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中,水流潺潺、機器轟鳴,農機在田里馳騁,激起層層水浪;不遠處的育秧中心內,育秧流水線上人頭攢動,或忙著調試設備,或搬運種子秧盤……這是記者在龍巖市上杭縣中都鎮軍聯村看到的“糧”辰美景。
“這是‘恒豐優777’,對面那一排是‘株兩優861’,再過去就是‘丙優6028’……這些都是優質的水稻秧苗。我們根據農戶的需求進行訂單式育秧,并提供種糧全托管服務。”在育秧中心,龍巖市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陳衛紅介紹道。
原來,去年陳衛紅依托吉禾生物公司,整合農機設備、農機手、育秧場所等資源,牽頭成立“供銷農場”,向農戶提供水稻生產機耕、田間管理、機收、加工、倉儲、銷售等全產業鏈服務,當年就完成托管面積7035畝。“‘供銷農場’統籌調度機械、人手,提高了使用效率和收益,而簽訂托管協議的農戶可以安心‘做老板’。”在陳衛紅看來,“供銷農場”模式實現多方共贏,很受認可,今年力爭實現托管面積超過一萬畝。
談及“供銷農場”對農村糧食生產的幫助,軍聯村村支書李文光深有感觸。
該村現有耕地1823畝,其中種煙280多畝,種植早稻513畝。“農民種稻雖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但規模仍然偏小,大戶不大,生產成本偏高,每畝收益低,利潤僅42元。”李文光介紹,現在,村里通過村黨支部領辦土地托管合作社,把土地統一組織起來,參與“供銷農場”全托管給農機合作社,每畝每季可助農增收230多元。今年,該村早稻種植面積達556畝,中晚稻已簽訂托管合同1100多畝,相比去年大幅提升。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田分散、無規模、不經濟”成為長期制約糧食生產的瓶頸。
為破解這一難題,2021年,龍巖市供銷合作社牽頭,在種糧基礎良好的長汀縣河田鎮等地試點建立“供銷農場”,為加入“供銷農場”的132戶1260畝土地提供育、耕、種、管、收、加、銷全流程社會化服務,以保底收益實現零風險集中托管。與自種糧食相比,這種模式糧食產量可以增加45千克/畝季以上,每年收入增加336元/畝以上,還讓農戶每年多出4個月空閑時間,可以通過外出務工等方式增加收入,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土地拋荒等問題。
不僅在上杭備受歡迎,而今,“供銷農場”糧食生產全托管新模式在龍巖已全面開花。2023年、2024年,該模式連續2年被寫入“省委一號文件”;今年3月,省委改革辦公布2023年福建省改革優秀案例評選活動表揚名單,該模式榜上有名。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在調查此模式基礎上認為,龍巖市以“供銷農場”全托管模式大力發展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為我國南方山區探索了一條邁向現代農業之路。
截至4月20日,龍巖市“供銷農場”托管土地3.5萬畝,其中早稻7100畝,拋荒地復種1600畝;目前,全市83個村黨支部參與推廣“供銷農場”全托管,預計各村集體平均增收3萬~5萬元。
眼下,“供銷農場”模式還在不斷完善、創新。
例如,新羅區就創新“三三制”分配模式,即“供銷農場”盈利部分農戶、合作社、村集體各三分之一,進一步實現“種糧有效益、農戶有收益、村集體有增收”。
仲春時節,長汀河田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中,沃野平疇、綠浪起伏,空中的無人機、地上的旋耕機正協力奏響春耕“交響曲”。“我們通過黨支部組織土地開展全托管,節約農機合作社的市場開拓成本,集中資源提高種糧產出,真正實現種糧有效益,各方都得利。”長汀縣融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傅木清介紹。
“就目前的實踐來看,‘供銷農場’較好地破解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如何種好地等問題。下一步,要著力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通過多種形式選育全托管服務主體,進一步提高種糧現代化水平,不斷探索‘供銷農場’服務糧食安全的方式途徑,擴大推廣覆蓋面,造福更多農民。”龍巖市供銷社負責人表示。
延伸閱讀
農業生產托管好處多
一是通過打破一家一戶承包地的界限,實行集中連片作業,既增加了耕地面積,又有利于機械作業:
二是規避了土地租金風險,有利于解決耕地流轉后的“非糧化”、“非農化”問題,這是托管最大的優勢,如果地租達到1000元/畝,流轉型糧食規模經營盈利困難;
三是批量購買各種農資、集中使用農業機械,可以明顯降低生產成本:
四是解放了大批從事田間耕作的勞動力,促進了農民轉移就業。
六種農業托管服務模式
●土地托管
土地托管是指部分不愿耕種或無能力耕種者把土地托給供銷社等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戶,并由其代為耕種管理的做法。
●代耕代種
代耕代種與土地托管在概念上大同小異,只是土地交管對象上有所不同,托管一般都是交給合作社等組織,代耕代種一般交給個人。另外,托管之后每年的種植作物由合作社決定,代耕代種一般是由土地的主人決定。
●勞務托管模式
勞務托管模式又稱菜單式半托管,是指農戶與托管服務主體達成勞動服務協議,服務主體承包播種、育種、育秧、整田、栽秧、插秧、施肥、打藥、收割等種植過程所需勞動作業的主要環節;種植戶自身承擔勞動服務費、種子、農藥、肥料等費用,農業收獲歸農戶所有。
●訂單托管模式
訂單托管是農戶將農業生產過程中某個時段的勞務項目委托給托管方,托管方按勞務項目獲得報酬。此模式讓農戶接受起來容易,但選擇的多樣性導致管理難、利潤點低。
●聯耕聯種
聯耕聯種是由江蘇省射陽縣農業委員會探索實踐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它是在村兩委會引領和農業部門的服務下,采取“農戶+農戶+合作社”的新型農民合作經營模式,是在持續穩定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基礎上,按照農戶自愿的原則,由村組統一組織,以打樁等形式確定界址,破除田埂,將碎片化的農地集中起來,實現有組織的連片種植,再由服務組織提供專業化服務,推進農業生產上聯耕聯種、聯管聯營,實現“增面積、降農本,促還田、添地力,提單產、升效益”的新型生產方式。
●農業共營制
四川崇州市探索形成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綜合服務”為基本構架的農業“共營制”,有效破解農業誰來經營、農村誰來種地、生產誰來服務三大難題。引導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資入股,工商注冊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采取按經營純收入1:2:7(即10%作為公積金、20%作為農業職業經理人傭金、70%作為社員土地入股分紅),輔以超產分成或二次分紅等方式,保障入社社員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