生埋下了種子。針對這些狀況,采取措施整頓農村基層的“微腐敗”現象十分必要,不僅有利于政策的正確實施,還是維護良好干群關系、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因此,要全面“明權”,科學“確權”。梳理村級日常工作中內容最重要、使用最頻繁的權力事項,制定重大決策、工程招投標等小微權力清單,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使村干部的權力被更好地監督和制約,有利于防止村干部的“小權力”演變成腐敗問題。要以法治規范為約束,使權力運行可追溯、可查證。出臺規范基層權力運行制度機制,細化行為規范、執行標準、懲戒措施,規范操作流程,建立切合基層特點、簡明高效、操作性強、常態長效的小微權力運行機制。
讓農村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著眼長遠,久久為功。堅持制度與思想“剛柔相濟”,把制度建設、基層黨建與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結合起來,建立群眾評價機制。要調動基層黨組織、村民自治組織以及各種社會組織力量參與民主監督的積極性,建立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織密小微權力監督網,完善內外監督體系。要以法治思維為引領,始終堅持公正、透明、平等的基本導向,加強對小微權力的監督和管理,構建規范小微權力運行的長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