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議進一步明確對校外實踐教育場所的經費補貼和保障機制。” “建議針對不同年紀增設不同的實踐教育課程,高中階段可增加一些職業類的校外實踐教育場所。”……
今年7月,閔行區人大常委會向全區社會公眾廣泛征求《上海市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促進規定(草案)》的意見建議。4萬多人次參與意見征詢活動,收集到立法建議1018條。這些建議除了來自閔行各鎮人大、街道、莘莊工業區召開的立法意見征詢座談會和線上征詢,還有一些來自校園、暑托班的“稚嫩童聲”。
形式多樣 立法征詢齊參與
各街鎮人大結合條例立法征詢事宜,陸續召開多場立法征詢會,邀請區鎮人大代表、立法聯系點專家顧問團隊、信息采集站負責人、社會實踐基地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鎮社區學校講師團部分成員共同參與。各街鎮立法征詢方式廣域、全面、多元且各具特色,并以立法征詢為契機,在學生心中埋下了一顆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種子。
在浦江鎮浦匯小學愛心暑托班內,浦江高級中學的高中生們和浦匯小學的低齡學生們共同圍坐,建議針對年齡段增設不同的實踐教育課程,具有“年齡差”的意見碰撞之下迸發了更多民意的火花。此外,通過線下“家站點”和線上“幸福浦江”公眾號、“民e通”、“碼上提建議”等渠道的全方位意見征集,浦江鎮累計收集意見建議200余條,參與人數近5000人。江川路街道依托思政課平臺、暑托班、社區學校、立法“粉絲”隊伍以及采集點信息員隊伍,先后組織開展了6場座談討論,收集意見建議共計40條,錢天信、姚莉麗等區人大代表進入暑托班授課,生動傳遞立法的內涵價值。華漕鎮舉辦的意見征詢會上,社科院法學所的專家就立法背景進行解讀,對條例內容逐條釋法宣講,國際友人們還分享了國際學校關于校外實踐活動的經驗。
隨著“立法直通車”開進社區、校區、園區、街區,立法聯系工作不斷融入閔行人民的“生活圈” “工作圈” “服務圈”。
多方聯動 為立法轉化增效賦能
除了立法征詢,這部“立法直通車”所開到之處更運用多方聯動賦能,為青少年普法教育提質增效。
在吳涇鎮“心暖陽 護成長”青少年預防校園欺凌主題活動上,青少年普法宣傳及立法征詢同時啟動。鎮人大辦依托三級人大代表、專家顧問團、群眾智囊團、各中小學、相關職能部門、研學實踐基地等豐富資源,不斷織密人大立法聯系網格,實現立法聯系校園、社區、園區“三區聯動”,推動參與立法進“三中心”(文體中心、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一步打造立法聯系宣傳陣地。在梅隴鎮,立法意見征詢方式被滾動播放于商圈及居民區的廣告大屏,吸引著居民、商圈白領、新就業群體積極參與;由鎮人大立法聯系工作專家顧問朱曉暉的律師團隊制作的征詢問卷凝練了法言與民言的“雙向轉化”。融合了人民議事廳、亮就亮吧、文明實踐益空間等十大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項目的七寶鎮“蒲溪雅社”里,立法意見征詢活動成為來訪學生校外實踐中最生動具體的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課”。在虹橋鎮人大2024年新設立的立法聯系點信息采集站金匯高中,“立法法律與程序”特色社團幫助學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識和立法過程,對學生參與立法進行指導,為法治教育和普法宣傳進校園拓寬了實踐渠道。《上海市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促進規定(草案)》立法征詢便是以一場“青春視角 立法新聲”為主題的立法討論會展開的。